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肿瘤登记和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对肿瘤登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回顾,大数据和肿瘤登记近年发展快速,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肿瘤登记的发展,而肿瘤登记发展又推动了大数据的进步.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肿瘤登记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ⅰ)肿瘤登记自动化;(ⅱ)及时收集、整合和更新不同来源的肿瘤数据,提高肿瘤资料的质量、可用性和易用性,推动肿瘤资料的开放和共享,扩展肿瘤资料的应用;(ⅲ)各级医疗卫生信息中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肿瘤登记模式;(ⅳ)采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各级肿瘤数据中心;(ⅴ)医院肿瘤登记逐步开展,人群肿瘤登记覆盖率大幅提高,部分省将全民开展肿瘤登记.肿瘤登记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迎合了大数据和肿瘤登记发展的趋势,并可借鉴应用到其他疾病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肿瘤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其中的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为肿瘤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兴的纳米技术为克服传统药物的局限、有效靶向与杀伤肿瘤干细胞创造了可能.本文概述了肿瘤干细胞的特点,总结了目前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研究进展,并对靶向肿瘤干细胞纳米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谢可  田聆  邓洪新  魏于全 《科学通报》2003,48(9):881-884
肿瘤抗原[1](tumor antigen)的存在与发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在肿瘤免疫反应、免疫耐受、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肿瘤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疾病.肿瘤生物标志物是反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生物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近年来,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迅猛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最新发展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着重介绍了比色法、质谱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电化学分析法和单分子检测,并对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循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明  肖丙秀 《自然杂志》2002,24(5):265-268
肿瘤标志物 (tumormarker)是指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 ,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 ,或因肿瘤组织刺激 ,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随着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通过循环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活性来诊断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如 :端粒酶活性、性激素受体、特异性mRNA、谷胱甘肽转移酶 μ基因、rDNA转录活性、血粘附分子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诊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疗法.与传统的疗法直接杀伤肿瘤不同,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功能间接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的疗法.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不稳定性,单一的疗法不能达到完全治愈肿瘤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利用超声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强度,加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聚焦超声在破坏肿瘤的同时可以导致机体在原位产生肿瘤碎片和肿瘤相关抗原等物质,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刺激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微泡是临床上使用的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加入可以加强聚焦超声对肿瘤的破坏效果,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利用超声和微泡的组合还可以打开血脑屏障,促进免疫细胞或免疫治疗药物进入血脑屏障发挥作用.此外,微泡还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和药物载体,利用超声将负载免疫相关基因或抗原的微泡递送到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中,同样可以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3):319-328
定量工程生物学在定量刻画肿瘤微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肿瘤免疫疗法的机制研究.然而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大部分病人对免疫治疗无响应.因此,免疫治疗的响应机制是研究肿瘤免疫疗法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肿瘤微环境被认为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定量测量与定量数据分析对肿瘤免疫疗法的机制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利用定量生物学手段解析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种类、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各种细胞的空间位置、物理和化学因素、细胞外基质等,并建立这些因素与肿瘤免疫疗法效果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工程生物学手段开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T细胞受体工程T细胞、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免疫疗法.本文将主要介绍定量测量方法在肿瘤微环境前沿研究领域内的应用,以及工程生物学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改造肿瘤微环境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冷热交替治疗对肿瘤微循环的损伤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圆圆  张爱丽 《科学通报》2009,54(17):2590-2596
肿瘤微循环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 冷热交替治疗已被证实优于以往的单一冷疗或热疗, 其对于肿瘤微循环的损伤程度及机理是肿瘤成功治疗的关键, 但目前该方向的研究甚少. 利用裸鼠脊背皮翼肿瘤视窗模型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综合比较了单冷、单热及冷热交替对肿瘤微循环的损伤程度, 并建立了分析肿瘤血管在热物理作用下受力的理论模型, 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冷热交替治疗过程中肿瘤微循环血管壁的受力大小. 研究结果发现, 冷热交替造成了肿瘤微循环尤其是肿瘤中央成熟血管严重的结构性损伤. 冷热交替过程中, 血管壁先后受到迅速变化的方向相反的热应力, 有可能在血管壁形成微小裂纹. 随后加热造成的血流快速再灌注对血管壁的作用力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推测血液流动对肿瘤血管壁的快速冲击力很可能是造成血管壁破裂的关键因素, 初步揭示了冷热交替治疗过程中肿瘤血管发生严重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发或重建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是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的另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进入临床研究并展现出强大的治疗潜力。目前临床常见的肿瘤免疫疗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法、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和肿瘤疫苗等。文章回顾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激光照血卟啉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将血卟啉注入体内之后,它可以较快地集中到肿瘤组织,在肿瘤中有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滞留时间,当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它发射出一定颜色的荧光,因而可以诊断肿瘤的范围和大小;当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含血卟啉的肿瘤时,它可以提高激光对肿瘤的杀伤力,因而它  相似文献   

