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为实现地震勘探仪器采集的大容量数据的高速远距离长线传输,比较数据传输方式,提出了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应用FPGA技术,研制了数据传输系统。分析RS-485数据传输的影响因素,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及传输协议。基于以太网供电原理,采用RS-485总线供电方式,实现48V直流能量与数据沿同一线对的叠加传输。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采样的起始标志,结合8B/10B的链路编码方案,实现位同步时钟恢复与数据帧提取,且检测时钟频率10倍于发送时钟频率。数传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串行编码数据流以20Mb/s沿220m双绞线电缆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  相似文献   

2.
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远距离数据传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工业参数的高速远距离长线传输,应用FPG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分析RS-485数据传输的影响因素,阐述系统总体结构,由时钟脉冲传输测试确定了外围接口。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采样检测的起点以实现位同步,采用8B/10B的链路编码方案,支持高速时钟恢复和数据帧同步,并以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了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20Mb/s传输速率下实现了串行编码数据流沿220m双绞线电缆的高速远距离数据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为现场原始数据监测提供了高效的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3.
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远距离数据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工业参数的高速远距离长线传输,应用FPG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分析RS-485数据传输的影响因素,阐述系统总体结构,由时钟脉冲传输测试确定了外围接口。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采样检测的起点以实现位同步,采用8B/10B的链路编码方案,支持高速时钟恢复和数据帧同步,并以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了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20Mb/s传输速率下实现了串行编码数据流沿220m双绞线电缆的高速远距离数据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为现场原始数据监测提供了高效的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4.
RS485高速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实现远距离的高速基带信号传输,该文设计了一种以RS485标准为物理层基础,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上实现的数据传输协议.该协议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检测的起点实现位同步,可以有效地解决信号码间干扰问题;利用8B/10B编码实现帧同步,可以保证位同步的准确性和帧同步控制字符的可靠性.该文利用FPGA平台对协议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实现220 m距离上的14.5 Mb/s的有效数据传输,为长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医院经常由于医患之间的处置不及时产生纠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RS-485总线技术的病房呼叫系统.系统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通断,选择某一分机,使语音信号在通过1062A在主机和该分机之间传输.系统应用RS-485半双工串行通信协议,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输,采用12864液晶显示器可以动态显示病房号、病床号,利用DS1302时钟芯片实现万年历功能,采用24C02芯片存储系统的常用设置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多路串行数据的内部传输,解决常规时钟同步所带来的时钟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在数据接收端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过采样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通过介绍基于LVDS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基于过采样法的时钟恢复思想、原理解决方法,分析了时钟数据恢复过程,数据传输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现高速串行数据传输,为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传输,尤其是为多通道大数据量传输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汪海涛 《科技资讯》2005,(22):112-113
利用带有Rs-485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通过RS-485总线与计算机的通讯接口,应用VB6.0 ActiveX控件的MSComm通信控件,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计算机与多台带有RS-485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的串行通讯,达到了对分散设备的集中控制和计量数据的采集和自动上报功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和nRF905芯片的无线数传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对RS-485总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nRF905通信协议的单片机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数据传输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高速且实时的图像数据的采集,设计了以FPGA为控制器的基于USB2.0的图像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可应用于常用的工业总线标准RS-422、串行数据总线标准RS-232以及1553B总线的图像数据采集。在具体使用中,数据为两个通道RS-422总线标准串行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FPGA内部编程实现数据串转并,异步数据的接口,以及系统的时序与功能的逻辑设计。系统与主机之间采用了cypress的EZ—USB FX2的USB2.0的接口芯片Cy7c68013,该芯片包括slave FIFO和GPIF两种工作模式,文中也探讨该两种工作方式之间的异同以及优劣。  相似文献   

