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技术对蜻蜓前后翅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探讨浙江临海地区常见的4种蜻蜓前后翅的翅型和翅脉变异规律,进而揭示其形态相似形关系.结果表明,异色多纹蜻和红蜻翅的形态相似度最高,而黄蜻与其他几种蜻蜓的差异最大;差异的部位主要在翅痣、翅结区域、径脉域、径脉与中脉之间、肘脉域以及靠近翅基部的臀脉域等区域;异色多纹蜻和红蜻的关系最近,而黄蜻与其他几种蜻蜓的亲缘关系最远.几何测量学可用于蜻蜓种类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四川阿坝、黄土高原、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样品基因组DNA后进行PCR扩增,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通过计算15对微卫星标记在5个中华蜜蜂自然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分化系数,进而评估各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结果】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266 7个,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3.066 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50 3~0.664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4 4~0.566 7,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410 3~0.492 7。四川阿坝群体与黄土高原、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群体在Acc001,Acc096,Acc131等3个位点上存在明显分化;黄土高原群体与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群体在Acc114,Acc121,Acc132等3个位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海南岛群体与浙闽丘陵、滇南地区两地群体在Acc001,Acc002,Acc004,Acc131,Acc132等5个位点上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分化;浙闽丘陵与滇南地区群体间在Acc002,Acc121,Acc131等3个位点上遗传分化极明显。5个中华蜜蜂自然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60 1~0.491 0之间。【结论】5个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选取重庆武陵山脉、大巴山脉以及大娄山脉的4个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对它们的形态和mtDNA非编码区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6项形态指标聚类分析显示4个地理种群主要分为武隆-南川-江津支、南川-江津-城口支、城口支共3个大支。对mtDNA tRNAleu~COⅡ段的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中的非编码区,发现4个地理种群呈现5个单倍型,包括3个共有单倍型和2个种群特有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54±0.005 59,核苷酸多样度为0.018 19。单倍型网络中介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单倍型H1,H3为武隆与城口中华蜜蜂所共有,与湖北荆门中华蜜蜂2个单倍型最为近缘,而与南川-江津中华蜜蜂单倍型H4距离较远;单倍型H2,H5分别为城口和南川中华蜜蜂所特有,单倍型H2起源于单倍型H3,单倍型H5与其余单倍型表现出分离。以上结果暗示重庆市4个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形态分化与三大山脉地理环境具有关联性,但mtDNA多样性与地理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半翅目异翅亚目(Hemiptera Hetero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为30000种,中国半翅目已记录的种类共计3100种,我国现在已查明的蝽科有400种.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及聚类分析法对秦岭地区蝽科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共记载了6亚科38属56种,其中有2属3种为陕西省新记录.根据分类研究编写了种的检索表,对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取重庆武陵山脉、大巴山脉以及大娄山脉的4个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对它们的形态和mtDNA非编码区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6 项形态指标聚类分析显示4个地理种群主要分为武隆 - 南川 - 江津支、南川 - 江津 - 城口支、城口支共3 个大支。对mtDNAtRNA leu~COⅡ 段的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中的非编码区,发现4个地理种群呈现5个单倍型,包括3个共有单倍型和2个种群特有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54±0.00559,核苷酸多样度为0.01819。单倍型网络中介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单倍型H1,H3为武隆与城口中华蜜蜂所共有,与湖北荆门中华蜜蜂2个单倍型最为近缘,而与南川 - 江津中华蜜蜂单倍型H4距离较远;单倍型H2,H5分别为城口和南川中华蜜蜂所特有,单倍型H2起源于单倍型H3,单倍型H5与其余单倍型表现出分离。以上结果暗示重庆市4个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形态分化与三大山脉地理环境具有关联性,但mtDNA多样性与地理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中华稻蝗若干种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分类学重要特征、染色体C带核型和RAPD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华稻蝗从形态上来看东部沿海种群体型较大,前翅较长,尾须较钝,而内陆及东北种群则体型较小,前翅较短,尾须较尖;但从外生殖器基本结构来看,不同种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其次,不同种群在染色体数目、着丝粒位置以及C带带型等方面具有明显恒定的结构特点.从RAPD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种群拥有明显一致的分子标记数据.由此可见,我国中华稻蝗是稻蝗属中一个广布物种,其外部形态结构的差异可能与其分布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然而其外生殖器结构能够反映物种的基本特征.