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相似文献   

2.
中国泥炭资源蕴藏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泥炭资源报告附表”基础上,通过修正和重新统计预测的泥炭资源量,分析了中国泥炭资源在省际、不同地貌类型之间和不同气候带之间的蕴藏差异,省际泥炭蕴藏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对不同地貌类型而言,一级地势阶梯泥炭蕴藏量丰富;高原泥炭今是大,多集中分布,且以负地貌单元为泥炭的主要分布区。六大气候带中,青藏高寒带泥炭蕴藏最丰富,热带和暖温带泥炭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3.
用静态法研究了化学改性泥炭对^169Yb的吸附交换性能。讨论了改性泥炭中的植酸对^169Yb的吸附平衡时间,pH对吸附率E%的影响,不同方法处理的泥炭对分配系数Kd的影响,改性泥炭对^169Yb的吸附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泥炭藓泥炭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泥炭藓泥炭矿层较薄,泥炭储量少的特点,提出对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重点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制备泥炭无机腐铵肥料的数据。指出,氨水对泥炭肥料中微生物区系的繁殖强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氨水的加入量和堆沤的时间,推荐了泥炭肥料的制备方法。在泥炭无机铵肥料的生产过程中(用氨水和磷—钾肥料对泥炭进行加工),发生着化学和微生物反应,由于这些反应,原料经受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泥炭的主要工艺性质和组成。介绍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外近年来)开展泥炭综合利用的概况,指出了泥炭在农业、饲养业、环境保护、能源、化学、建筑、医药、钢铁等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利用途径。本文提出了对开展我国泥炭综合利用的一些参考意见,主要的建议是:开展气化和发电使泥炭变为洁净能源的研究,继续加强泥炭腐肥、泥炭基饲料、泥炭腐植酸类物质的某些工业利用(蓄电池极板膨胀剂、水泥早强减水剂、医药、煤球粘结剂)的研究,开展抽提泥炭蜡的研究和试用,当前重点放在废水和废气治理的环保方面的研究和试用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河北省泥炭进行调查究研的总结。从利用地貌标志找矿的基点出发,着重叙述了泥炭成矿的地貌条件。根据区域第四纪历史和地貌条件,探讨了泥炭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再结合以泥炭的产状和埋深等特点,划分出五个成矿带。最后谈到本区泥炭成矿规律对邻区矿产予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保护泥炭沼泽、开展泥炭资料调查的必要性,介绍了泥炭的相关概念、泥炭地有机碳储量的2种计算方法,以及泥炭沼泽碳储量核算不确定性的5种影响因素,探讨采用物探方法来提高深度参数的准确性;通过若尔盖盆地沉积充填形态的研究,提出构造控盆—盆控相—相控泥炭的思路;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方法应用于若尔盖县纳洛乔、红原县日干乔泥炭湿地探测。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泥炭地精确分层的效果明显,可有效解决泥炭沼泽碳储量核算中的深度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丘间种喙叶泥炭藓(Sphagnum fallax)和丘上种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与大泥炭藓(S.palustre)为材料,研究水位和竞争对泥炭地3种苔藓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单种群中,增加水位仅对尖叶泥炭藓生长不利,喙叶泥炭藓和大泥炭藓的高度生长和水平扩展均随水位增加而增加.在混合群中,喙叶泥炭藓的高度生长与盖度扩展主要受水位影响,邻体均未抑制其盖度增长,随着水位增高其盖度逐渐增大;水位影响大泥炭藓的高度生长,两种邻体均导致其盖度降低;除能降低大泥炭藓盖度外,尖叶泥炭藓对邻体和水位均无响应.由此反映出3种苔藓植物存在较为清晰的竞争等级:喙叶泥炭藓竞争能力强于两种丘上种,尖叶泥炭藓次之,大泥炭藓最弱.  相似文献   

10.
