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2):67-67
正恒星在"死亡阵痛"期间向外抛出的尘埃一直是科学家们未解之谜。但是要分析这些星际物质的行为就必须要进入深空,而且直到目前为止,了解这种物质的努力始终受到阻碍。不过,如今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他们设计的一种机器可在地球上制造出星际尘埃。这种名叫Cosmic的装置有助于天文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在恒星周围形成的这些微粒的类型。在垂死恒星周围形成的这些尘粒被抛入浩瀚无垠的宇宙后  相似文献   

2.
一个由英国、智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一颗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进行观察。这颗恒星很可能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外层物质正在不断向外抛出。这些天文学家们联合完成、发现了对这颗巨型恒星如何将内部材料释放回星系物质以及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重要机理。星际物质是行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一项新研究显示,我们银河系的中心看上去更像是恒星养老院,而不是恒星育儿所。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心开展的观测显示,那里大片的空间内年轻恒星严重缺乏。天文学家们曾经在银河系核心区域观测到年轻恒星,但此番研究确认了这个广袤的空间区域中明显缺乏年轻恒星的存在。这与先前认为星系近核心区域应当存在恒星新生区的观点相违背。  相似文献   

4.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67-68
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的产生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无比巨大,因而以不可抗拒的态势将它周围密度极高的物质——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拖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向它们掉落的物质在进入之前受压缩和吸引作用,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正>将来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故——一位宇航员死在太空里了,这也许是因为在进行星际穿越的途中,宇宙飞船失事;也可能是宇航员不幸从空间站的气闸舱中被喷出,飘荡在太空中后孤独地死去。尸体或载有尸体的宇宙飞船可能会在太空中飘荡几十年、几百年、几万年……直到有一天被某个星球的引力捕获坠落。如果落到恒星上,那无论是尸体还是宇宙飞船都会被烧掉;如果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源     
1 娲母的星际母舰在时空隧道中以几十倍飞速疾驰,然而对一个忧心如焚的人来讲这个速度还是太慢了.严格来说娲母的生理特征和地球人早已大相径庭--做为地球第一代文明衍生的物种娲母早在一百万年前就随着星际移民的大军垦殖到宇宙各处.极端恶劣的星际环境和时刻危机四伏的漂泊生活逐渐冷却了人们初离地球时的狂热,而真正能像娲母这样在旅行中不断进化到完全适应星际迁移和探险生活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娲母此刻正航行在回归地球的路上,打乱她星际探险计划而中途归航的原因始于一万五千年前地球的灾变……  相似文献   

7.
<正>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并非全是我们银河系的居民,许多诞生于其他星系的恒星混杂其间,幽幽地诉说着它们的家园被银河系侵占瓦解、它们自己被银河系掠夺俘虏的悲惨历史。找出这些星际战俘,追溯它们的来龙去脉,就能重建银河系征战侵略、发展壮大的历史,甚至还能探测银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暗物质的分布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中,几乎每一秒都有恒星在灾变过程中毁灭。这些过程包括恒星的脉动、恒星间的碰撞、恒星坍缩成黑洞或者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等等。这些宇宙中激烈的活动长久以来一直被看似平静的夜空所掩盖,不久前才成为天文学关注的焦点。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但直至最近才  相似文献   

