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两个混响室(同济大学V=95米~3和南京大学V=228米~3)的测试结果分析,说明用一个角点与通常的空间多点平均所测得的材料吸声系数基本上无差异,故在工程实用范围内采用角点传声器是可取的,并可节约大量测量时间。这一方法对小的混响室,例如100米~3左右的特别有用,因为它体积小,挂了扩散板后传声器位置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可选之测点也不过3或4点而巳,故不如选定角点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以硅藻泥、草梗、氧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的辅助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多孔吸声材料.分析材料的吸声原理及基本特性,采用驻波管法在200~2 000Hz频段范围内测试材料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吸声性能受草梗掺量、尺寸、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以及背部空腔尺寸的影响,与一般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进行比较,综合吸声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公共建筑大厅既是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噪声污染十分严重的地方。本文概要一明了吸声降噪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建筑大厅噪声控制中的一些同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一种新型宽频带微穿孔板(MPP)吸声体的吸声特性,该吸声体由单层MPP和基于二次余数扩散体(QRD)深度序列设计的多个并联且深度不等的子背腔组成.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了该吸声体正入射吸声系数的解析计算方法;然后,建立了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出的解析计算方法,并分析该吸声体的正入射吸声特性;最后,在矩形驻波管内基于传递函数法实验测量了该吸声体样品的正入射吸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该类吸声体正入射吸声系数的解析计算方法准确可靠.同时,在460~3 500 Hz的频率范围内,采用解析计算方法预测的该类MPP吸声体的正入射吸声系数不小于0.5,最大吸声系数能达到0.98.  相似文献   

5.
用透氧率为3000~20000毫升/米~2·天和造二氧化碳率为5000~60000毫升/米~2·天的热塑性薄膜包装苹果,可以使10月或11月收获的苹果保鲜到第二年的5月出售。由于这种保鲜方法防止了水分的蒸发,使苹果保持新鲜状态。热塑性薄膜可以采用低、中、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最  相似文献   

6.
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测试了5种不同规格经编间隔织物在声频为100~2 500 Hz时的吸声系数,分析了织物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该织物与常用吸声、衬垫材料海绵在吸声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的吸声性能与织物的密度、厚度、孔隙率等参数有关;经编间隔织物的吸声性能优于同厚度的海绵,在汽车行业中将是海绵类产品的优异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基于声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了有限大背腔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特性.首先,建立了该类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采用等效电路法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基于已验证的仿真模型讨论了有限大背腔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斜入射吸声性能,以及背腔宽深比对其扩散场吸声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正入射条件下,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主要受到有限大背腔非切向模态的影响,而在斜入射条件下,主要受到切向模态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的声波会激发有限大背腔不同的切向模态,从而改善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高频吸声性能;调整背腔宽深比能有效控制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扩散场吸声系数曲线高频吸声峰的位置,并且存在最佳宽深比使其同时具有较高的吸声系数和较宽的吸声频带.本文可为噪声控制工程和室内声学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向离心风机吸声蜗壳降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在蜗板外衬贴吸声材料,并在吸声材料与外层隔板之间设置空腔的方法对某前向离心风机进行了蜗壳吸声降噪的试验测量,分析了不同转速、不同的吸声材料厚度和空腔厚度对吸声蜗壳降噪效果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吸声蜗壳与倾斜蜗舌2种降噪措施的叠加降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风机相比,在整个运行工况范围内,使用吸声蜗壳后,风机的气动性能都略有下降;增加吸声材料与空腔厚度有利于提高吸声蜗壳的降噪效果,但吸声材料厚度和空腔厚度过大时对降噪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在流量较小的工况下,吸声蜗壳的降噪效果相对较好,同时使用吸声蜗壳与倾斜蜗舌2种降噪措施可以取得一定的叠加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海洋音像总公司录音棚主要录制地方戏曲和通俗歌曲,声学设计是采用目前盛行的多声道强吸声录音方式,而在同期或后期制作时用人工混响.该棚由原八楼会议厅改装,平面图如图1所示.录音棚净高只有1.9米,控制室净高2.2米.室内原设计顶棚用穿孔板吸声结构,四壁及柱子表面贴厚绒毡,地面铺以地毯.对该录音棚进行初步声学性能测试和分析后发现,声场的中频段(250~1000Hz)混响时间过长,而2000Hz 以上频段呈明显下降趋势,这种声场特性导致主观试听时声音发闷,无法正常使用.后发现这是由于吸声顶棚安装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所致.随即我们提出了改建措施,其中包  相似文献   

