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风暴的后危机时代里,中国以其庞大的潜在市场和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重整旗鼓,寻求机遇的风水宝地。然而就在世界500强纷纷挺进中国之际,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却相继在国内的建材家居行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状况。到最后不得不选择关门停业,甚至退出中国市场。本文将以法国圣戈班集团下属品牌美颂巴黎为例,分析跨国建材家居企业在中国遭遇滑铁卢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以及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揭示出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及本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从国内有效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国内需求对本土企业自主升级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国内需求实现本土企业的升级.从而突破跨国公司的俘获的问题。提出本土企业在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应重视培育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大市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突破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限制.是本土企业最终摆脱跨国公司控制,从而实现自主的升级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刘云 《科技资讯》2011,(18):229-230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本土化阶段,他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差异问题亟待解决。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衡量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是否取得了实质性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对文化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文化差异,正视它的存在并促进文化融合,在充分适应企业本土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努力设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认同和追求超越文化差异的企业发展目标,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制约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决策的内外因素,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认知决策学派的观点来解释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决策模型,应用该模型解释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实践,并分析了跨国公司的积极社会责任行为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投资者与市场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试探、评估乃至进入纵深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市场在世界经济大潮的带动下,不断市场化、国际化,从而对跨国公司产生更大吸引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8,(5):6-7
陶鑫良说,近年来,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一直处心积虑在中国就关键技术与著名品牌成批量、多层次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方面埋雷拉网、筑垒布阵。跨国公司、外国企业或其产业联盟就其权利在握的核心技术专利权、驰名商标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在中国本土或者相关母国挑起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旨在打压我国竞争企业,谋求市场垄断;或者索取巨额专利使用费与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考察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并就工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均存在正溢出效应,东、中、西地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用溢出效应的发挥;外资密集度越高溢出效应越明显;本土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与溢出效应正相关,而跨国公司研发投入过高可能会产生逆向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一直是跨国公司猎取的主要目标。在汽车业、电信业、IT产业,金融保险业和能源业,跨国公司的触角无处不见。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更加快了对市场的争夺,其竞争战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与调整。这些变化与调整究竟是怎样的?一起来关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动。首先,让我们聚焦汽车产业。今后,我们将在文章视角的独特性上更下功夫,请继续关注我们。———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2,(10):12-12
合资企业销量上涨,本土企业全面溃败。中国汽车市场2010年销量实现了35%的爆发性增长,到了今年一季度却一落千丈,增长只有2%。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外国厂商纷纷带来了专为中国市场准备的新车型,期待能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相似文献   

10.
<正>更多本土跨国公司的持续成长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当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出现许多新变化。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在何方?这是需要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人才全球化流动管理创新和效率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才全球化流动已成为人才流动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人才全球化流动与竞争的压力,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入世后,国外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据有关资料,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多家投资中国,并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更多地挖走中国本土大量企业人才。美国微软公司在中国聘用了500多名各类人才,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有60名中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和博士生研究人员。IBM中国研究中心的70多名研究人员大都是中国培养的硕士生人才。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研究人员中有近1000人来自中…  相似文献   

12.
利玛、启明、开思等一批本土ERP先驱者相继衰落;用友、金蝶等从财务转到ERP的本土厂商日渐兴起;越来越本土化的国外巨头开始将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地方。——这就是中国ERP市场发展的一个大概脉络。 而表面的市场规律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逻辑关系需要我们去理顺?知本与资本间的博弈,知识价值与财富所得间的失衡,本土ERP的历史是这20年来中国知识产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本论文以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为例,阐述了欧莱雅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收购了中国本土企业小护士和羽西。通过分析欧莱雅的收购模式、动因以及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日益繁荣,跨国公司普遍将中国市场作为当前目标市场。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推动了其业绩的增长,对中国国内市场形势和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产业     
《科技智囊》2005,(5):38-38
汽车还在跑龙套中国汽车市场正转变为由跨国公司主导、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技术空心化的危险境地。一方面,汽车市场90%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另一方面,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并没有换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在过去数年里,已有众多著作和文章论述西方跨国公司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对全球的跨国公司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当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遭遇了中国复杂知识产权环境的挑战和磨练。对于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些西方品牌已经跟我们分享了无数的实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的技术溢出渠道有模仿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和联系效应。要提高其技术溢出效应,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大科研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完善竞争机制,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强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RD集聚;深化产业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从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聘用人员的管理入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聘用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前图书馆聘用员工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物言论     
<正> 哲学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生长两根草,他就有理由称为是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或形而上学体系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企业家、职业经理,在他们手里,几百元钱就可以长出几十亿、几百亿来;一栋厂棚、十几个员工可以变成拥有一座座城、几万员工的跨国公司来。因此,衡量你是不是好的管理者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长出两根草来。  相似文献   

20.
王欣  李海 《信息化建设》2011,(11):46-4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涌入我国人才市场。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量聘用外籍人员,几十至几百人甚至上千。每一位外籍员工在入职时都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如工作合同、工作许可、保险、专家证等;还有涉及到外籍员工本人的一些证件管理,如签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