从种群遗传学角度来看,染色体带型结构和分子标记结果的稳定性更能体现物种遗传结构的本质,因此,文章支持Ho llis将无齿稻蝗等合并入中华稻蝗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枫桦种子形态与微结构,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赤松、红石地区种子表面纹饰为条状纹饰,敦化、珲春、和龙和汪清4个地区的种子纹饰为网状纹饰;种子绒毛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和龙(85%)、敦化(83%)、珲春(57%)、赤松(49%)、汪清(43%)、红石(0);绒毛着生部位分为两种,赤松、敦化和汪清地区着生在种子基部,和龙和珲春地区着生从基部到中部.2)经多重比较分析可知,赤松与和龙、汪清、敦化、珲春差异显著,红石与和龙、汪清、敦化、珲春差异显著.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2.725%;筛选出种翅长、果序长、种子长、种子宽等4个主成分为种子形态的主导因子;聚类分析将6个分布地的枫桦种子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长翅长序条纹类,包括红石地区和赤松地区,表现为条状纹饰,种翅长大于2.000 mm,果序长大于20.000 mm,毛被密度0~50%.第Ⅱ类为短翅短序网纹类,包括珲春、汪清、敦化、和龙地区,表现为网状纹饰,种翅长度小于2.000 mm,果序长小于15.000 mm.综上,种子纹饰类型、毛被密度、种子长、种子宽、种翅长、果序长可作为种下分类和探讨枫桦种群间形态变异及亲缘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HE染色方法,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王的脑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发现,蜂王珠前脑中具有较大的蕈形体,但在脑中所占的比例小于工蜂;中脑的触角叶明显小于工蜂,说明蜂王在学习、记忆和认知等行为方面不及工蜂.和其他昆虫相比,蜜蜂前脑中的蕈形体和视叶都较发达,这反映了社会性昆虫复杂社会行为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重庆市特有的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形态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的22个营养器官性状中有8个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6个达极显著水平;所测量的15个生殖器官性状的变异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个体之间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个体水平上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的个体大多混聚在一起,同时也有一些大的表征群不出现某些种群的个体,说明部分种群间有一定的分化;种群水平上的聚类结果表明东温泉的2个种群与其它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这种分化可能与它们之间的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形态特征与RAPD分析技术,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的24份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communis Tsee et Lee.)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个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69.9%,其中叶柄变异最大,子叶变异最小.24份普通白菜材料在形态学聚类的距离5处聚为4类.利用筛选出的15条RAPD引物从24份普通白菜材料中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3条,多态率73.4%,平均每条引物条带7.53条、多态性条带5.53条.RAPD数据聚类在相似系数0.77处,分为8类,与形态聚类间有重叠和细分.以形态聚类4个类别计算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标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为第Ⅳ大类第Ⅰ大类第Ⅲ大类第Ⅱ大类,第Ⅳ类的H和I分别为0.2395和0.3523.而不同地区则以江淮地区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最高,分别为0.2076和0.3098.这些结果与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多样性特征以及地区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提取电力负荷数据的有效信息,改善传统聚类方法在电力负荷数据中相似度衡量方式单一及聚类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欧式形态距离的负荷曲线近邻传播(AP)聚类方法。使用五分位法将用电负荷曲线重表达为曲线形态变化特征序列,使用改进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衡量不同特征序列之间的模式匹配度,以此作为曲线之间的差异度;构造一种兼顾曲线整体分布特征和曲线形态变化特征的双尺度相似性度量方法,使用熵权法对两种特征进行自适应配比;将所提相似度衡量方法应用到AP聚类方法中,改进相似度矩阵计算方法,对用户典型日用电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在标准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欧式形态距离度量方法能够有效区分负荷曲线的变化特征;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聚类质量和稳健性,相比其他相似度量方法,调整兰德系数提高了9.0%~43.8%,DB指标与标准集相差0.014 3,在电力实测数据集上能对用户进行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秦岭大熊猫主食竹新纪录一种: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Gamble)Yi),该竹种已有的分布记录仅见于湖北神农架地区。本研究发现该竹种还广泛分布于秦岭中段陕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安光头山及柞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等地。特别是平河梁保护区地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最东部,是秦岭大熊猫平河梁区域种群的分布核心地带,而神农箭竹为该区域较高海拔分布的唯一竹种,可以确定其为该区域大熊猫主食竹。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李昊昱  陈含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445-11451
