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的相关论述,试图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层面重构他的欲望-普纽玛-行动模型,并由此指出"普纽玛"在欲望导致行动的过程中,在物理层面上起到了重要的联结作用。这种解释模型为亚里士多德突破身心二元论的传统思路、结合物理层面的因素来说明人类行动者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关键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戴维·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所做的评论并试图回应可能招致的批评,由此捍卫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与辩护。本文认为,尽管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对普纽玛的说明仍存在含混之处,但是他所持的这种心理物理学路线在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研究人类行动者的道德心理提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希腊化时期医学残篇的个案研究,我们一方面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理论,影响了他同时代及之后的医生;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也帮助我们澄清了误解,不再认为希腊化时期普纽玛/气不断精细化系统化的分类是出于灵魂论的“理论需要”,而是当时几位著名医生传导系统的探索反过来推动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这些医生对人体传导系统的观察,解剖实验中的材料取舍,总在某些(特别是亚氏)理论预设下进行。这一哲学与医学、观念与实践相互的交织与影响,集中体现在希腊化时期气脉的发现(普拉萨格拉斯)、神经的发现(希罗斐鲁斯)以及三重人体生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上。这段时期概念或术语含义的流动性对理解及选择合适翻译造成巨大挑战,但在不同医学文本中重构其恰当内涵,正是理解希腊化早期医学对身体观之贡献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在其印度学著作《基于文献的印度研究:合理接受或者抛弃》(简称《印度志》)中用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探讨了印度宇宙论,论述了古代印度关于宇宙演化及宇宙结构的思想及理论。在论述中,比鲁尼频繁运用"希腊风格"的思想体系与论证方法对印度宇宙论提出批判,并以此体现自己对于印度天学家的优越性。通过细致分析这些批判案例,可以窥探比鲁尼对印度天文学的心理状态,并解释这种心态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中,整个宇宙被分为月上界和月下界两个层级.以盖德·弗罗伊登塔尔为代表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月下界是一个封闭而独立的系统,其功能完全依赖构成月下界实体的物理定律,与月上界是完全隔离开的.但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整个宇宙是统一的、连贯的整体,忽...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意义上,身体生态既指人的身体与外部环境的生态匹配以及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也指身体内部环境的有机性和健全性;在时间意义上,身体生态指身体超越"自在"状态而进入"自为"状态。"身体生态"危机是现代生态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身体常常因技术的过度控制、改造和重塑而成为"驯服的身体",具体呈现为生产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和有毒的身体。消解"身体生态"危机,就客体角度而言,需要不断凸显技术的身体维度和身体意蕴,对于技术本身以及通过技术介入而控制和改造身体的行为进行合理规制;就主体角度而言,需要建构基于全面性身体感觉和身体需要的"生态自我"。  相似文献   

6.
晚期海德格尔经常使用作为世界的"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来言说存在问题。这种四重整体观念乃是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一种典型重演:一方面援用了四因说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把专注于自然物的四因说扩展到技术制作物领域,并引入了特殊意义上的"人"这一重要因素。这种处理方式表明海德格尔既再次切近了古代形而上学,但也立足于自身的技术性时代做出了重要更新。  相似文献   

7.
信息概念的原始含义包含两个层次,即"赋予质料以形式的行动"的本体论含义和"传授知识给某人的行为"的认识论含义。由于信息概念的词根与哲学概念"形式"相同,因此整个西方哲学史可以从信息概念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不过随着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信息的本体论含义被抛弃了;在信息概念的科学化中认识论含义也被信息的概率定义所取代。然而,要想满足信息研究的需要,必须复兴信息的原始含义并根据当前语境进行适应性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回溯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及其潜能中,布洛赫把物质理解为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在批判继承亚里士多德左翼传统的世界质料、普遍质料概念中,布洛赫进一步把物质规定为过程质料。通过把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布洛赫辩证地叙述了趋向乌托邦全体的全世界的历史进程。在他那里,物质的开放性与辩证法的开放性构成乌托邦的全体的基础。在此意义上,正是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孕育诞生了布洛赫乌托邦的希望哲学。  相似文献   

9.
哥白尼虽未突破亚里士多德地球理论的框架,但在理论预设上做出了重要革新。这主要体现在:在地球的动静与形状上,亚氏认为地球是静止的球体,哥白尼则将“地球在运动”作为预设并据此推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地球的组成上,亚氏认为大地仅在位置上承接着大气,哥白尼则将大气与大地连接了起来;在宇宙论上,亚氏认为地球居于地界,哥白尼则使地球成为了天体;在理论体系上,亚氏将地球的存在作为元素理论的后承,哥白尼则预设了地球的存在与运动。根据其革命性预设建构理论体系,由此成为哥白尼的天文学创举。  相似文献   

