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提名法、问卷调查法,测试了青少年运动环境中个体的同伴接纳,研究了个体在运动队中的同伴关系对于运动行为意向、运动行为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2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3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控制感,以及对来自于同伴的支持感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研究证实:体育运动环境中,青少年同伴关系能够预期个体的体育锻炼态度,包括相关的运动行为、对于运动的感知和相关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
对210名高中生实施了内隐自尊测验,以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攻击问卷调查,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自尊与攻击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与攻击呈显著的负相关;内隐自尊与攻击的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对外显自尊与攻击的敌意维度之间关系起调节作用;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标准分数差值与攻击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中,由于居住格局的变化以及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网络中取得同伴支持,由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人格健全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极为关键,所以通过调查数据找出网络中的同伴关系对他们日常社会交往的同伴关系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究自尊对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与愤怒和敌意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运动员自尊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自尊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作用于愤怒和敌意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阶段相对儿童期而言,学生们与同伴共度的时间显著增加,彼此的互动更为频繁、复杂。因此,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比儿童期显得更为重要。深入研究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为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社交焦虑、自尊和心理弹性问卷,通过自评的方式获得了由581位年龄范围在16岁到24岁的大学生自愿者组成的样本。结果表明:社交焦虑对心理弹性和自尊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理弹性正向预测自尊;心理弹性在社交焦虑对自尊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论:社交焦虑、心理弹性和自尊三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拥有高心理弹性的个体的自尊受社交焦虑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6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与同伴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水平,以及其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不仅可以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集体自尊,还可以通过影响其同伴关系状况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集体自尊;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涛  石惠  陈屹 《科技信息》2009,(20):I0012-I0012
情绪是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攻击行为理论模型认为情绪不仅参与、影响攻击行为发生的全过程,而且情绪本身就可以导致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体验、低下的共情体验、情绪调节功能缺陷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贵州省110名聋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 45,P 0. 01),且正向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β=0. 42,t=4. 37,P 0. 001);性别在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问卷法对2 05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开放性、谨慎性和宜人性对移动社交网络有显著负向相关;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性别在神经质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间起到调节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影响,并且高神经质的女生更易产生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量表对354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5);自尊与自我控制呈显著的正相关(r=0.33,P0.001);自我控制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控制变量自我控制检验发现,自尊对攻击性直接效应不显著,95%置信区间值为[-0.38,0.57];自我控制中介效应显著,95%置信区间值为[-1.18,-0.54]。结论:留守青少年自我控制在自尊对攻击性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综观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的各类文献,我们发现:paeke和slaby对攻击行为下的定义是:攻击行为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分类,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仇视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而对攻击行为测评常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但在研究中,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青少年攻击心理的成因,其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本能说、挫折——攻击说、驱力说、习得说和工具性攻击说;而家庭、同辈群体和暴力影视传媒是三种最主要的原因。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神经心理与生物基础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与攻击行为成负相关,荷尔蒙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关系较弱。最后,对于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以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影视文化和朋辈群体的“正义”与“义气”行为,并且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控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同伴关系及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不同同伴关系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提高的基本要素及其心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同伴关系青少年的身体自我概念与其心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同伴关系及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不同同伴关系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提高的基本要素及其心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具有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度过,如何引导好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良好隶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一被试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选取一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行设计的奥尔夫音乐治疗.目视分析、C统计与社会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奥尔夫音乐治疗提高了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主动拉手、微笑、回应性行为的次数,促进了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儿童所属的同伴群体本身对儿童本身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关于同伴群体的理论探讨,并总结了新近关于同伴群体的实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