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人类来说,返老还童是数千年来就存在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长生不老。遗憾的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返老还童的方法。然而,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人工调控这些细胞,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可以让这些发育成熟的细胞重新回到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阶段,这个过程也称为"为细胞重新编程"。分别来自英国和日本的两名科学家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开始巡山问法,提炼丹药,为的就是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曾经,我们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天真地以为“返老还童”不过是无稽之谈,十分荒谬。然而如今,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人工调控这些细胞,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可以让这些发育成熟的细胞重新回到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阶段,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为细胞重新编程”。来自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科学家采用不同的办法,让细胞“再次年青”,并因此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许,人类离“返老还童”真的不远了!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开始巡山问法,提炼丹药,为的就是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曾经,我们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天真地以为"返老还童"不过是无稽之谈,十分荒谬。然而如今,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人工调控这些细胞,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可以让这些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让人体皮肤细胞大大变年轻。证据表明少吃和锻炼有助长寿。2022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成功让一名53岁女士的皮肤细胞年轻了30岁!科学家认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返老还童”的希望。逆转衰老早期研究细胞命运可逆转要逆转衰老,就要逆转细胞的生命周期,让细胞从“老年”回到“幼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格登就通过“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复制出了一只蛙,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成熟的细胞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逆转为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5.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2):44-47
正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我们身体里的确隐藏着大量来自远古灭绝人种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含有数量惊人的来自灭绝人种的DNA,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些"幽灵"基因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混合了人类进化史上多个人类分支的血统,将一些已经灭绝人种的DNA一代代传了下来。时至今日,灭绝人种的DNA,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灭绝人种在内的DNA就存在于我们的细胞内。科学家想知道,携带了多个人种基因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6.
趣闻     
正让细胞"返老还童"的新型"魔法药水""返老还童"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汇,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为之痴迷,但都未能如愿。如今,这个梦想在当代生物学家的实验室里成为现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5年努力,开发出一套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只需要给细胞用两种不同的"药水"依次"洗澡",便能"返老还童"到多能的状态。这一过程是通过"药水"里的小分子先关  相似文献   

7.
白石 《科学24小时》2014,(1):55-56,F0003
<正>虽然细胞是自然界中效率很高的天然"机器",但是这个机器并非"永动机",它也有生老病死的历程。当我们体内的一些关键细胞出问题时,我们就会生病。如果这些关键细胞大批老化甚至死亡时,我们就不得不面临死亡的困扰。为了让人类能够活得更长寿一些,一些科学家正在想办法让细胞变得更强大一些,以此延缓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让机器人也有自我意识,或许也会让我们人类更了解自身。关于"自我"有一个很关键的说法:我们不该把自我看成一种本质,而应该视其为一组过程。"自我其实产生自一系列的过程",这一观点使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他们认为,我们可以在机器人身上人工建立起自我意识。这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完全解构,再一片一片重新拼回去的过程。科学家们通过持续地合作研究,对自我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接下去的路还很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的大部分能源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也来自于阳光。然而,美国科学家发现,太阳风暴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阳风暴中的能源,就可以让地球上的人类数百万年都没有能源匮乏之忧。我们一直所使用的太阳能都来自阳光,植物生长靠阳光进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度诺贝尔奖在10月里如期而至。科学奖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物理学奖由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夺得,他们依靠先进的数学模型发现了"拓扑相变和物质拓扑相理论";化学奖则颁给了来自法美荷三国的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费林加,他们是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2,(11):35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利用计算机制造出了"虚拟细菌",能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及其一举一动。科学家们表示,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改进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找到新的疗法。《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指出,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姻让科学家们能借用计算机脚本模拟生命,这将让人类大大受益,并有助于回答人  相似文献   

12.
<正>从最微小的分子细节来研究活细胞,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清"这些活生生的生物分子,仅仅靠我们的一双肉眼是不行的,最近科学家研制的"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纳米世界。他们的这一突破性工作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大部分能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来自于阳光。然而,美国科学家发现,太阳风暴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阳风暴中的能源,足可以让地球上的人类数百万年都没有能源匮乏之忧。  相似文献   

14.
<正>因发现"组成生物体内大脑导航细胞"的三位科学家分享了2014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分别来自美国的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和挪威的梅-布莱特·莫瑟尔(May Britt Moser)、爱德华·莫瑟尔(Edvand Moser)夫妇,他们的发现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难题——大脑、记忆与位置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大脑是如何对我们生活环境产生一个地图并为我  相似文献   

15.
欧阳  木马 《科学之友》2010,(4):36-37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正在变得可能:编辑人类的基因来治疗和预防如同艾滋病和镰状细胞病之类的疾病。这引来科学界巨大的争议。更加有争议的是,它还有可能制造出"生物技术婴儿"。瞄准错误DNA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科学家们试图编辑人体胚胎的第一项研究工作于2015年4月中旬登上有关科学类杂志的头版,而另一项研究则向人们展示了基因编辑是如何可能预防儿童遗传性疾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  相似文献   

18.
鄢盛丰  蔡一夫 《科学通报》2019,64(36):3793-3797
<正>20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授予了系外行星和宇宙学领域,以表彰天文学家米歇尔·梅耶(Michel Mayor)与迪迪尔·奎罗兹(Didier Queloz)在系外行星发现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理论宇宙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从理论角度为现代宇宙学物理体系的建立做出的杰出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的贡献",以他们3人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为人类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重新认识自身与宇宙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路.一方面,让人类重新思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在宇宙中是否是独一无二的,对探索系外宜居星球和寻找外星生命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使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距今已10年有余。《纽约时报》记者就这项发明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期的干细胞新疗法采访了山中教授。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禁止联邦基金用于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成干细胞研究。这一禁令使得干细胞研究止步不前,也大大挫伤了科学家的研究热情。5年后,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伸弥和他的研究生高桥和利设计出一种能"重新编码"任何成熟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6月25日,来自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连发三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他们认为1933年哈尔滨一位建筑工人发现的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支系,并将其命名为"龙人"。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支系可能是与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人类物种,比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更为亲近。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修订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