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相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本实验固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研究了中和度、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的中和度为70%比较适宜。在此中和度下,AMPS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的75%~16.25%;AA的适宜用量范围44%~55%;(NH4)2S2O8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AA/AMPS总量的0.07%~0.12% ;分子量随CO(NH2)2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适宜用量范围为0.06 %~0.10%;使用抗交联剂可以解决产品交联造成的难溶问题,但加入量不宜过多,否则分子量会下降;分子量调节剂醋酸钠的用量在1.24 %~1.54%范围内可以使产品的分子量达最佳值。本实验可以得到分子量达1.9×107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2.
可交联AA/AM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含量、单体配比、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AA/AM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低HLB值油溶性的乳化剂,控制乳液pH>8.5,乳化搅拌速度>1000r/min,可合成出稳定的AA/AM反应乳液。  相似文献   

3.
AM/AMPS/DMDAAC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娟  庄玉伟  王颖  赵根锁  张国宝 《河南科学》2009,27(10):1206-1208
采取水溶液聚合的方法,研制了油田上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选用丙烯酰胺(AM)作为主单体,与阴离子单体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DMDAA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合成了两性三元共聚物.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0%,pH值为8时,在40~50℃反应8h可以得到特性黏数120MPa·s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环氧树脂E-44的水溶性,以丙烯酸(AA)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为接枝共聚的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水性化改性.研究了引发剂、不同单体及比例和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2.71wt%的BPO为引发剂、以体积比1∶1的无水乙醇-乙二醇单甲醚为混合溶剂,在接枝共聚反应温度110℃,下用质量比为1∶1的AA/AMPS对等质量的环氧树脂E-44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效果最好,乳液离心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AOT/异辛烷反相微乳液的增溶与电导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AOT(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异辛烷溶液与水、DMF(N,N-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水和DMF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0:1)所形成的3种AOT/异辛烷/增溶物反相微乳液,用电导法考察了温度、AOT浓度、增溶物对体系的增溶性质及其电导行为的影响,以研究增溶与增溶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OT/异辛烷溶液对水的增溶能力随着AOT在异辛烷溶液中浓度的增大而提高.AOT/异辛烷/水、AOT/异辛烷/DMF、AOT/异辛烷/DMF与水的混合溶液三者具有相似的增溶性质与电导行为.最大增溶量与增溶物分子体积有关,分子体积越大,最大增溶量越小.该文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反相微乳液体系增溶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系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丙烯酸系共聚物具有广泛的用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合成规律的研究。在以Span-Tween类或Span-OP类为乳化剂,脂肪烃为油相介质,在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条件下,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相pH值、单体浓度、油水比、共聚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质量分数w为2%水溶液的粘度η达20PaS以上的增稠产物。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HLB=6.44)、K2S2O8为引发剂、甲苯为油相,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以(NH4)2S2O8-NH2CONH2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胺(AM)、甲基丙烯酸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AA)三元水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原料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pH值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单体转化率和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单体总浓度为30~40%,PH≤5.0,DMC和AA在原料配比中的含量分别为20~70mol%、0~30mol%时,聚合反应的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交联反相乳液的共聚性及其产物的性能,确定了在交联剂参加共聚的条件下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最佳配比;丙烯类水溶性单体在合适的乳化条件下,完全可以采用油包水型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绘制了复配乳化刑、丙烯酰胺和环己烷的拟三元相图。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相对粘均分子质量的影响。得到平均聚合速率Rp正比于[M]^2.29[I]^0.571[E]^-1.180,相对粘均分子质量Mη^—比于[M]^0.268[I]^-0.770[E]-0.953。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乳液介质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苯乙烯(St)三元聚合物(AM-AMPS-St).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聚合物水溶液的表观黏度,表明其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电导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pan80 -Tween60复合作为乳化剂 ,研究复合乳化体系的HLB值对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水相分率的提高 ,体系电导率经历突变从油相电导趋向于水相电导 ,而且水相单体浓度越高 ,出现电导率突变的水相分率越低 .确定了Span80 -Tween60复合稳定的煤油 -水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体系 ,HLB值以 7.4 8左右为佳 .  相似文献   

14.
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3种单体(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在较高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25%~50%),聚合速率对AM,AM/SA和AM/DMMC3种单体(对)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24,2.34和2.47;在较低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10%~26%)反应级数则分别为1.57,1.61和1.58。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的反应级数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聚合体系中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聚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fter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polymer particle nucleation and growth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schematic physical model for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s was presented. Furthermore,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mathematically modeling of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联吡啶(Bpy)与氯化亚铜(CuCl2)复合物为催化剂,在微乳液体系中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了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对其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AIBN/CuCl2/Bpy的配比,可以对该反应进行调控.同时讨论了乳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种类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PAM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单体质量分数(ω(单体))范围(25%~50%和10%~26%)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ω(单体)范围内,(AM)∝ω(AM)~(0.92),(AM/SA)∝ω(AM/SA)~(0.68),(AM/DMMC)∝ω(AM/DMMC)~(2.05);较低ω(单体)范围内,(AM)∝ω(AM)~(0.57),(AM/SA)∝ω(AM/SA)~(0.58)和(AM/DMMC)∝ω(AM/DMMC)~(1.26)。不同ω(单体)范围内M_v对ω(单体)的反应级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ω(单体)范围内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反相微胶乳M_v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