10.
李建明  勾启东  李军 《科技信息》2010,(35):274-276
1概述 目前我局变电站已全部实现综合自动化,远动站端设备的通信网络大多还采用支持多节点远距离通信的RS-485总线。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量增加,变电站内智能化设备将随之增加,这样变电站的RS-485系统也会越发庞大,再加上变电站强电磁干扰下的复杂恶劣的电磁环境,势必使RS-485通信网络的稳定性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我们远动维护的实际经验来看,485总线传输的拥堵、阻塞及不稳定是综自系统站端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基于ARM7的RS485HUB的研究能够很好的解决RS-485通信网络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电气设备及通信网络间的信息传输实现实时、可靠、高速、抗干扰的高质量通信,本文特介绍一种短距离通信线路转换系统。主要方法是:一端的RS-485总线接口模块转换成塑料光纤接口模块后再与另一端的塑料光纤接口模块转换成RS-485接口模块,两端之间的塑料光纤通信模块连接塑料光纤,组成塑料光纤传输通道,实现双向数据通信。避免了通信网络的瘫痪、故障率和通信率的较大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各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效率,使传输误码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秦利军  刘建 《科技信息》2011,(8):114-115
本文以RS-422串行数据传输为例,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串行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在本系统中,PC主机产生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通过PCI总线存储在信号发生卡的存储设备中,在FPGA的逻辑控制下,并串转换后以RS-422串行输出,然后在接收端对数据进行接收,并通过PCI总线将接收数据显示在PC机上。本文从硬件设计、FPGA设计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郑润娜  张晓春 《科技信息》2011,(32):I0125-I0125,I0127
本文着重介绍了RS-485总线的基本理论与特点,外部RS-232转485电路以及影响RS-485总线网络传输的因素,对RS-485总线的安全性、提高通信可靠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数据量的实时、长距离、准确传输的要求,基于光纤通信、FPGA技术和Aurora协议设计了一种数据高速串行传输方案,采用格雷码计数的异步先入先出(FIFO)缓存模块和可扩展的Aurora协议标准,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误码率的测试。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Aurora协议的光纤数据传输方式,可保证光纤通信中高速数据传输信道的稳定性和时钟的同步性,实现低误码率、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以Visual Basic6.0的MSComm控件为开发工具,使用自定义的通讯协议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基于RS-485总线的串口通信系统的设计。给出了RS-485串行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自定义通信协议、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通信程序的部分源代码,并通过具体应用证明了本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以三菱PLC和三菱变频器为控制核心,采用RS-485总线连接并进行串行通信.采用定时器交替延时驱动RS指令的程序编写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同步的GALS片上网络及其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数据的传输延迟,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同步方式实现全局异步局部同步(GALS)片上系统.该方式通过引入时钟来实现相邻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使数据传输最小延迟由原来无时钟通信方式的4个线延迟减少到1个线延迟,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同时设计了支持该方式的跨时钟域接口.该接口不仅支持多路数据在同一物理链路中传输,而且允许在每个传输周期动态分配各路数据的带宽.仿真结果表明: 支持4通道和16位宽数据的接口总共占用722个ALUT(adaptive look-up table)和支持204.5 MHz的时钟速率,占用较少面积和支持较高的时钟速率.  相似文献   

18.
以金属离子浓度的远程测控为目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公共电话网和RS485总线的金属离子浓度远程测控网络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和实现.该系统通过RS-485总线和电话网与PC上位机通信,实现远距离、多厂区多节点金属离子浓度测量与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种I2C总线接口的串行时钟芯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采用I2C总线接口的串行实时时钟芯片的设计方法.该芯片是一个低功耗、完全BCD码的时钟/日历芯片,地址和数据通过I2C双向数据总线串行传输.时钟/日历提供秒、分、时、日、星期、月和年的时间信息;集成的249 byte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可用于存储临时信息;内置了电源电压监控电路,可使芯片在掉电时自动转入电池供电模式,并对SRAM进行掉电保护;与微处理器连接时,只占用CPU的2条I/O口线(SDA口线和SCL口线),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400 kHz.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止计算机数据被U盘反向窃取,造成信息泄露,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的U盘单向高速读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单向准确传输。基于Linux系统平台,采用管道技术,实现NAND FLASH接口对打包文件的数据传输。以光纤作为数据传输手段,基于FPGA设计数据编码和解码模块,通过研究曼彻斯特编码与同步传输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具有时钟线的数据编码传输方式,实现高速准确传输。采用高速USB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并利用SDRAM设计FIFO缓存方案,克服USB数据传输中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FAT32、exFAT、NTFS 3种文件系统的U盘传输速度均在15 MB/s以上,文件传输的正确率可达到100%,满足U盘单向读取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