泥炭沼泽学若干基本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比较和区别了泥炭沼泽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泥炭沼泽是自然或人为干扰较少的积累泥炭的生态系统,而泥炭地则可以有较强人为干扰.雨养泥炭沼泽营养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矿养泥炭沼泽则主要接受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部分木本植物沼泽和挺水植物沼泽属于泥炭沼泽的范畴,但在北半球,挺水植物沼泽并非主要的积累泥炭的湿地类型.低、中和高位泥炭沼泽是针对泥炭沼泽的地貌形态而言的,不应与泥炭沼泽的发育阶段建立普遍而严格的联系.富、中和贫营养泥炭沼泽概念的使用应慎重,只有通过水化学测试才能准确确定泥炭沼泽的营养状况.同时浅析了造成泥炭沼泽学中若干概念混淆或误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对新疆苔藓植物详细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4个新疆泥炭藓科新记录种,即小叶泥炭藓(Sphagnum angustifolium)、拟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lum)、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广舌泥炭藓(S.russowii),对它们的主要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制定新疆泥炭藓科分种检索表.除己知泥炭藓科在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外,新增在阿尔泰市、青河县、福海县和哈巴河县的地理分布记录.研究结果为新疆苔藓植物区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泥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和医药业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泥炭中有机质古量对泥炭的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技术,对我国泥炭资源的有机质的类型、古量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既能满足泥炭资源信息咨询的需要,又有利于泥炭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深度下泥炭质土的压缩特性,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不同有机质含量和不同取样深度着手,对泥炭质土进行烧失量试验和固结试验,分析了有机质含量对压缩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深度下泥炭质土压缩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孔隙比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线性增加,高孔隙比的泥炭质土具有高压缩性;泥炭质土的取样深度和压缩系数为幂函数关系,曲线呈现出“较陡”的趋势,不同深度下的压缩特性变化很大;取样深度越深,压缩模量越大;取自40 m以下的泥炭质土超固结比都大于1,属于超固结土,泥炭质土压缩指数介于0.8~1.0之间,属于高-超高压缩性土。上述对泥炭质土压缩特性的研究结果,对泥炭质土地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不同深度下泥炭质土压缩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上油麦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镉严重污染的酸性土壤上,改良剂的施用可引起油麦菜生理生化特性产生变化。泥炭、赤泥+泥炭、石灰+赤泥处理对叶绿素a含量增加影响最显著,泥炭处理对叶绿素b含量增加影响最显著,泥炭、赤泥+泥炭、石灰+泥炭处理对叶绿素a+b含量影响最显著。石灰+赤泥+泥炭处理对油麦菜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降低影响最显著。石灰+赤泥处理对油麦菜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的影响最显著。除了赤泥,其他改良剂的施用均可显著提高油麦菜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石灰+赤泥+泥炭处理的效果最好。泥炭、石灰+赤泥、石灰+赤泥+泥炭的施用使油麦菜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赤泥的施用使油麦菜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滇池泥炭质土中有机质成分对于土体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饱和重塑泥炭质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固结压力、振动频率对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强度曲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有机质含量、振动频率及循环振次控制条件下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如下: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剪应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均随着固结压力、振动频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有机质含量对重塑饱和泥炭质土的动强度影响最大,土体动强度指标随有机质含量增加呈明显正相关性。重塑饱和泥炭质土动强度受荷载振动频率的影响较小,动强度指标总体上随振动频率的增大有小幅提升。循环振次则对重塑饱和泥炭质土动强度呈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根第四纪泥炭形成和分布特征,分析了世界泥炭富集带的特点及控制因素,并以我国泥炭分布的状况进一步论述了全球性纬向气候带和地区性气候带的控煤作用。讨论了热带气候引起强烈的生物分解作用可能对泥炭堆积量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泥炭成矿特点的研究,可以为探索古代各种沉积条件和成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找矿、勘探以及丰富煤地质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形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类型等的异同性,提出泥炭沼泽形成实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生物循环与地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度地概括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泥炭沼泽的影响,亦研究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开发利用,从沼泽学到沼泽业所走过的漫长而复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泥炭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泥炭储量为3536.27万t,分有裸露泥炭和埋藏泥炭。其中辽东山地为泥炭丰富区,以裸露泥炭为主,辽南丘陵沿海为泥炭多量区,以埋藏泥炭为主,其它地区泥炭较少,早期泥炭形成于早全新世辽南沿海,中全新世渐次向北扩展,为泥炭旺盛形成时期,晚全新世南部沼泽被埋藏,北部继续发育,全省泥炭以草木富营养型为主,其中尤以新宾泥炭质量为佳,辽宁泥炭在工业,农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度地概括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泥炭沼泽的影响,亦研究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开发利用,从沼泽学到沼泽业所走过的漫长而复杂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