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的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对两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倆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经济区与广西高职教育密不可分。该文对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现状及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北部湾四市同城化,是提高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北部湾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地方治理机制、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和市际利益协调机制、破除产业同质化竞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和城镇体系、产业一体、物流通关和社会事业同城化发展,把握规律,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而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个区域的文化研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一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急需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保障。广西高校通过改革创新大力培养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经济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有力助推经济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通过提供良好环境、搭建良好平台,支持帮助和有效促进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区域内高校人才培养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双赢互动。  相似文献   

6.
胡莉  李熙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4-5,25
随着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的国际区域面临着重大的契机。但是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人才吸引力不足,各类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目前北部湾人才发展的现状,并就此提出广西北部湾人才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庚 《科技信息》2011,(14):7-8
区域品牌文化依赖区域的产业集群和品牌战略实施。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打造区域品牌文化为例,确立了建设区域品牌的框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2010-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采用标准差、首位度、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分析旅游经济规模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经济规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总体下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数量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因素是旅游经济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缩小差距、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应从整体合理布局与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联手打造旅游品牌,以核心城市为支撑、促进协同发展,并提供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9.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98-2010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经济区人口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经济重心则由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往西南方向转移,并呈现南北波动的格局,人口重心的移动远远慢于经济重心的移动;研究时段内北部湾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沿着南宁-北海一带分布;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指数将北部湾经济区各县(市)分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和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的差异主要由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区地带内差异共同主导形成;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经济结构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空间,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一定的经济增长又产生一定的结果,从而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形成。了解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制约关系,可以使国家更好地确定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准经济信息"与经济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经济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前形态具有极大的价值。论述了准经济信息与经济信息的区别,探讨了准经济信息向经济信息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导致各国对外经济的比重逐渐加大,各主权国家不得不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条约,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主权遭到削弱,国家经济主权的重心由维护国内经济事务的决定权逐步转移到争取国际经济交往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上来。主权让渡与共享成为国家经济主权变化的重要形态,选择性合作方式成为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线性多部门经济系统的投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来研究宏观经济系统的经济周期问题,指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周期规律来发展经济是最优的且合乎实际,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长度与系统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学国际化的物质基础。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应加快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经济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龙头,加快课程内容改革;加强现代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6.
桂南沿海经济区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市——南宁市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政策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等策略,将该区建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提高其在不同等级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广西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自由的斗争史。自由是值得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崇高信念和理想,追求自由也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将自由置于经济法的视野下,它体现为"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并非放任自流,市场因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而经济法作为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法律,为国家介入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自由的内在需要,经济法虽然是限制经济自由的强制性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但是法律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共产党宣言>所讲的世界性生产和交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多次谈到"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全世界范围的经济联系.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推动.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与相互依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对各国经济,尤其是弱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挑战和威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效益与公平的原则,才能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世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7,(2):325-332
运用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及对外贸易结构的非线性和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动态关联存在明显的区制转换性和非对称效应.在经济低增长状态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经济高增长状态下,投资消费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是造成经济增长剧烈波动的重要根源.在目前低经济增长状态下,政府可以通过提升有效投资、刺激消费、强化民生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等改革性措施来维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危机和非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及其3个定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讨论了经济危机和经济学的危机;其次指出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存在若干错误;第三提出了新的非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及其3个定理:经济起飞-增长-停滞定理,社会保守和经济衰退定理,经济增长模式转移和新发展周期定理,并且绘出相应的图形.社会的开放和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