为了挖掘终端区进场航空器交通流的分布特征,量化分析空中交通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轨迹相似度和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peak Clustering, DPC)的中心航迹提取方法。首先,采用单向距离(One Way Distance, OWD)计算轨迹之间的形状和物理距离,并结合空管实际运行航迹数据特征,考虑航迹之间的位置属性和航向属性,定义多特征航迹相似度模型。其次,使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航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取聚类结果中每一簇中具有最高密度的真实轨迹作为中心航迹。最后,对双流国际机场终端区历史航迹数据进行实验分析,使用轮廓系数指标和基于密度的指标进行评价,并与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轨迹被划分为8个不同形态的类簇,该方法可以直观有效的识别出轨迹的整体运动特征并精确提取出真实的中心航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显花植物大多具有多种传粉者,判断最有效传粉者的直接证据是对主要传粉者的传粉效率进行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为一种新型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笔者对‘凤丹’居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查清‘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为提高‘凤丹’结籽率、改善种子质量、加大栽培规模提供传粉生物学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访花时柱头接触率进行观测,采用跟踪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连续两次访花的飞行距离、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进行观测,通过田间采集与室内镜检对主要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与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进行统计。【结果】‘凤丹’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甲虫类及蝇类共4个类群,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 cerana)与黄熊蜂(Bombus flavescens)。意大利蜜蜂与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相似。黄熊蜂的访花频率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 黄熊蜂的柱头接触率与意大利蜜蜂及中华蜜蜂的差异不显著。黄熊蜂的访花飞行距离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更能促进植株的异交授粉。黄熊蜂的体表携粉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花粉转移能力更高。【结论】黄熊蜂、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均为‘凤丹’有效传粉昆虫,以黄熊蜂传粉效率最高,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其次,二者具有相近传粉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黄兆祥  陈晓奇 《江西科学》1993,11(2):111-120
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取自大茅山和金盆山的34个常绿阔叶林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用Q-型聚类分析法所划分的类型与按优势种划分的类型既有相似之点,又有不同之处.但是聚类分析法可以对样地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不但可把取自不同地区而优势种相同的归为一类,也可把它们划分开来;同时还可把优势种不同而地区相同的样地归并到一起.这反映了与地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生境条件相联系的区系组成的变化.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把34个样地划分出15个类型.本文还详细介绍了Q-型聚类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网翅蝗科的黑翅竹蝗Ceracris fasciata fasciata,中华雏蝗Chrothippus chinensis,斑翅蝗科的黄翅踵蝗Pteruoscirta calliginosa,剑角蝗科的长角佛蝗Phlaeoba antennata和僧帽佛蝗Ph.infumata等五种蝗虫的卵囊形态和构造,卵粒的形态和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缘蝽科是半翅目异翅亚目(Hemiptera-Heteroptera)中的一个较大的科,我国记录有200多 种.该文针对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缘蝽科47个种的形态特征编写了种的检索表,并应用形态分类学 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种间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荆州碘泡虫寄生部位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gchowensis)寄生于同种宿主不同寄生部位的种群分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荆州碘泡虫不同种群及相似物种的形态和它们18SrDNA序列的变异位点、相似度、遗传距离、AT碱基比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荆州碘泡虫重庆胆囊种群、武汉肌肉种群和武汉肾脏种群的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各种群18SrDNA序列相似度为98.8%~100.0%,遗传距离为0.000~0.009,变异位点数为3~12个,AT碱基比(53.29%)高于GC碱基比(46.71%)。荆州碘泡虫不同种群及相似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分为两大枝,孢子前端平滑且钝圆的的物种聚为一枝,孢子前端较尖的物种聚为了另一枝;鳃寄生的碘泡虫整体处于该系统发育树的基部。【结论】寄生于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上不同器官部位的荆州碘泡虫已出现种群分化;孢子形态上相似的碘泡虫物种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较之于肌肉、肾脏、胆囊、骨骼肌、鳔和肠寄生的碘泡虫而言,鳃寄生碘泡虫分化较早。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高原不同野生垂穗披碱草种群穗部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RAPD和SSRP-PCR技术分析雏蝗属(Chorth ippus F ieber)白纹雏蝗(C.a lbonem us Cheng et T u)、夏氏雏蝗(C.hsia i Cheng et T u)、小翅雏蝗(C.f a llax(Zub.))和北方雏蝗(C.hamm arstroem i(M ir.))的遗传关系,9条引物对98头个体产生131条清晰、稳定的谱带.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小翅雏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0.2542),白纹雏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0.1911).N e 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用N J法对N e 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白纹雏蝗与夏氏雏蝗聚为一支,小翅雏蝗与北方雏蝗聚为一支,两支再相聚.聚类图所显示的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学结果相一致,说明RAPD和SSRP-PCR技术在雏蝗属种间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