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月23日,当中国第一位新能源汽车私人用户拿到钥匙,启动上路时,他是否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一假如电动车牌照并非免费,而是像普通牌照那样动辄7、8万元,电动车仍会是他的座驾吗?相信很多人会摇摇头,望而却步.在上海,新能源汽车私人用户不仅能享有免费上牌的政策优惠,更能享受到每辆4万元的补贴.毋庸置疑,这样的政策非常诱人. 相似文献
2.
领先市场是指较早采用某项技术,并成功实现国内和国际扩散,在全球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在行业技术、市场规模、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已经形成领先市场。本文将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领先市场形成的认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在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社会背景下,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任红英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1):85-89
车用燃料是汽车工业的血液,为了减少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寻找一种替代性、干净的代用汽车燃料巳成为汽车工业迫待解决的技术课题,本简要分析了汽车工业几种可行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24):F0004-F0004
机构介绍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成立于2001年,中心战略定位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筑技术 开发平台,积聚和培养汽车行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7.
小到企业,大至国家,专利拥有状况反映着争占未来市场的竞争实力。专利竞争是WTO强化的比赛要项,却是我们认识、热身不足的弱项,企业上场交手就吃黄牌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低污染车,甚至零污染车,已经是北美国际汽车大展最普遍的环保话题。欧美日等汽车制造厂家几乎不约而同的在新车种的上市宣传中,摆出低污染姿态,以迎合环保风。 车身减重 就低污染车而言,从克莱斯勒提出轻量化换得更多燃油效率的看法,应可看到车辆发展的未来轮廓。就像克莱斯勒在去年法兰克福车展展出的复合材料概念车CCV一样,采用4片热塑料组合的车身,架在铝合金材质的轻量化底盘上,加上镁金属与超高强度的轻量化钢板材料,实现减轻车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AHP及Logit回归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消费者效用极大化原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可靠性、动力性、形象、安全性和便利性因素的权重;通过对欧、美、日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与消费者效用的Logit回归分析,构建基本、一般和激进三种政府规制场景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与政府规制有密切的关系.到2015年,在基本、一般和激进三种场景下,新能源汽车分别占14%,23%,36%左右;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两种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份额最小,为0.25%~0.85%.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使用的是油,排出的是碳。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而作为传统能源的石油则是不可再生的,国际原油价格跌跌涨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拨款24亿美元,以补贴新型汽车电池及部件开发商,并协助发展薪一代的节能汽车。奥巴马表示,该措施不仅将促进就业,还将帮助美国确立在新一代汽车研发上的领先地位。他很希望美国可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4.
魏振豪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9):32-36
新能源汽车是随着各国以至于全球能源逐渐短缺而成为各汽车制造商研究的重点。汽车是在国外被普及之先,因此,国外的汽车厂商最早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然而,至今还没有一家国外汽车制造商公开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技术并批量生产。因为,是否为新能源汽车,关键并不在于汽车,而是使用何种新能源。在我国,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也被提上日程。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出台,政府的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也在不断提速。然而,"车与人争口粮"、技术不成热,新能源不能持续等问题也不断地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铺上了快速路,希望在此《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5.
16.
17.
青藏铁路每一步推进都凝结着科技创新的智慧。而值得关注的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很多技术突破都是自主创新,可以说,青藏铁路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全面提升和展示 相似文献
18.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基本没有差距,这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中国国内就有过是否要发展本土汽车产业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领先太多,几乎垄断了所有领域的知识产权,中国企业发展必然要受到阻碍。正因为如此,万钢从德国归来,带着新能源汽车的梦想涉足汽车"江湖",希望能剑走偏锋。十多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国家补贴政策细则的迟迟难以推出,老牌汽车企业并未积极行动,各利益攸关方加紧布局争夺政策倾斜;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近?在山东、河北,价格低廉的本地造电动汽车已经在乡村间驰骋。是从上至下的推广,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圆梦"江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