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吟唱多年的儿歌。我一进幼儿园就学会了,后来才明白这首简单、悦耳的儿歌教给我们的是很重要的道理——诚实。爸爸妈妈也一直教育我,说诚实是我们的家风,叮嘱我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很小的时候,我不懂什么是家风,也不懂什么是诚实,犯过一些错误。上幼儿园大班时,有一天放学,我收拾书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9,(2):114-117
在当前国家极为重视优良家风教育以及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优良家风融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是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可以辐射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优良家风融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营造重视家风的校园环境,要优化高校学生干部优良家风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形式创新,要重视家庭在家风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密切家校联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社会大转型,家风家教的培育面临结构核心化、独生子女大量成家立业、市场经济深刻影响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挑战。部分传统优良家风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等都面临着削弱、消解。在当前党中央重视家风家教的有利条件下,主流媒体应大力营造重视家庭家风家教的社会氛围,引导家长注重家风家教;持续抓好党风政风以优化世风,为培育家风家教创造良好社会条件;厘清家风家教关键责任主体,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20,(3):92-95
齐鲁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表现,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通过丰富学习内容、注重各种形式、利用网络阵地、依托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使齐鲁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弘扬,做到"成风化人",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良好家风一直是传统家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家风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的有力举措,也是进一步推动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文章探讨了家风的内涵、特点,指出了家风教育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并多角度、宽维度分析探究了家风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行性路径,对于高校如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家"犹如孩子头顶上的一把伞为其遮风挡雨;"家"是孩子心灵的乐园,也是他们停泊的港湾;"家风"则是家庭的根基,同时又是对孩子影响一生的教育因素。我们也将家风称为门风,其是在家庭星火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沉淀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以及道德习惯等重要的思想观念。此外,家风还是家庭的主旋律,其主要是给家庭成员以及子孙后代树立了价值准则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传统家风作为传统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代传承,是在当今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传统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的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对塑造健全人格,对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家风文化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优良的家风文化代代相传,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颜氏家风是一代一代子孙传承累积起来的言传身教,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自春秋以来,颜氏家族世代繁衍,历代名人辈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颜氏后人凭借家庭教育训诫的方式,养成和传递了敦厚品格、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颜氏家风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总的来说,颜氏家风文化具有修德、乐学和尚仁等特点,在全社会重视优良家风建设的氛围中,颜氏家风文化对于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在一定程度上启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家风、家训、家文化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氏族安身立命,持家治业的一种教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家文化寄托着一种理想和精神的追求,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情怀和境界,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和五好家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7,(3):97-98
随着党中央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家风的传承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家风为切入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风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弘扬和传承红色家风,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家风的精神气脉,是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甘祖昌将军"老实做人、勤恳做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红色家风内涵丰富,彰显了坚定理想信念、为党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在当代,传承甘祖昌红色家风对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忠诚担当的高尚品格,对培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建设优良家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优良家风文化有利于塑造个人道德意识与现代公民人格意识,推进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优良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推动新时代优良家风文化建设,必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奠定家风文化传承的基石;加强良好家风文化宣传,增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和认同;将家风教育贯穿到终身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风教育融入生活,培育和提供直接的思想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难学是许多学生的一个通病,如何来解决这个通病,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是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在几十年的物理教育工作中总结了二点经验:一是要引导好学生重视物理这门学科;二是指导学生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我想看了这篇文章后会给同行门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4.
宣城贡氏起于南宋而盛于元代,秉承儒家崇德修身、孝悌齐家、济时行道的思想观念,在个人修身、家族建设、国家大义等不同层面都努力践行儒家的伦理道德,形成了尚德义、重孝悌、秉节义的优良家风。有元一代贡氏传承四世,元初贡士濬以德兴家,其子孙贡奎、贡师泰等孝悌传家,至元末明初贡性之隐逸山林,优良的儒士家风使宣城贡氏成为绵连数代、声名卓著的文化世家,其家风建设对当下的文化传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到当代,家庭始终是乡村的基本单位。而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既可以展现出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同是也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突出表现在加强村民道德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家庭以及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莱山区西解甲庄李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是一个繁荣的科举世家,这个家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家风优良,耕读传家,崇德尚义。其孝义、廉政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重教尚文、廉洁自律等家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多年以来,该家族上慈下孝,恩爱和睦,人才辈出。研究西解甲庄村李氏家族的发展与历史传承,发扬其忠孝两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对全国农村的村庄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书以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全面收集江南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对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特点及新时代的创新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家风家训与江南区域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和家族活动提出相应的看法,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长三角地区传承优良家风活动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措施,其中既有全局性的论述,又注重个案分析,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以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外,充分借鉴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分析手段,力求结合个案研究和量化分析,文本解读与调查走访,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理论与实践,将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变迁置于整体与个案互动的场景式呈现之中.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个人行为准则。习近平提出的构建良好的家国关系、邻里关系、成员关系,对促进小家和谐进入到大家和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点明妇女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主张引导妇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强调男性要履行家庭中的义务和责任;他强调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并提倡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处做起,将家风重要论述落实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融入传统的家风,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德育素养,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材。优良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该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基于此,深入挖掘优良家风的潜在资源,探索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辑朋友: 随着中考的临近,我不但学习的任务加重,饮食方面也加码了。要想学习好,必须身体好,好身体离不了好的饮食,这个道理我懂,可父母怕我累坏了身体,像填鸭子似地喂我,吃得我从来没有饿的感觉,也没有了胃口,见啥吃的都烦,这对身体和学习能有好处吗? ——张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