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了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特点和复杂性,花药和花粉的特异性基因以及特异性基因的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应用上述特异性基因的调节序列与一定的目的基因(如核糖核酸酶基因)构建的嵌合基因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前景和这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花粉壁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骏  杨仲南 《自然杂志》2013,35(2):112-117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壁是雄性配子体表面包裹的一层致密物质,在抵御各种环境压力或微生物的侵袭,以及授粉时细胞的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花粉壁由花粉内壁和花粉外壁所组成,其中外壁又分为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花粉外壁的物质直接来源于绒毡层细胞,外壁的沉积模式是由初生外壁决定,而花粉内壁由小孢子自身控制。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人们克隆了许多与花粉外壁形成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植株雄性不育的表型。这些基因涉及到绒毡层发育的调控,孢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以及胼胝质壁和初生外壁的形成。笔者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与花粉壁发育的关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王晓佳  宋明 《大自然探索》1994,13(1):99-105
本文对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作了综合性的评述;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的研究方法,现有矛盾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该遗传理论的方向等作了概括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逐步建立一种“综合理论体系”,是使值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途径,并对提出的综合理论的一个刍型作了简要介绍和讨论。全文分四大部分:(1)植物雄性不育(P—mst)遗传理论的发展大观;(2)P—mst遗传研究的方法论;(3)P—mst遗传理论的矛盾论;(4)P—mst遗传理论的发展论。  相似文献   

5.
Zebrafish:A Renewed Model System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post genome era, a major goal in molecular biology is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the many thousands of genes present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The zebrafish ( Danio redo) provides an almost ideal genetic model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these novel genes, in part because their embryos are transparent and develop rapidly, The zebrafish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mouse for genome-wide mutagenesis studies, allowing for easier, cheaper and faster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genes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Many molecular research tools such as chemical mutagenesis, transgenesis , gene trapping, gene knockdown,  相似文献   

6.
豌豆AGAMOUS同源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雷  宋伟杰  王利琳 《科学通报》2009,54(20):3207-3212
豌豆是研究植物发育遗传的经典模式植物. 虽然已经克隆到了一些与豌豆花发育有关的基因, 但是由于豌豆基因组大、序列信息少以及缺少有效的遗传转化方法, 豌豆花发育研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反向遗传学快速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 本文利用基于豌豆早褐病毒 (pea early browning virus, PEBV)的VIGS体系研究了豌豆中AGAMOUS同源基因(Pisum sativum AGAMOUS homologous genes, PsAGs)的功能. 在PsAGs沉默之后, 豌豆花表现为雄蕊花瓣化, 心皮开裂, 内生出一朵不完整的花. 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 在沉默植株中PsAGs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 m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花发育早期, PsAG基因在花原基中央表达, 后期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 表明在豌豆有多个AGAMOUS同源基因. 实验结果表明, 豌豆中可能存在多个AGAMOUS同源基因, 彼此间功能冗余且相对保守, 同时暗示着在对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功能研究时, VIGS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乙烯是一种可促进果实成熟的内原植物激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克隆出几个与乙烯合成有关的果实成熟基因,并获得了反义基因转化植株。本文简要综述了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果实的成熟,基因工程技术对认识果实成熟机理的贡献,以及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
汪峰  ZHOU JiZhong  孙波 《科学通报》2014,59(4-5):387-396
农田土壤-植物系统的氮素循环影响了生产力和环境, 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 同时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响应种植作物等管理方式也不明确. 本研究在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 选择3种典型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寒温带黑土、暖温带潮土和中亚热带红壤)设置不种植(裸地, non-cropping)和种植玉米(cropping)的田间试验, 基于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定不同土壤共有的氮转化基因(核心氮转化基因), 利用随机矩阵方法建立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分子生态网络, 揭示种植玉米对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种植玉米增加了土壤中大部分核心氮转化基因的丰度, 显著提高了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的复杂程度. 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块数由裸地处理的8个增加到种植玉米的28个. 裸地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有2个模块枢纽, 其关键基因为固氮基因(nifH); 种植玉米后网络有9个模块枢纽, 其关键基因包含固氮(nifH)和反硝化基因(narG和nosZ). 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功能分子生态网络结构与植物、气候、土壤等因素显著相关, 说明农田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分子生态网络结构, 影响其驱动农田养分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水稻阶段性返白突变体的鉴定和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向前  李晓燕  朱海涛  王涛  解新明 《科学通报》2010,55(23):2296-2301
从粳稻品种中花11 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叶色突变体sgra, 该突变体幼苗期叶色正常, 而6~8 叶期以后新生叶白化, 随后白化叶转绿.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表明, 该突变体表型受1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利用籼粳杂交F2群体对突变位点进行了基因定位, 将其定位于水稻第11 染色体的2 个标记ID343-11 和PSM415 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0.9 和1.0 cM. 随后,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序列和SSR标记, 在两标记间发展了9 对新的标记, 进一步将SGRA基因定位在IDM-2 和RM26739 之间, 物理距离约为17.6 kb. 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候选区段基因组DNA 测序分析表明, 候选基因编码一个ABC 转运蛋白.  相似文献   

10.
邓涛 《大自然探索》1995,14(1):68-72
许多爬行动物的性别由温度决定,经研究在现代龟鳖中尤为典型。恐龙具有与龟鳖类极其相似的繁殖习性,都是产卵于坑穴中并用沙土掩埋,靠阳光辐射温度使其孵化.因此可以推断恐龙的性别也并非由遗传基因控制,而与孵化期的气温有关:在高温时孵化为雌性,在低温时孵化为雄性.在白垩纪末全球发生气候剧变的情况下,由于气温过低,恐龙的后代中雄性占绝对优势,结果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使恐龙不能正常地完成繁衍活动,最终导致绝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