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桔园蜘蛛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和Taylor法及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混合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但在较低(0.4头/枝条)和较高(1.4头/枝条)密度下都趋向均匀分布,优势种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均为聚集分布。对不同抽样单位和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以抽查枝条法和平行线取样方式的效果最佳,其误差率可控制在5%以内,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南方水稻田中4种优势种蜘蛛-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武昌獾蛛(Trochosa wuchangensis)和白跗狡蛛(Dolomedes pallitarsis)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蜘蛛的POD同工酶谱带清晰,不同种间差异较明显,同属于狼蛛科内3种蜘蛛的POD酶谱相似性强,与白跗狡蛛谱带差异显著,同时发现拟环纹豹蛛POD酶对农药胁迫有明显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4.
四川不同生境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峨眉、简阳和达县3地区稻田蜘蛛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蜘蛛群落有8科、19属、33种,其中以狼蛛科的种类和数量为最多,次为肖蛸、园蛛等科,蜘蛛优势种因各分布区的栖息地结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不同生境的稻田蜘蛛群落的种类数和群体密度存在差异,各种蜘蛛分布群在群落内的比例随样地地理气候因素变化而改变,因而也导致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参数的变化.通过对3样区的蜘蛛群落进行的生态因子考察、模糊聚类分析及对各科蜘蛛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年降雨量、日照时数是导致蜘蛛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并且调查区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峨眉>达县>简阳.  相似文献   

5.
在此以前,狼蛛科中的马蛛属(Hippasa)在我国尚未有记录。这属蜘蛛八眼三列,呈4—2—2排列,前眼列稍宽于中眼列,后列两眼彼此分离较远。后纺器较前纺器长,前者纺锤形,后者腰鼓形。已知种类多分布于印度、缅甸、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地。我们首次在我国获得三种马蛛属蜘蛛,经鉴别均系新种,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生物防治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虫害防治方法.比如,杜鹃冠网蝽的天敌有草蛉、蜘蛛、蚂蚁等,一株盆栽杜鹃上有4~5 头草蛉即不需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传统的挖掘采伐杨树的方法,看起来多挖出半米长的树桩,但却破坏了根系的再利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杨树是根系非常发达的树种,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地上部分的营养下移,集中贮存在庞大的根系中。这就为成材的大官杨、加杨、小叶杨、沙兰杨等杨树的平茬采伐和其“小老树”的改造,利用树桩劈接毛白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劈接后的毛白杨接穗,利用完整根系中贮存的大量营养,促使它迅速生长,当年苗高可达3—4米以上,4—5年就可以长成13—15米高,胸径14—17厘米的大树了。成材之快要比新栽树苗少用一半的时间;同时,由一般的杨树改换成  相似文献   

8.
报道湖南省桃源县乌云界蜘蛛群落的调查结果,乌云界共发现蜘蛛312种,隶属于32科129属,且有12个新种尚待鉴定.主要优势种群为圆蛛、肖蛸、跳蛛和球蛛.在垂直结构上,该地区蜘蛛群落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均较理想.说明该地区蜘蛛群落稳定,资源丰富,且有很多现存的古老孓遗种类,是一处值得保护的蜘蛛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报道湖南省桃源县乌云界蜘蛛群落的调查结果,乌云界共发现蜘蛛312种,隶属于32科129属,且有12个新种尚待鉴定.主要优势种群为圆蛛、肖蛸、跳蛛和球蛛.在垂直结构上,该地区蜘蛛群落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均较理想.说明该地区蜘蛛群落稳定,资源丰富,且有很多现存的古老孓遗种类,是一处值得保护的蜘蛛资源库.  相似文献   

10.
1980—1981年,新疆农科院植保系的有关同志在进行害虫天敌资源调查时,采获一些棉田和其他农田蜘蛛标本,委托作者鉴定,发现其中有二种微小蛛是我国的新记录,一种宋大祥(1982:2)仅有记载,但未描述,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粗螫蛛科FamProdidomidae蜘蛛已知分布于大洋洲、非洲、美洲、欧洲南部及亚洲(印度、日本)等地,过去在我国未曾发现。我们在湖南长沙住宅内堆放的藕煤和砍柴中先后采到本科一种蜘蛛的雌雄成熟个体,经初步鉴定为荷色粗螫蛛ProdidomusrufusHeutz,1847。该种蜘蛛继亨茨(Hentz)定名后,布赖恩特(Bryant,1935,1949)重新作了描述,当时仅有一雌性成熟个体,库克(Cooke,1964)修订过本科某些种类。现将我们所采标本描记于下:  相似文献   

