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微旋流-重力沉降器的开发及其在甘蔗糖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重力沉降澄清器,该沉降器在重力沉降中引入水力作用来提高沉降速度和强化澄清作用.介绍了设备的结构,讨论了沉降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该沉降器用于甘蔗制糖厂无滤布真空吸滤机滤汁的快速澄清,应用结果表明:蔗汁在沉降器的停留时间为10.6 min,单位占地面积最大处理量为13.9 m3/m2h,澄清汁浊度与中和清汁浊度之差为后者之3.6%,滤汁浊度去除率为64%,简纯度提高1.9%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在糖厂用于澄清无滤布吸滤机滤汁的波纹斜槽板微涡流重力沉降器.探讨了该沉降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流体在波纹斜槽中的流动情况.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推导了斜槽区水力学特征流动的速度分布表达式.指出对沉降固液分离产生强化作用的特征流动是直立斜槽板上的涡旋流和沿波纹斜槽轴向的二次流,涡旋流与二次流的流速都随主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斜槽直径的减小而增大.文中还推导出了产生涡旋流?二次流的斜槽结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速度.结果表明,颗粒的沉降速度随涡旋流和二次流的加剧而提高,从而证明在新型沉降器中,形成的特征流动对颗粒沉降具有强化作用,这也为该新型沉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渤海湾海洋疏浚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的不足,引入化学絮凝结合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了山东东营地区疏浚泥的矿物成分与物理性质,然后采用两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与真空预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APAM添加量越大,混液面沉降速度越快,在添加量为15%时速度最快,约5 min内沉降基本稳定;絮凝剂CaO添加量越大,混液面沉降速度越慢,当添加量越过某一值(10%)时,最终混液面基本保持不变;真空预压排水速率并非絮凝剂添加量越大越快,絮凝剂CaO添加量为0.6%时速率最快,絮凝剂APAM添加量为15%时速率最快.研究成果对于东营疏浚泥地基处理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絮凝沉降过程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提出了在浓缩机清水层内进行浊度检测,并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清水层浊度值进行预测的方法,改善了系统滞后对絮凝剂添加控制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灰色预测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系统滞后大、絮凝剂添加不及时引起的溢流水浊度超标问题,浊度稳定性明显提高,避免了系统失控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以澳大利亚韦帕矿为后加矿和以氢氧化铝为后加矿的溶出矿浆进行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考察了无絮凝剂添加以及以淀粉和A-1000为絮凝剂时对矿浆沉降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增溶溶出矿浆与未进行增溶溶出矿浆液的赤泥沉降性能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矿浆经过增溶溶出过程后,与未进行增溶的矿浆相比沉降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增溶溶出矿浆在沉降过程添加适量的絮凝剂会获得更好的溶出效果,其中以韦帕矿为后加矿的增溶溶出矿浆的沉降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几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制及其化学改性产物的研制和应用.F691是一种从华南地区野生值物中筛选提制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适用于水治、水和某些废水处理.以它为原料经醚化剂改性而成的FN-A1絮凝剂,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性能.成功地在糖厂蔗汁、氯碱厂盐水以及某些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应用.由于这种絮凝剂成本低、无毒性、资源丰富,是较为理想的固液分离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絮凝剂和溶菌酶联用促进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溶菌酶联合使用对污水厂二沉池回流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及絮体特性的影响,并与2种药剂单独作用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和溶菌酶分别单独作用于污泥脱水时,均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2种药剂共同作用时,能同时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速度,且脱水程度较2种药剂单独处理时进一步提升.2种药剂联用时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L/L絮凝剂+0.05 g/g溶菌酶,且最优添加顺序为先絮凝剂再溶菌酶.此时污泥抽滤泥饼含水率和比阻分别为65.7%和0.8×1012 m/kg,与原泥相比下降25.3%和75.8%.通过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污泥絮体形态分析可知,溶菌酶可以有效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改变污泥EPS的分布;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则加快了污泥过滤脱水速度.而两者联合使用增大了污泥絮体二维分形维数,可使污泥絮体结构更加细密紧实,并提高污泥可脱除水分的比例,从而提高了污泥脱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和溶菌酶联用调理污泥脱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虽然低温低浊水是最难处理的水质,但通过在添加聚铁的同时,采用辅助添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法)在原水处理中,用有机絮凝剂PAM代替无机絮凝剂,即使不改造沉降池,净水能力也可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9.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型箱中不同位置处的泥样做压汞试验,研究泥样微观孔隙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絮凝剂后,初始上清液浊度较为接近,且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斜率较大,絮体尚未稳定;24h后浊度曲线斜率较小,絮体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上清液浊度最低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加入絮凝剂后泥浆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大于0.075mm的颗粒由原来的11.78%增加到了79.69%.废弃泥浆絮凝后静置24h后排出上清液含水率从278%降至157%,真空预压136h后从157%降低到了约47.2%,固液分离的效率较高.经过药剂真空预压后,泥浆中孔隙被大大压缩,孔径峰值区域从絮凝后真空前的1 000~120 000nm减小到100~20 000nm,且距离中心越近孔径越小.  相似文献   

10.
