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重建本体论承诺,附加以理论和结构的约束,作出与其它版本结构实在论不同的科学的结构性阐释,实现对于科学实在性和连续性的回答。它强调基本本体的还原论内涵,同时认为结构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决定结构的建构性和相容性。勿庸置疑,在还原论追求中基本本体的假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科学理论结构的不相容性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信息理论的发展为结构实在论的解读提供了新视角.惠勒提出"一切物理存在都源于比特"的信息本体观.之后,弗洛里迪提出信息结构实在论,预设了一个原初"结构对象"的存在,它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所有结构的基础.基于弗洛里迪和惠勒的理论,以及当代量子理论的发展,拜纳姆又探讨了量子信息结构实在论的可能性.从信息结...  相似文献   

6.
本体的结构实在论以结构主义方法论僭越形而上学,表现为本体论认识不明确。结构不取决于元素,这是错误的本体论命题。为了存在,不诉诸于个体,这是错误的认识论命题。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提出"本体论综合",试图解决"悲观元归纳"问题。但是,对结构和实体谁为本体论模棱两可。为赋予数学结构以物理内容,结构变成衍生品。为应对不充分决定性命题,认识论上需令结构处于优先位置。理论术语是一个体系,并非某一术语单独构成本体论。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术语根据经验作适当增减。结构实在论没有处理好本体论与理论术语之间关系。结构实在论中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有重叠,因果关系是其必须回答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由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倡导的批判实在论是目前国际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之下,国内对其关注较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有待改善。目前,批判实在论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学术运动,从其内部来看,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纲领和研究体系;从其外部来看,已经在众多的学科和领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批判实在论以辩证法为纲领试图超越实证主义和传统实在论的思想探索,对于推进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倡导的批判实在论是目前国际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之下,国内对其关注较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有待改善。目前,批判实在论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学术运动,从其内部来看,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纲领和研究体系;从其外部来看,已经在众多的学科和领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批判实在论以辩证法为纲领试图超越实证主义和传统实在论的思想探索,对于推进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休谟是否承认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当代西方休谟研究者形成了三种立场: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休谟是一位因果实在论者,休谟主张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力量和必然联系,对休谟的因果观作出了新的解释;反实在论者坚持传统的观点,从休谟的观念理论及其复现原则出发论证了休谟否认客观因果关系的存在;而准实在论者则试图调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以投射论来说明休谟的因果观介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都缺乏根本的说服力,但其探索和争论深化了人们对休谟因果观的研究和理解,推动了休谟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量子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成功,对规范理论进行解释成为了物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紧迫任务.目前,美国科学哲学家希利从经典规范理论的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角度发展和乐解释.遗憾的是,把这种和乐解释推广到量子化的规范场论时却遇到圈表象自身的困难,特别是和乐解释中的圈表象的非局域性跟量子力学福克表象中希尔伯特空间粒子的局域性不一致问题.论文在比较规范理论解释和量子引力的结构实在论解释基础上,根据建构性的结构实在论对和乐解释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规范理论解释最好按照从量子规范理论到经典规范理论的路线可能找到新的出路,包括从中深究规范场论跟量子力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2.
分析结构实在论的三个不同版本,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是基于对前两种版本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科学认识中几个关键哲学概念连续性是否可能的分析,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无法维护理论实体具有连续性的观点。然而,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所提出的"经验约束"思想,以及通过结构来认识实体的辩护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回应反实在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结构的语义观到准实在论──F.萨普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郑祥福理论的结构问题是F.萨普一生中最为关心的课题。他1977年出版的《科学理论的结构》和1989年出版的《理论的语义观和科学实在论》两本著作都因讨论这一主题而负有盛名,在当今哲学、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实在论思想以其语用学方案为基础,体现出鲜明的无表征以及认知的实在论思想趋向,同时其通过真值的研究而批判了道德判断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5.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及目的论的视角入手对拉图尔的关系主义的本质进行探析,进而试图阐明拉图尔关系主义的生成过程及机制,并对其关系主义进行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扼要叙述经验论、结构论、实在论反对或坚持科学中的“理论实体”的主要观点和理由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方法论的分析和比较,着重从“相对价值”的角度,提出了我们在这一重要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意见和倾向:如果我们必须在那些无法让人满意的理论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可以遵循和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法论原则——这有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开阔思路,且不再过分陷入一些细微或枝节问题的纠缠中。  相似文献   

18.
(1)生成论和构成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量子场论的"产生"、"湮灭"概念的逻辑基础在于生成论.(2)在量子场论多种解释中"场的实在论"和"结构实在论"最有合理性,它们可以有形象模型.(3)从虚粒子的"跃迁"(将要摆脱构成论、粒子论的过渡性假说)到场量子的"产生与湮灭"(彻底的生成论和场的本体论)的进步,是科学概念的革命.(4)真空不空:粒子本体论失效,并成为确立场的本体论的转机.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由量子场论所蕴含的场的本体论、结构实在论和生成辩证法思想,以及概念革命的主要历程做一种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的某些新进展,阐述了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实在论"一词的物理涵义。指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冲突(及EPR关联的存在)同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是不相干的,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的"实在论"一词不直接等同于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与西方从以太到场论的思想演进,有着一种十分相类似的平行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元气,非常类似于近代物理学中的场;元气学说中关于有形物体是元气凝聚的思想,在爱因斯坦那里重新以场论的语言把它表述了出来。虽然,由于元气思想的多义性和有机整体论特征,它并没有发展成为近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场论,但它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完全有可能为我们提供进行类比、以资互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