9.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14):72-72
科学家或许正在类似我们的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但一项新研究指出,也许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是名叫白矮星的垂死恒星。事实上,我们星系里超过90%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最终都将变成白矮星。这些冷却恒星的质量一般是我们的太阳的40%到90%,但是体积只有地球那么大,它们像类似太阳的恒星一样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正尽管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近邻有类地行星围绕的恒星,但这颗“比邻星b”仍远在4.2光年之外,我们使用何种航天器才能到达这颗新“现身”的行星哪?使用传统航天器要花数万年才能到达,因而需要又速度更快的设备前往,比如像“代达罗斯计划”中提到的核聚变火箭等。电子束引爆核动力火箭由英国星际学会在1973年至1978年间倡导的“代达罗斯计划”,考虑使用无人太空船对另一个恒星系进行快速探测,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5,(24):56
欧洲天文学家日前发现,散布在太阳系周围的许多恒星的运行轨迹都显得有些不同寻常。欧航天局科学家们认为,是银河系巨大的旋臂影响到了它们的运行轨道,让这些恒星迷失的路途。借助欧洲航天局人造卫星获取的数据,科学家们现在已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恰好在数条运动方向迥异、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星流”的交汇点上。并且,其中一些带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可能还来自于银河系的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5):62-64
不需虫洞不需反物质引擎,利用最新科技,人类有生之年进行星际旅行不是梦——据美国最新一期《天文学》杂志报道,人类进行"星际旅行"迄今仍然只是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多年来,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利用虫洞、反物质动力引擎、"亚光速飞船"等未来科技进行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但很少有人相信在未来50年到  相似文献   

13.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相信外星人可能正通过发出闪烁的激光信号的方式试图与地球取得联系。根据《天体生物学》杂志的一篇报道,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激光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在太空深处搜寻那些暗弱却具有重复性规律的光信号,希望能从中找到智慧文明发出信号的线索。由于激光可以在广袤空间内传输信号,因而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激光可以作为一种星际交流的手段。天文学家们在过去数十年间,已经对数十万颗恒星可能发出的激光信号进行了搜寻,但结果一无所获。这是因为先前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借助于美国宇航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只能假设而从没有观测到的现象——太阳系长着一条类似彗星的"尾巴"。很久以前,科学家便预测太阳系拥有这样一条"尾巴",原因在于太阳系在宇宙中穿行时会形成一个粒子流,尾随在后面。如今,根据星际边界探测器的观测发现,太阳系的"尾巴"尾随在日光层后面。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科学家将这条"尾巴"称之为"日尾"。通过对星际边界探测器最初3年的观测发现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日尾中既有快速移动的粒子,也有缓慢移动的粒子。宇航局指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最近报道,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观测到了距地球130亿光年处恒星爆炸发出的伽马射线。这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远也是最古老的恒星爆炸现象。“雨燕”是美宇航局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今  相似文献   

1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21):34-3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令人惊叹的菲力可斯星云爆发新细节,这颗垂死恒星正在"大发雷霆"。它布满灰尘的外层分散到空中,在炙热恒星核喷出的强紫外线的照射下,看起来像夜空中的一只巨眼。这张激动人心的合成图是由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盖亚"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银河系内数以十亿计的恒星进行观测,测量它们的位置、距离和运动。这颗颠覆性的卫星观测效率比同样是由欧洲发射的前任依巴谷卫星高出数百万倍。天体测量学主要关注对恒星位置和距离的测量。通过长期测量可以觉察到这些恒星在星系中的运动。通俗地说,天体测量就像是给天空绘制地图。但即便是使用地球上最强大的望远镜,但星光在进入地球大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星际旅行和星际移民的设想令人热血沸腾却望尘莫及。今天,《星际迷航》中的曲速飞行器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研究和重视,并成为了实现星际航行的关键。任何一个《星际迷航》的狂热粉丝都会告诉你,物理怪人季弗兰·寇克瑞恩在2063年发明了曲速引擎飞行器。制作这个飞行器着实不易,因为罪恶的时光旅行外星人想要阻止超光速推进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在猎户座大星云内一群恒星陷入了毁灭性的危机。在这场由引力作用主导的"战争"中,该恒星系统中至少有3颗恒星从不同方向被推挤了出去。美国航空航天局称,这些恒星在数百年时间里都未被人类注意到,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其中两颗恒星穿过了猎户座大星云的浓密尘埃,在红外线和无线电波观测中被发现。观测结果显示,这两颗恒星彼此以极高的速度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