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养殖鱼、鸭生物灭螺防治日本血吸虫病技术,在全市选点示范扩建鱼塘和沟渠稻田放养鱼,鸭采食钉螺进行生物灭螺防治血吸虫病,通过五年的示范研究和推广,使疫情得到显著控制,钉螺感染率和感染钉螺密度分别下降71.84%,80.00%,耕牛和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73.36%,48.05%,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划分血吸虫病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的较好气温指标,并用其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对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若钉螺扩散,且适宜钉螺孳生的其他条件满足,则存在钉螺北移的风险。若干年后,全球气候变暖对钉螺的分布和血吸虫病的防治将带来挑战,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维华  程泽信 《科技信息》2012,(10):111-111
松滋市是湖北省22个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重疫区县市之一。自1956年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来,累计查出钉螺面积9267.9万平方米,血吸虫病人14.6万人。经过历届县(市)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已累计灭光钉螺7705万平方米,累计治愈血吸虫病人13.9万人,有70个村基本灭光了钉螺,3个乡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08年底全面通过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考核,全市连续8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连续5年未出现本地感染的急感病人。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是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寄生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防止钉螺随水流扩散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分析拦网型、沉螺池和取中层水型的防止钉螺工程措施后,结合钉螺迁移扩散的规律,提出了利用网箱系统拦截钉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婷婷  李强  赵雪峰  龙慧 《科技信息》2012,(10):447-447
一、水改旱、水旱轮作技术钉螺是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需要湿、肥、荫条件。疫区人民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而感染。四湖地区是水网型疫区,水系内外相通,上下游相连,钉螺由外河通过灌溉向水田扩散严重。在血吸虫病区的农村,过去种植业以水稻为主,60%左右的水田中有钉螺孳生。为了彻底改变水田内钉螺孳生的状况,解除人畜接触疫水的机会,在许多种植水稻的疫区都实行改种水田作物为旱地作物,成为控制钉螺蔓延、消灭血吸虫病、进行农业综合防治的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关系密切,采取以前的防治策略难以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的传播。研究旨在探索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新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每年常规实施化疗防治措施的2个干预村和2个对照村进行现场研究。新的干预措施于2005年全面实施,主要措施包括封洲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渔船民粪便管理等措施,并强化健康教育措施,以降低人和耕牛作为钉螺传染源的作用。并于2005—2008年间连续观测了人群感染率、钉螺感染率以及哨鼠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经3个传播季节后干预组的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降到1.0 %以下,其中爱国村从11.3 %降到0.7 %,新和村从4.0 %降到0.9 %(两两比较均P<0.001),且在第4个传播季节后分别持续下降至0.2 %和0 %。而对照组人群感染率出现上下波动,但仍维持在原来的基线水平。干预组一个草洲上的感染性钉螺密度在4个传播季节后分别从2.2 %和0.3 %下降到0 %(两两比较均P<0.01),而暴露于水体中的哨鼠感染率从79.3 %降至0 % (P<0.001)。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综合性防治策略能有效地降低日本血吸虫病在耕牛、人群和钉螺间的传播,这一策略现已被采纳为中国新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血防成果,助力精准血防,该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至2017年的村级螺情及控螺措施数据,以螺情状况及动态、钉螺孳生环境和控螺状况等三个要素构建钉螺防控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开展钉螺防控的地理区划及其防控等级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钉螺增减动态变化类型以“无变化”为主,其次是“减少或不变”和“增加或不变”;螺情、孳生环境和钉螺防控措施等要素指标具有空间异质性.江汉平原被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7个二级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螺情主要特征及其防控的态势,提出了降低螺情风险、整治有螺环境、加强防控力度等方面的防控建议,为制定精准防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中钉螺扩散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岩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83-184
南水北调工程是从南方的长江流域向北方的黄河及海河流域调水以缓解我国北方长期缺水的现状的一项宏伟工程。血吸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钉螺扩散是导致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南水北调过程中,钉螺与血吸虫病扩散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行贷款项目在菲律宾和中国相继结束,用于血吸虫病监测和防治的资金将减少,该病的流行、感染强度和发病率可能回升,特别是那些较贫穷和偏远地区。目前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模式已更趋局域化。在中国和菲律宾的中至高度传播地区的社区纵向研究提示,虽然每年的病例普查和用吡喹酮治疗降低了血吸虫病的流行率、感染强度和发病率,但日本血吸虫病仍呈稳定的低水平流行(15%~25%)。中国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资料证明,随着80年代钉螺面积的扩大,人群血吸虫流行率也随之上升。