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研究首先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供水普及率和供水量在逐年上升,漏损率稍有降低,但仍居高不下。随后对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漏损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结合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应用进展,采用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计量方法,在检漏控漏方面成效较好。可将DMA方法与供水管网模型相结合,并安装多个阀门调控管道压力的思路进行优化完善来提高控漏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网不便监管、自控能力弱、漏损严重等问题,设计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系统.该系统以物联网为架构体系,OneNet设备云平台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供水系统感知层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网络层的传输技术,研究应用层中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方法,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压力管理漏损控制技术.实例结果表明:将该系统运用于小型管网中,可有效地优选控制阀门,给出优化的阀门开启度,使管网压力分布趋于合理,从而降低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3.
精准检测漏损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半定长滑动窗口数据的漏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半定长滑动窗口检测管网漏损时序流量数据,以长度递增且最大长度受限的动态窗口提升获取数据的信息质量;基于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快速聚类算法,在漏损数据识别过程中,依据数据分布特性引入熵函数实现截断距离参数的自适应选择,以提高漏损事件的检出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供水管网四个模拟场景的漏损事件,并获得较高漏损检出率与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4.
赵明宪  饶碧玉  王静 《山东科学》2018,31(2):120-126
为了降低管网漏损水平,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云南省某城市典型供水片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集对分析漏损预测模型(SPA LF),从供水管网漏点数和漏点率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管材漏损的实际情况,预测未来不同管材的漏损趋势。该研究能够提高供水企业主动检漏水平与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管网漏损率与供水成本。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我国大中型城市为对象,研发以漏失控制和水质保障为目的的压力智能调控系统,减小管网总体漏损水量,提高城市饮用水的水质,保障供水安全。针对村镇居民分散、水质差、维护技术水平低等状况,研发适合村镇的具有低投入、低成本,高效节能的,智能净水与输送供水系统。针对以上任务,研究单位突破了管网节点流量的校验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广义逆理论的矩阵式节点流量校验方法,开发出实时的大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在广州得到了应用,为大规模供水系统的压力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发了管网压力智能调控设备,根据管网的入口压力、用户用水需求,以及管网末梢压力,在保障城市用户水压需求的前提下,自动进行管网压力的调控,降低供水压力,降低漏损良,目前已经投入实际应用测试。针对在配水管网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低负压是引起管外污水倒灌入侵的问题,课题组开展漏损模型实验研究,自行设计了低负压条件下管网漏损出的入侵体积测量装置,并在实验平台上加以应用,获取了低负压事件引起的入侵体积的值,分析总结影响管网入侵体积大小的各种因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针对农村用水量变化系数大的特定,研发了气控智能变频无塔集中自动供水设备,设计包括密闭罐体、水泵和水管,水泵、智能控制模块的一体化设备。实现可视化远程调整、监测和维护。实现无人值守,降低运行管理维护成本20%~35%。针对华容地区农村地下水铁、锰超标,村镇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研发了适合村镇的,集絮凝、沉淀、过滤、除铁除锰、消毒一体化的净水设备,并已经投入示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发现城市给水管网中的漏损、爆管等问题,需要在管网中布置压力监测点.现阶段通常依据各节点压力值的相似程度实现压力监测点的布置.针对上述方法未考虑管网节点空间属性的问题,作者提出一种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节点的坐标、影响度和压力的标准差3个特征属性构建节点特征矩阵,再利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对节点特征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最终确定压力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保证聚类后归属同一类的节点在管网中是连通的,选取的压力监测点空间分布均匀,为实际管网中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行业领域:电子信息-云计算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陈旭联系方式:18267737688成果内容简介:采用智能传感器采集供水管网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云计算平台,通过供水量预测算法及检漏模型,实现按需供水和及时定位漏损范围,达到节水降漏的目的,目前技术水平可将水司供水产销差率下降至12%,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网地震过程中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震后管线破坏状态模拟为基础,对带渗漏管网进行水力分析,进而评价其服务性能.在渗漏管网流分析时,引入节点配水量和节点压力的函数关系,结合中国点式渗漏模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震后管网节点的供水量和节点压力.该方法在传统的管网水力计算基础上,考虑节点流量随水压的动态变化,避免了负的压力计算值的产生.以一实际管网为例,介绍了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分析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水源,保证用水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供水管网需要制定一个漏损量水平目标,即漏损量指标.该目标要反映各自来水公司的基本现状,还必须考虑影响泄漏水平的大量地域因素.对影响供水管网漏损量指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现有管网中的控制阀门资源,提出了阀门控制管网漏失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稀疏修正单纯型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经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揭示了造成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通过管网改造,改变计量方式等方法,来控制管网的漏损.  相似文献   

12.
给水管网漏损检测周期的优化求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供水企业迫切需要加强给水管网漏损管理,减少漏损水量,提高经济效益.给水管网检测周期的优化求解以管网历史漏损统计数据为基础,以漏损控制总费用最低为目标,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过程及叠合模型预测管网漏水量、漏损件数,并求解管网经济漏水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漏损检测周期的优化数学模型.结果显示,总漏水量因实施优化检测周期而减少,漏损控制费用降低.优化检测周期的确定受管线检测费用、漏损水量费用等模型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综合水龄指数评价的供水管网优化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通过计算节点平均水龄分析该地区供水管网的水质状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供水管网综合水龄指数评价指标,并基于该指数构建管网水力优化调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优化问题的求解,并以江苏某镇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水力优化调度能够改善管网的综合水龄情况,尤其是对于流量较大的节点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管网末端水量相对较小节点,则需要结合水力调度以及管段冲洗等方式来改善管网水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网漏损率逐渐增大。降低漏损,提高效益,是供水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管网暗漏是漏损的主要原因,供水企业必须加大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查找管网暗漏。以我市供水管网暗漏检测为例,论述了检测的技术方法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云南某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后续供水管网的建设、设计、施工、改造、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了该市2016—2018年这3年的供水管网漏损事故检修数据,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管材、管龄、管径、外部因素对管网漏损事故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管网漏损影响大小依次为:管材、管径、管龄、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中,各因素对管网漏损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低、接口、地基下沉、腐蚀、其他、人为事故。  相似文献   

16.
考虑节点流量随节点水压的动态变化,构建地震导致渗漏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基于EPANET计算管网节点实际流量和水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二阶矩方法,得到震后低压供水时管网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指标.结合实例分析预测震后管网供水能力,并进行了震后低压供水时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供水管网抗震防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道权 《科技资讯》2009,(33):106-106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衡量考核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供水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它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城市供水安全。随着城市供水规模的逐步扩大,供水管网漏损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仅就如何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影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因素以及减少供水管网出现漏损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有效的减少城市供水管网出现漏损事故。  相似文献   

19.
给水管网漏损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漏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给供水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供水行业的漏损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莹莹  蔡世军 《科技信息》2010,(19):I0030-I0030,I0164
分区计量和压力管理是降低供水系统产销差率、控制管网漏损的两个重要措施。在制定郑州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方案时,利用管网微观水力模型进行了关阀模拟和对比分析,确定管线是否可以采取关阀措施划分区域界线;选取了郑州市郑东新区某供水区域进行了DMA(District Meter Area)压力管理试验研究,利用水力模型进行了局部管网案例分析,证明了水力模型对于最不利点的选择、AZP(Average Zone Pressure)点的确定以及系统压力值的设定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