11.
丁艳萍  季天骄  宋晓  聂广军 《科学通报》2013,(24):2436-2448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和非细胞组分构成的复合体.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靶向或调控肿瘤微环境的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新兴的纳米技术为肿瘤的精确定位和早期诊断、靶向、长效和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研发平台,为克服传统药物非特异性靶向和非选择性损伤机体组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概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性及关键调控因子,总结了目前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阐述了靶向型和调控型纳米材料诊断肿瘤微环境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靶向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提高纳米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及诊疗一体化,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生物学反应调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cation)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改变宿主与肿瘤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宿主与肿瘤细胞间的生物学反应,使有利于宿主而不利于肿瘤生长的一种方法。凡能调整宿主对肿瘤的  相似文献   

13.
化疗和靶向治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其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引起肿瘤耐药的原因有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药物外排及代谢失活、肿瘤微环境变化、DNA损伤修复失调、表观遗传改变等多种因素.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更换联合化疗用药或更换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策略来克服肿瘤耐药,但由于该方法作用靶点单一,且治疗耐药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耐药甚至多药耐药,导致肿瘤治疗的难度增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广谱的逆转肿瘤耐药方法或药物已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中医药由于成分复杂,可以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呈现多方面抗肿瘤作用,因而在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方面具有巨大潜能.本文系统阐述了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分析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在克服肿瘤耐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1].阐明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潜在机制、开发针对肿瘤转移“种子”细胞的新型治疗策略对抑制肿瘤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逃逸的认知,实体肿瘤原发或转移灶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肿瘤新生血管及相关靶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阎锡蕴 《科学通报》2001,46(12):969-976
肿瘤血管导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策略已被广泛接受,其理论依据可归纳于两点:(1)肿瘤的持续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2)肿瘤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血管。后者是靶向治疗的关键。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内皮细胞快速增殖及迁移,过度表达一些正常血管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分子,内皮周细胞和血管基底膜缺乏,血管渗漏性高。肿瘤血管生成的每一个环节中出现的异常分子,理论上都可作为肿瘤导向治疗的靶标,大根可分为三类,即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和基底膜。  相似文献   

16.
吕有勇 《科学通报》2002,47(20):1560-1560
2002年9月23~27日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共有2000多人出席,是肿瘤学术会议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进行了大会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我国常见肿瘤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和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500余篇论文参加了分会专题报告,涉及的内容几乎覆盖肿瘤研究成果的各个学科和专业.由此反映出我国肿瘤研究领域各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26):3462-3473
磁热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物理治疗方法,是肿瘤纳米医学范畴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热疗,具有低毒、可控等优势,已被证明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当前纳米氧化铁热疗剂磁热转换效率低、纳米靶向递送效率不足,以及磁场发生设备的限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肿瘤治疗效果.随着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磁性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理解,以四氧化三铁为代表的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可介导外场的新型智能材料在肿瘤磁热疗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如何提高肿瘤磁热疗效,从磁性纳米材料的产热机制、优化磁热剂转换效率、提高磁纳米制剂的肿瘤靶向性、肿瘤磁热疗应用以及磁场发生设备等方面展开讨论,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磁热疗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基因组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了肿瘤组织的基因改变。现在已知的肿瘤有100多种。但事实比这更复杂。即使在同一个肿瘤内。也有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那么。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如何、机体能否激活肿瘤周围区域,以及能否直接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靶向治疗。抑或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寻找某些与癌症可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肿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生长的异常调控上,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法也主要针对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1971年,Folkman教授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阻断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由此产生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设想。近些年来,随着对胂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对新生血管与肿瘤发展、转移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胂瘤新生血管已成为一个新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针对肿瘤血管形成机制所设计的抗血管生成策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肿瘤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1200万。与其他疾病相比,肿瘤的可怕性在于即使通过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摧毁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可短期内缓解病情,但肿瘤仍然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卷土重来。而且,肿瘤的致命性在于其容易发生转移。90%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