国家调查资料显示,家畜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率为7%,水牛的流行率为9.6%…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周期中最脆弱环节,灭螺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本文分别用新鲜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根皮、茎皮、叶的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1ppm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 ̄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ppm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采用聚丙稀酰胺电泳技术分离经0.5%樟树新鲜叶水浸液处理不同天数的钉螺样品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经处理1~2天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3-4天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天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3)还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他感作用植物樟树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课题在南京长江中心的潜洲和子母洲进行钉螺和沟鼠血吸虫的调查研究,沟鼠阳性率有随着沟鼠体重增加而增高的趋势,300g以上沟鼠阳性率高达92.9%.两个洲上无居民、家畜,也未发现其他鼠类和哺乳动物.研究结果表明,潜洲和子母洲存在日本血吸虫病沟鼠疫源地.这一研究成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对策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控制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钉螺及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巧妙地设计出消灭病原、洪水涨落前后进行封洲禁牧等措施,使人畜下洲后不与水体中的钉螺接触,切断病原进入螺体和人(畜)体内,从而转变灭病必先灭螺的观念,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设置不同光强、光质、光色3种光刺激环境,观察湖北钉螺在所设环境下的趋避和体位反应.结果表明,湖北钉螺对光强刺激反应明显,当白炽灯光强达到1 050lx、节能灯达到605lx时,钉螺表现出明显的远避行为;而且钉螺对2种不同光质的光源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对节能灯光刺激反应比白炽灯强烈.钉螺对所试的4种光色的反应无明显差别.光位实验结果表现为在强光下钉螺是足背迎光,在有色散射光下钉螺是足底迎光.因此,钉螺对光强和光质有明显的趋避和体位反应,对光色无明显的差异反应.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5,(2):19-19
国内外经验表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导致钉螺扩散、血吸虫病爆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枢强认为,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水口直接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线工程途经的湖北省四湖地区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因此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造成血吸虫病向北扩散及其在我国北方局部发生等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洪水对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影响的关键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洪水下血吸虫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钉螺滋生面积是受洪水影响最直接的因素,同时,在模型的基本再生数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数量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云南钉螺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室内感染时毛蚴密度及其与钉螺的比例关系。方法 :用同样大小的玻璃平皿投入不同数量的钉螺和毛蚴。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毛蚴数量将提高钉螺的感染率。结论 :不同数量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后 ,毛蚴密度越高 ,对钉螺的比例越大 ,感染率越高 ,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涵闸的水流特性及其对钉螺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寻求消灭涵闸水流中钉螺的有效方法,从而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采用ADV流场测量技术对涵闸水槽中的流场结构进行了精细测量;运用标准κ-ε紊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水槽中的流场结构进行计算并得出其流场结构,从实验和数值计算两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了涵闸的水流特性,总结出涵闸对钉螺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纯涵闸不但不能起到阻螺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钉螺在涵闸周围孳生扩散,涵闸首尾部是钉螺孳生的重要部位,应采取措施重点灭螺.  相似文献   

18.
封洲禁牧对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感染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保  王小红 《江西科学》2004,22(3):176-180
简介了鄱阳湖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巧妙地设计出不灭钉螺、采取封洲禁牧等综合措施,从而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有效地降低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的感染性指数。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和分析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疫情效果。通过在示范区实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并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连续3年的血吸虫病防控技术的实施,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3.57%降至0.83%;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由17.14%降至0;示范区洲滩未发现阳性钉螺。建立以控制传染源为核心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消灭耕牛血吸虫病是作为消灭血吸虫病的五条标准之一。开展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不但能增强耕牛体质,提高耕作能力,同时可减少、消除血吸虫卵的大量排出与散播,对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过去两年试验工作的基础上,1972年继续进行敌百虫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试验,还进行了锑—273、呋喃丙胺等药治疗试验。一年来通过24头牛(黄牛23、水牛1)安全试验,123头牛(黄牛99、水牛24)的临床治疗试验和两批(32头黄牛)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治疗试验,得出了初步的看法。现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