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39-42
吴经熊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法学大家。他有幸直接见证并亲自参与了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改革,而且在很多司法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他自1927年至1929年底担任上海临时法院推事期间,审理了许多当时影响海内外的案子,是近代中国有节操的法官典范,推事生涯极为成功。 相似文献
2.
人格观念是法哲学和法化的主要构件。本简要分析了自中国古代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由于历史条件、人和地域环境、宗教—道德、宗教—政治等原因而形成的人格观念的差异,及其对法学理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的科学哲学是不一样的,各有特色,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本文将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民族性范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东西方科学哲学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东西方科学哲学的变化规律,以便于更好地加强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东方人认为,人生的每日每时都是值得珍惜的,都可以过成好日子;东方文化强调珍爱人生,热爱工作,敬重自然;认知上强调情感和整体性。西方人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意义,在于人生的功用;西方文化从工具和功利的角度看待人生、工作和自然;认知上强调理性、区别,持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30-34
在当代社会,人们尽管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等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认同,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前提的,这就是历史的进步发展的观念.与此不同,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却渗透着一种循环和流转,它也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而是意味着宇宙中两种力量的变迁.假如我们要真正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也许要回到东方的立场.这样东西方的关系不过是阴性和阳性两种力量的对立和消长.当西方处于兴盛期时,它以排斥和否定的态度来看待东方,并在人类中心、西方中心的观念中相信历史的进步,但当西方衰落的时候,东方哲学的影响便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主义者,也是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伟人.东西方优秀文化铸造了周恩来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在周恩来身上,东两方文化实现了最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岳德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10(2):107-109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们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体悟莫不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过程,这是哲学自古代、近代至现代的三步曲。学者们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认识序次和认识深度上也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文章拟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笔者对作为“人的法的生活样式和生活价值”的法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姚介厚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3):40-46
西欧古典文明和当时的东方(近东与北非)文明有重要差异,希腊罗马文明的特征为希腊罗马哲学发挥文化创造力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各种东方文明和西欧古典文明的和谐交往,对希腊古典哲学、希腊化与罗马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吸取东方文明的成果,是希腊罗马哲学产生与演进的重要因素。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的和平交往与和谐融汇才是人类进步的主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东西方的地铁文化背景,从精神文化层面探讨总结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总结前人关于地铁文化方面的文献作品,并结合精神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即地铁文化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能够反映出本国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使人们对东西方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告诉人们应该去除糖粕,取宾精华。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章从考古依据、文献记载等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吴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大系统,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巫、舞”的原初形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飞洲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随着原始巫文化而产生的“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原始兼通人神的首领 到专司祭祠鬼神的巫师。“巫”与“王”也由统一走向了分化。“巫”“舞”同源,舞也由娱神的巫术方式变为 娱人的舞蹈。“后边”在历史中的功用和变化为“巫”的发展演化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13.
李玮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4):92-95,122
中国古代神话中伐桂的吴刚和西方古希腊神话中推石的西西福斯,其二人的遭遇反映在宿命上是一致的:无用无望的劳动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二者在各自神话源起的文化背景上,又互见差异.吴刚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西西福斯则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吴刚伐桂是有意义的,它折射了中国渔樵耕读的文化心态,西西福斯推石是无意义的,其中渗透着一种命运莫测的神秘主义因素,反映了古希腊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产生的妥协意识倾向;与西西福斯相比,吴刚的形象充满着浪漫主义因素,为感性、想象的产物;西西福斯则是现实主义的,他是理性抽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吴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楚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8-42
汉代是吴越文化民族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由越人变为汉人 ,使吴越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激变 ,此后二千多年吴越地区的文化个性 ,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汉语代替越语 ,尚武变为崇文 ,文艺与科技发达 ,养生与隐逸盛行等等 ,是汉代吴越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何水英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127-129
史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自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3):304-306
论述了巫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民间壁画在取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浓烈的巫文化气质;指出这种文化渗透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并促进了现代壁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赖永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2):14-16
三峡地区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三峡巫文化具有包括美学价值在内的诸多价值。文章主要以分析三峡巫文化的生活性、象征性、强制性和参与性特征为立足点,着重挖掘了三峡巫文化在寄寓民众情感、反映民众意愿、团结民众力量和推动艺术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丰富人文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1):9-13
"巫师"由"巫尸"演变得名,表明巫与死丧紧密相联。三峡丧礼是在三峡巫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巫文化在三峡民间的重要表现和主要传播方式;巫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的殡丧礼俗,形成了招魂、送魂、抹汗、穿老衣、守灵、闹丧等多种形式的丧礼习俗。 相似文献
19.
陈华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3)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 ,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产植物种类、植物文化传统、经济植物、道地药材等几方面对"吴地植物与文化传承"加以论述,借以说明植物及传统知识在食用、药用、香料日化、造纸印染、建筑材料、庭园绿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空气净化等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阐明植物与文化的交融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