对废润滑油再生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絮凝条件下自制絮凝剂对废润滑油透光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真空度下减压蒸馏对废油出油率、油渣量、不凝性气体量、汽油和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凝剂添加体积比3%、絮凝反应温度80℃、絮凝反应时间30 min、沉降温度70℃和沉降时间12 h的絮凝条件下,油品的透光率约为60%.对该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层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呈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海洋模型(regional ocean rnodeling system,ROMS),设计1个标准模式和2个理想实验.研究汕尾外侧冷水跨陆架输送的影响因子并估算其量值.标准模式中汕尾外侧存在高密冷水团在陆坡处涌升并向内部陆架输运,且在等深线向岸辐聚凸起(等深线曲率变化显著)区域跨等深线运动最强.理想实验说明影响汕尾外侧冷水跨陆架输送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对流和底部Eknan作用.采用理论公式分别估算对流和底部Eknan作用产生的跨陆架流速.结果显示等深线辐聚凸起区域的跨陆架输送受对流和底部Ekman作用共同控制,且对流的作用更大;等深线变化平缓区域的跨陆架运动主要受底部Ekman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APGIS组件,并结合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B6.0,研制了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沉陷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更直观地再现了地表沉陷的三维模拟,为矿井沉陷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odel with the self-memorization principle.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specificity and monotonic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series of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a data-based mechanistic self-memory model considering randomness and dynamic features of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ynamic data retrieved method and the self-memorization equation.This model first deduces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 system using the dynamic retrieved method,which treats the monitored time series data as particular solutions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Then,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evolved into a difference-integral equation by the self-memory function to establish the self-memory model of dynamic system for predicting nonlinear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As the memory coefficient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calculated with historical data,which contain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and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verage prediction,the model can predict extreme values of a system and provide higher fitting precision and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deterministic or random statistical prediction methods.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subsidenc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a building in Xi’an.It was shown that the model is valid and feasible in predicting building subsidence deformation with good accuracy.  相似文献   

16.
HACCP系统在无菌包装苹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无菌包装苹果汁生产为例.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无菌包装果蔬汁生产中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以满足人们对绿色、营养、安全的果蔬汁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覆岩离层注浆控制沉降技术及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开采以后,其开采周围的岩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因采动而受到破坏,应力将重新分布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采空区上覆岩层将发生非连续破坏和连续移动,形成冒落带、离层带、弯曲带和松散冲积带的“四带”覆岩结构。利用岩移过程中形成的离层空间,通过地表钻孔向离层注浆,可减缓覆岩的进上步下沉。因此,以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和毕竟性薄板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覆岩离层注浆沉降计算模型,可确定上覆岩层离层空间发育的层位和岩层间的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中现有钻孔U形埋管进行太阳能跨季节性土壤蓄热的可行性及其特性,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与热湿迁移影响的准三维U形埋管土壤蓄热的数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间歇蓄热运行模式及地下水渗流对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蓄热方式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从而可提高蓄热效率;同时,地下水渗流的存在可以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效果,但不利于用埋管作为蓄热装置.实验验证表明,埋管日平均出口温度及日蓄热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其平均相对误差为5.6%.所建模型为U形埋管土壤蓄热及其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筑物沉降永久散射体干涉雷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对城市建筑物构成巨大威胁,对城市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德国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1,m空间分辨率的雷达影像,使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技术,以天津塘沽渤海石油新村和东沽石油新村为研究区,研究不同类型建筑物(建造时间、层高及地理位置等)的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建筑物在沉降率和沉降时间过程上具有较强的时空分异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天津塘沽滨海新区建筑物沉降风险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键层破断与厚松散层地表沉陷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了关键层对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控制作用和关键层破断对地表位移曲线形态的影响,对关键层与表土层间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关键层与表土层间耦合关系的一些基本规律。关键层对上覆岩层及地表移动起控制作用,当关键层以弹性地基板或梁的结构形式处于弹塑性变形状态时,地表下沉为弯曲型;当关键层破断及运动时,将导致地表快速断裂型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