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主义:从方法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物理主义学说一直和实证主义思潮交织在一起,它们相互渗透、互为表里。在现代科学革命的巨大影响下,物理主义首先作为方法论体系独立开来,并且和逻辑实证主义思潮紧密相关。物理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中的滥觞引发了广泛的科学主义争论。但是,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的深入发展,物理主义正经历着从方法体系到本体理论的自我转换。而无论如何,科学逻辑是物理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心灵哲学中解决心理本质,地位和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种最新尝试,是一种“激进的本体论变革”,是唯物主义大家族中的一种极端的形式,本文从分析它的内在逻辑根源即传统唯物主义的二难问题出发,探讨了它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物理主义是当前哲学界最为盛行的本体论学说。然而,物理主义的确切内涵却因"物理的"难以界定而暧昧不明。本文认为,要给出一个关于物理主义的清晰、明确的定义,就不能将物理主义视为一个具有真值的本体论学说,而应将其当作一个用以确立合适的本体论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在以当代科学发展为背景的心灵观宣称取缔“心灵”的声势下,“心灵”是否还能存在,成为一个十分必要讨论的话题。文章在对当代“强物理主义”心灵观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传统心灵观进行非革命式范式更替的心灵重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魁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4):30-34,,17,
非还原物理主义是当代西方自七、八十代以来涌现出的一股重要的理论思潮,它企图避免传统物理主义所无法避免的还原论困境,本文考察了非不寄托的理思潮的起源、实质及其理论困境,并结合后现代有化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7.
先验物理主义和后验物理主义,被认为是解释心物条件句何以成真的两套框架。二者孰优孰劣,是当代物理主义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斯多嘉对后验物理主义的两个批评出发,考察蒂亚兹-莱昂与任会明之间在相关问题上的争论,通过引入威廉姆森对先验与后验区分的批评,表明这场论战的意义并没有设想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8.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本文作者认为物理主义没有资格被称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有必要区分两种自然主义:一种是独立于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称为"本位自然主义";另一种是从属于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称为"物理自然主义".本位自然主义者首先把自己定位于自然主义,至于他是否相信物理主义则另当别论;物理自然主义者首先把自己定位于物理主义,由此蕴涵他也是一位自然主义者.金在权属于本位自然主义者,这使他与许多物理...  相似文献   

10.
因果排除问题是非还原物理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来消解这一问题,从而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然而不论是从干预主义因果定义本身,还是从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消解排除问题的两条论证思路(过度决定可接受论证和差异论证)来看,这条辩护策略都是失败的。干预主义因果论在为心理因果性辩护的同时,必须以损失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其他重要立场为代价,包括依随性、心理属性的因果自治,甚至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楠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4):19-23,108,125
当代心灵哲学中反驳物理主义的最著名论证之一就是障痹论证,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对这个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以表明它关于概念二元论的论证是成功的,而关于属性二元论的论证是失败的,进而从一种物理主义的角度对障痹论证给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具身心智的物理主义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的认知观认为,人类的心智和理性是具身的。从维果茨基活动理论传统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典型例子以及西伦和史密斯的动力认知案例的分析,对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起来的两种具身认知主张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具身的认知观并没有能够推翻认知是一个在认识上独立存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这样一种物理主义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具身的认知观所面临的物理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25-128
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基础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次比一次更深刻、更普适,其中列宁的物质范畴是其最高阶段。广谱存在论继承了列宁物质范畴的基本精神,同时又吸取了现代数学关于代数结构、几何结构的不变性理论、现代物理学关于物理实在性的变换群理论等,从广义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抽象和概括,使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获得了新的形态。它可以看成是唯物主义本体论基础的又一次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内格尔的经典还原模型和金在权的功能还原模型做了比较,并指出,内格尔模型是在认识论或方法论的层面提出的,而金在权模型是在实践论或本体论的层面提出的;因此,这两个还原模型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接着深入到个别事件的内部结构,对金在权的局部还原理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并指出其困境和出路。在金在权的三元有序组的事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四元有序组的事件结构,据此对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作出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功能整体与其实现者之间的随附性关系。最后强调功能实在论的本体论立场,并借助实体-偶性和原因-结果这两对先验范畴对功能实在论和随附性概念给以形而上学的说明和辩护。  相似文献   

15.
斯特雷文斯提出的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Kairetic Account)①,是当今最新的科学解释理论。此理论主张:从因果影响之中,挑选出解释相关于我们所要理解的现象。虽然与以往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不同,但此理论仍然是一种解释的物理主义。然而,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仍然是站不住脚的;突现现象的出现、因果闭合性的不合理性,都对他的解释还原和解释物理主义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新界定;而联贯主义抹杀了出发点,应予以抛弃。他如此区别对待,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大厦,而避免以证据主义为特征的"辩护说"。他的这一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到关系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实在论是我们在近年来的哲学探讨中形成的一种关于客观实在的哲学观点或理论。尽管在实在问题上注意到关系这一范畴的重要性的哲学学说可以说古已有之,但我们的关系实在论,却主要来源于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中物理实在观的变革的启示。量子力学自建立迄今已60余年,一方面其形式体系的严谨自洽和实验上的巨大成功使它无可争议地为物理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和运用;另一方面却由于其正统诠释在波函数的本性,测量问题和EPR佯谬等问题上涉及模型的非图象化、性质的不确定性和状态的非定域性,而与经典的物理学图象及其实在概念大相径庭。因此数十年来,关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的完备性问题和它的诠释问题,始终是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中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区分了物理主义与自然主义,强调前者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后者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对于物理主义的两大论证,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和因果闭合性论证,文章指出了其中的缺陷.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暗含了朴素的科学实在论,而因果闭合性论证混淆了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的本质区别.这两个论证的失效,表明物理主义无论是作为关于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还是仅仅作为关于心灵的形而上学,都面临严重的困难.文章最后提出,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应该是一种盟友的关系,而不应该是一种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通过宏大归谬论证了心理状态及心灵对象的实在性,并同时回应了不同版本的物理主义.该论证的实质在于诉诸自然选择理论与物理主义心灵观的不相容,从而捍卫一种独特的交互主义二元论.尽管这一工作在当时物理主义的浪潮中遭遇了冷落,但仍然被视为在20世纪中对二元论最具分量的辩护之一.随着近年来在物理主义之外的另类选项声势渐起...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124-128
科学发现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历史上,原子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曾导致唯物主义基石——物质概念的更新。而19世纪末以后数学、物理学关于客观对象与变换群关系的发现,则导致了广谱哲学对唯物主义基础的新探索,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