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徐晓霞  元媛 《河南科学》2008,26(5):618-622
在中原城市群这一区域背景下,运用区位商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部门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法结合各部门所占的比重对城市主导产业进行了分级,并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以工业职能较为明显,主要是生产性职能,而服务性职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职能强度为强烈和较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2.
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科技制造物流和文教社保城市综合因子、居民服务和餐饮零售业因子、租赁建筑房地产业因子、信息金融业因子和能源设施因子5个影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的主因子,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划分为5个主类、9个亚类.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表现为整体职能层次不高,城市职能结构趋同明显,应有的优势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在对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定位与城市分工宏观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正呈现开放性和全方位的新特点,而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尤为突出,形成了中原城市群中的“金三角”。郑州、洛阳、许昌的相邻区域,历史上已存在经济融通与渗透的关系,当今应着力于三市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郑、洛、许三市城市层次、产业层次、竞争能力、发展后劲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分析OD成本矩阵,运用引力模型获得2009年和2022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中原城市群城市程度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间组团发展模式更加显著,网络的核心地区由中部向西部呈动态扩展的变化趋势.中介中心度呈现下降态势,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中介城市从郑州和菏泽逐渐向徐兰高铁线的郑州、开封、洛阳和商丘迁移,区域内个体城市中介能力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高铁建设提升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核心区范围扩大,边缘区范围减小.随着高铁网络推进,凝聚子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石武高铁轴线子群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核心组团.  相似文献   

5.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产业区位熵,研究发现目前中原城市群:①在19大类产业上的分工不明朗,各城市的专业化产业相似程度高;②在2位数工业产业上的分工层次也不高,各城市的主要专业化产业大多以当地矿产或农产品资源为基础.运用加入反映两城市产业分工的克鲁格曼指数的引力模型,研究发现:①2000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内部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型城市开始浮现;②目前,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空间可分为4个不同等级;③在城市群经济联系中,尽管"距离衰减"规律仍在起作用,但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原城市群2000—2013年县域单元城镇居民收入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态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差异明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态势,整体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2)2000—2013年间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差异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而绝对差异则持续增大;(3)居民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区域,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北部、东部、南部等外围区域,两极差异日益增强.最后,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区位优势、人口素质以及政策机制5个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SOM网络的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威  李磊  李琳 《河南科学》2009,27(12):1608-1612
为准确客观地评价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根据中原城市群自身结构特点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使用SOM神经网络对2000年和2005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郑州、洛阳等规模较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而济源等中小城市处于较低位置.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等级结构从2000年到2005年变化不大,开封、漯河和济源3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始终处于较低位置.中小城市应根据自身薄弱点进行调整,同时实现亚城市群和不同地域系统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郑州—洛阳"双核牵引作用,进而带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3):424-430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12.
苏建军  关丽 《创新科技》2022,22(4):31-42
利用2011—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地理集中度系数和面板回归法深入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空间集聚结构较差,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变化不大,并按集聚度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水平4种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职能正经历着一场快速而深刻的变革。笔者依据城市职能三要素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纳尔逊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城市职能规模、城市专业化部门、城市职能强度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地级以上的287个城市职能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层次整体较高,部分城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市职能体系尚不完善、职能过于单一;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地域职能分工不明显;城市职能与城市规模存在密切关系,城市职能强度随城市规模变化而变化,城市职能体系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得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邻近性和波动性,城市效率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效率水平相当的城市在区位上较为集中;(2)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效率高水平区由2004年的中部、北部转移到2013年的西部和东部;(3)郑州、漯河、济源、亳州、邯郸、长治、晋城和运城等8个城市的城市效率属于高效稳定型,开封、洛阳、平顶山、濮阳、许昌、南阳、周口、淮北、宿州、蚌埠、聊城、菏泽、三门峡和邢台等14个城市属于波动变化型,其余的8个城市则属于亟待增强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吉献 《河南科学》2009,27(1):115-118
采用《河南统计年鉴》(2007)的最新资料,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测度河南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研究表明,河南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郑州、洛阳实力最强;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中,除开封排名靠后外,总体位居河南前列;周口、商丘、驻马店等豫东平原区的城市综合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9):1579-1585
以中原城市群县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插值分析和标准离差椭圆方法,对2002—2013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由强减弱,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呈分散的集中分布趋势.2总体上服务业空间差异较大,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东部和南部地区服务业发展较慢,核心城市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显著,要加快其辐射引领作用.3中原城市群服务业以郑州为中心,呈现沿长轴方向扩张,短轴方向收缩的趋势,呈较小的西南—东北分布模式,主要向洛阳、新乡、开封方向扩张,反映了郑—汴—洛及郑—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7.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镇化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原城市群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点的三角区域里,有六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六个县(市)连同龙头巩义市一起,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区,为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名列河南省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出了贡献,而这三市GDP的总和占中原城市群的57%,约为全省的三分之一,使郑、洛、许三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金三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决目前关中城市群在区域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规模等级结构畸形、产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方法 对关中城市群在区域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综合运用区域整合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等理论及方法.结果 关中城市群区域整合发展策略包括:构建合理优化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形成协调发展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建设多层次交通网络体系.结论 在关中城市群的整合发展中应构建集聚式的关中城市群发展体系,同时还应注重改善关中城市群发展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城市群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五个特征,提出城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面发展。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发展龙头城市郑州。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它城市,尤其是复合型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