12.
以三种SiMoVn@rht-MOF-1 (n=1, 2, 3)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为催化剂,催化苯乙醇氧化。通过对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优化,配合物3在催化苯乙醇氧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对苯乙酮的选择性高达99%。进一步对底物拓展发现,该配合物对多种不同类型的醇底物均具有高的催化选择氧化性能。为了验证自由基反应的机理,通过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 TEMPO)对反应自由基进行了捕获,证明了自由基的存在。进一步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光谱捕获到了t-BuO·自由基,验证了SiMoV@rht-MOF-1催化醇氧化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3.
<正> 蜘蛛是农林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据调查,一般年份占水稻、棉花田间捕食性天敌总量的60—90%。可见农田蜘蛛是控制害虫的重要生物因素。为了摸清河南省蜘蛛种类和优势种群,更好地保护利用蜘蛛。特选择平原、丘陵、山区等环境对蜘蛛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初步鉴定30个科200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在簇头选举和数据传输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剩余能量和距离的WSN混合路由算法.算法在分簇建立阶段,综合考虑节点剩余能量和簇头到基站距离2种因素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分簇的影响,采用了2种因素乘积形式对阈值(n T)进行修正.在数据传输阶段,采用混合路由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即比较节点到簇头、基站的距离,当节点距离基站较近时,节点直接与基站进行通信,反之,则通过簇头与基站进行通信.结果表明,考虑剩余能量和距离的混合路由算法的网络性能较为优越,其网络生命周期和基站接收数据包数量较传统LEACH算法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16.
前言雄性蜘蛛成熟个体的触肢有着显著的特征和功能。它演化成为两性交配时用以贮存、传递精液的特殊器官,称为触肢器(palpa organ)或简称雄器(male organ)。蜘蛛和其他适应陆生、体内受精的节肢动物一样,它们具有角质化的外生殖器官(genitalia)。由于生殖隔离,不同种的生殖器结构不同,借以阻止异种间的交配和保持种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师范大学热带城市庭院绿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103只,隶属3门9纲19目.其中蜱螨目、线蚓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弹尾目、综合目、鞘翅目、等翅目、蜘蛛目、大蜈蚣目、倍足目、双翅目、原尾目、双尾目和地蜈蚣目为常见类群,其余为稀有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微域环境的海南师范大学城市庭院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存在2个明显的生态地理特征:1)与热带地域生态系统相似,种类比较丰富,优势类群却不很明显;2)与热带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类群与数量明显偏少.经初步分析认为,这种微域环境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特征与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清理标本过程中,发现几种蜘蛛在我国属第一次发现,现描述于下: 花皮蛛科 Sicariidae。暗花皮蛛 Scytodes fusca Walckenaer,1837(图Ⅰ。1-4) 雌蛛体长4毫米,雄蛛体长2.3毫米。 6眼3组,均等大,白色,中间一组2眼为左右排列,两侧2眼一组均前后排列。额高小于前中眼半径。颈沟、中窝不明显。头胸部隆起很高,其后端最高,前部低平,后部几乎垂直下降。身体的颜色和花斑,随着成熟的程度不同而逐渐变得界限不清晰,特别是雌蛛更为明显。头胸部正中有一细长的棕色纵条斑,两侧有棕黑色花斑,呈对称性排列。鳌肢、颚叶、下唇、胸板和步足均棕黑色。螯肢齿堤无齿。颚叶向内侧倾斜,端部互相靠近。下唇呈梯形。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稻田中的蠨蛸(又名长脚蛛、四颚蛛)类,是稻田蜘蛛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我们今年在湖南沅陵调查,这类蜘蛛约占稻田蜘蛛总数的10%,它们和其他蜘蛛类一样,捕食害虫,对抑制水稻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了利用蜘蛛资源,达到以蛛治虫的目的,特将我们近年来所调查的稻田蠨蛸类初步整理如下,以供各地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同志们参考。蠨蛸类属蜘蛛目蠨蛸科(Family Tetragnathidae),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和步足一般  相似文献   

20.
红麻微卫星DNA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等3种方法富集含微卫星序列的红麻基因组DNA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然后以通用引物M13F,M13R和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所设计的引物[VRV(CT)12或VRV(TG)12],用PCR方法直接对文库筛选,并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别从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3种富集方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6,23,19个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