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大、小叶斑病是为害秋玉米的重要病害。据我社1972年调查,秋玉米小叶斑病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也在97%以上,大叶斑病叶发病率也在30%以上,合计发病指数在40~50之间,严重的达88.14。“两病”损失率估计在20~3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这是当前影响我社秋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为摸索玉米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途径,我们于1972年10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大队、生产队植保员对玉米叶斑病发生和防治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基腐病(病原待查)是早播秋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部分社队发生相当严重。根据1972年的初步调查,其株发病率:早播秋玉米40.0~60.0%,严重田块高达85%以上;适期偏迟播种的秋玉米,在20%以下,有的很少发生。秋玉米感染基腐病后,千粒重较健株降低31.7~37.2%,瘪粒增加,秃顶度增大,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县各地普遍发生,局部地区流行,严重地影响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对该病的发生规律不清,同时也缺乏高效的药剂。去年,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开门办所,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并组织了有11个单位参加的玉米大小叶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实行领导、工人、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所内所外相结合,在1974年的基础上,根据1975年全国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研究协作计划,继续进行了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现将所得的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叶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的统称,是永德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县爆发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玉米生产安全,2007年我县在常年病害重发生区的大雪山乡蚂蟥箐村开展了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抗病新品种选育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明 《甘肃科技》2010,26(8):153-154,137
甘肃张掖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越来越影响玉米产量,据2009年省农科院张掖试验场(张掖9 cm)调查,严重程度达40%以上。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害循环及发生发展规律,探讨选用抗病品种、栽培和药剂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设施草莓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莉 《甘肃科技》2014,30(22):151-152
设施草莓栽培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等。通过对以上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特点的调查,提出防治方法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等原因,玉米病害的种类也有所增加,青枯病(俗称晒煞瘟、干瘪瘟)等新病害逐渐在我县北山、长乐等地发生为害。一九七二年以来,在秋玉米上发生更为严重,损失一般在1~1.5成,高的达2成以上。此病已成为我县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粮食产量提高的拦路虎。为了摸清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这项工作,现将所得的材料和观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季节矛盾,确保玉米全苗、匀苗、壮苗,力争玉米早熟高产,以往秋玉米一般均采用常规育苗移植,但推广杂交玉米以后,由于杂交玉米一般苗势较差,播种在高温、天晴地燥的7月中下旬,进行常规育苗移植,特别是在苗令较长的情况下,保苗十分困难。若用方格育苗,能解决以上问题。1977年我们公社春配杂交玉米塘泥方格育苗面积达70%,秋  相似文献   

9.
赵洪 《榆林科技》2009,(3):41-41
玉米双班萤叶甲200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发生危害,2006年以来发生范围有所扩大,在西安、宝鸡、咸阳等市局部区域个别玉米田块发生,2008年在全省普遍偏重发生,严重威胁着玉米生产安全。由于该虫过去在我省属偶发性害虫,广大群众对其发生危害与防治都缺乏了解,为有效控制该虫危害,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当地农作物包括大豆、小麦、玉米、芸豆、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田间病虫草害发生防治情况调查,分析发生原因、防治效果.将为农田病虫预测预报、科学防治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枣步曲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化学农药对玉米中后期几种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抽雄期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几种病虫害,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WG 225 g/hm2剂量对玉米螟虫和蚜虫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分别为81.08%和89.91%,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20.8%.10%吡虫啉WP 450 g/hm2剂量对蚜虫的防效为63.64%,对玉米螟虫效果较差.12.5%烯唑醇WP 450 g/hm2剂量对玉米锈病的防效为76.60%.30%苯甲·丙环唑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2.04%和51.72%.氯虫·噻虫嗪与烯唑醇混合喷施对中后期的玉米螟虫、蚜虫和锈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引致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的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以便为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对所获得的78个弯孢菌(Curvulari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6个种或变种,其中属于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种类的菌株占种群的61.5%,新月弯孢菌是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对属于其中3个种的4个弯孢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玉米叶斑病是我省在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年来发生较普遍,有的年份发病较重,严重的影响着玉米的高产、稳产。目前急需研究掌握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轻斑病的危害,从而不断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枣步曲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麦“生理发黄”现象十分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据我们在自己的两个公社初步调查,大麦“生理发黄”面积约有700余亩,占大麦总面积的15%左右,严重的生产队达50%以上。大麦“生理发黄”以后,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不高,重则苗期陆续枯死,颗粒无收。这是当前影响大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如桑梓公社林口大队自1968年以来,大麦“生理发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发病面积每年均在40%以上,平均损失产量2~3成左右。为摸索大麦“生理发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途径,我们从去冬今春以来,对大麦“生理发黄”的原因及其防治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现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7.
王文芳 《科技信息》2009,(13):340-340
森林虫害调查是森林虫害防治的基础。在营林过程中,掌握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掌握调查方法,做好测报工作,了解猖獗性虫害数量消长动态。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虫害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四人邦”的破坏干扰,根据我社地处丘陵秋粮90%以上是玉米而产量较低的实际情况,自1973年以来,开展以推广杂交玉米为重点的科学实验活动,突破春季杂交玉米制种关,自力更生解决杂交种子问题,实现全社玉米杂交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7年全社8300亩秋玉米,全部杂交化,总产达484万斤,比1976年增产115万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76年每亩增加113斤,比1973年前老品种亩产300斤增加90%以上,全社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7种有机杀菌剂和1种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的毒力,得到8个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应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有机杀菌剂中烯唑醇和扑海因对玉米弯孢霉属极强毒力杀菌剂,其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4048E 1和2.2172E 1.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抑中浓度为5.8235E 5.所筛选出的两种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具极强抑制作用的有机杀菌剂分别与苦皮藤素的混配,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与烯唑醇3∶ 7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实际相对抑制率最大,达74.29%,且为增效作用组合,增效比为1.87.  相似文献   

20.
谈谈几种森林虫害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军 《科技信息》2007,(13):24-24
森林虫害调查是森林虫害防治的基础。在营林过程中,掌握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做好测报工作,掌握猖獗性虫害数量消长动态,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虫害有很大的作用。大面积鱼苗造林时,对苗圃地和造林地进行调查,了解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