10.
新詹姆斯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是当前情感研究的两个重要取向。文中先简略梳理了传统哲学中关于情感的内容,再分别总结、分析了前述两大思潮的基本理论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时也简要总结了情感的情境理论,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詹姆斯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对身体改变的感受,认为神经决定情感,情感因感受到身体变化而发生。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以价值判断为意向内容的心灵状态,情感因价值判断而产生。情感的情境理论则认为情感由社会文化环境所铸就。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自然观蕴含着建基于实践之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立足于纵向的历史维度,恩格斯勘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由原初的天然同一演变为"主客二分"尖锐对立的动态历程,并揭示了二者终将走向和谐一致的共生之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诉求必将在人的解放、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中通达"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12.
大小与方向是衡量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科学史研究多关注运动大小,而忽视运动方向观念的演变。在近代早期的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经历了普遍化过程,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伽利略与笛卡尔。若以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线索,可发现:运动方向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物理学中是特殊的,竖直方向对应着月下区诸单纯物质的自然运动,水平运动未被关注;伽利略开始了运动学的数学化,但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仍具有特殊性,分别与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下落运动绑定在一起;笛卡尔的抽象运动学真正实现了运动方向的普遍化,他还以抽象运动学解释了现实运动的竖直与水平方向。至此,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的普遍化完成。  相似文献   

13.
自近现代以科技和经济为主导的西方物质文明日渐陷入困境以来,中西方学者便一直在共同经营着一个十分美好的理念,那就是儒学救世。然而随着人类危机的日益加剧,西方学者并没有坐等东方贤哲以儒家思想去拯救他们,而是对救世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他们的丰硕成果相比,传统的儒学救世论已颇显落后。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国学研究一定要现代化,要与西方先进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否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便很有可能沦为教授们的纸上谈兵,而不可能对现代人类社会作出多少实质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自然和技艺的理解不同,柏拉图与自然哲人对诸神、灵魂和人类事务的看法截然相反。自然哲人将诸元素当作初始之物,并称之为自然。技艺因为出自凡人则是低级的。柏拉图却论证灵魂优先于物体,用灵魂学来构建自然观和神学,认为宇宙灵魂的自然在于自我运动、驱动万物,人的灵魂的自然在于:灵魂统治肉体,不同类型的灵魂具有自然差异。立法技艺应当遵循这一自然脉理。柏拉图批评自然哲学,主要是因为自然哲人秉持无神论,贬低灵魂、政治技艺和立法技艺,否弃自然法和神法,损害了社会的生存根本。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心灵哲学的观点看,虚拟空间中的心身关系问题是一种"随附性生活"问题。由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是基于"身体不在场"而实现的,这就注定了虚拟主体的心灵与互联网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虚拟实在世界的心身关系的理想在于心灵与身体的齐物合一。在本质上,虚拟化就是心灵、身体与互联网和谐同一的社会映射及文化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16.
首先在对语言学与术语学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术语学的学科特性;简述了"3W论"的要义,指出了"本体论"在术语学中的深层机理。进而以基本术语"标准"和"标准化"为具体案例,着重分析了由于语境和视角的不同长期以来形成"广义说"和"狭义说"的来龙去脉,并解析了"多样化""标准化"以及"个别级"(即单件定制化)这些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就"标准""标准化"面临国情改变和同国际接轨这两个话题,对如何实现相关概念和术语的能动转化提出了两点创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雅斯贝尔斯批判了现代“科学哲学”倾向和“总体知识”冲动,揭示了科学的概念、范围和界限。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既不能是同一个东西,又不能互相反对。唯当把哲学与科学严格地加以区别开来以后,才能纯粹地保持二者之间的不可分离的联系,才能达到二者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论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论”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论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身体形态存在的身化技术,与物化技术共在,但又是与之不同的一种技术实在。身化技术的技术实在性,可在身体实在、活动实在和工具实在等维度获得某种理解。身化技术的现实生成,以身体的生存需求、社会的制度安排为基本动力,以语言性理解、操练性理解和生产性理解为主要途径。身化技术的特征,突出表现为身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讨论身化技术,可能会为"关于技术"的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物化技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塞拉斯借助黑格尔感性确定性不可能性论证,批判所予是神话,但由于他依据了康德的直观与概念二元思维方式,仍陷所予困境中。为了摆脱困境,麦克道威尔的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无边界性,使世界被动处在概念能力范围内。这虽摆脱了所予,但却陷于经验论困境,即被判断实在性先验地示例的实在性东西并不是具有概念化感觉内容的知觉经验,而只是当前印象,它不能确证普遍性知识。因此当代分析哲学需要推进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的设定性,主动运用逻辑的纯粹理念展示关于当前印象的思维规定的感觉内容。只有如此,当代分析哲学才能摆脱所予神话和经验论困境,使知觉经验确证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