10.
6月12日,由南通大学高强研究员科研团队承担的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主干学科)“公路隧道活性炭纤维吸声降噪复合材料的研究”,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公路隧道声频集中在300~3000 Hz中低频范围内的特点,利用活性炭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特性,结合非织造织物多孔吸声原理,采用炭化、活化等多种工艺,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三明治”结构的高效吸声降噪复合材料。该材料可大幅增加隧道内壁的吸声有效面积,增强公路隧道内的吸声降噪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驻波法测试了挤压法生产的空心刨花板与平压法生产的实心刨花板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吸声系数,并探讨了材料结构、孔隙率、表面处理等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法生产的空心刨花板比平压法生产的实心刨花板吸声性能好。挤压法生产的空心刨花板的平均降噪系数为0.30,是平压法生产的实心刨花板的2倍,其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2,是理想的吸声材料。空心刨花板孔道的吸声系数纵向排列时要比横向排列时高。采用表面砂光方法对提高两种板材的吸声系数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平压法生产的实心刨花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我国30万瓩和60万瓩机组的亚临界直流锅炉所采用的内螺纹管在传热特性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试验条件为:压力:175~200绝对大气压,重量流速:470~2000公斤/米~2·秒,热负荷:(300~465)×10~3仟卡/米~2·时。同时还报道了鳍片光管在压力为185绝对大气压条件下的传热特性作为对比。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际燃烧室工作可能遇到的蒸汽干度大于0.3,外壁热负荷大于300×10~3仟卡/米~2·时的条件下,采用鳍片光管是不能保证安全的;而采用内螺纹管则可将出现传热恶化的蒸汽干度从光管的0.3推迟到0.75~0.8,使燃烧室高热负荷区不发生传热恶化而保证锅炉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声屏障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面临材料吸声性能有限、轻量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道路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需要研究组合吸声结构的声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二维阻抗管有限元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基于有限元仿真构建了微穿孔板-双层多孔吸声材料-空腔组合吸声结构,研究了几何参数对组合结构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际道路场景中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微穿孔板的孔径和厚度减小,组合结构在中高频段的吸声效果提升;穿孔率减小,组合结构在低频段的吸声性能提升,但是中高频吸声性能显著降低;多孔吸声材料厚度的增加能提升组合结构中高频吸声系数。在多孔吸声材料背后合理设置空腔并不会降低组合结构的声学性能。穿孔率3%,孔径0.4 mm,板厚1 mm的微穿孔板与3 cm聚酯纤维+3 cm三聚氰胺+2 cm空腔的组合吸声结构降噪效果较好,将其作为吸声型声屏障的材料。吸声型和隔声型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规律基本一致,采用组合吸声结构的吸声型声屏障较隔声型声屏障插入损失提升1-2 dB,能够较好地控制中低频交通噪声,具有实际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角锥形空间吸声体是我院土木系陈绎勤教授多年来从事减噪研究的重要成果。太原合成纤维厂弹力丝车间,经过采用角锥形空间吸声体和吸声饰面处理后,使车间内强烈高频噪声的直达声由原来的101分贝(A)降低到93分贝(A),减少了 8分贝(A);混响声由原来的96分贝(A)降低到86分贝(A),减少了10分贝(A),即降低噪声响度50%。工人们反映,在未进行这种吸声处理以前,感到车间内的高频噪声极为强烈刺耳,使听力和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受到严重损害,特别是在值夜班时感到恐怖。进行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递函数法导出含有渐变空腔的吸声覆盖层的声压插入损失,利用吸声覆盖层结构的声学特性,对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探讨吸声覆盖层的不同结构参数对吸声系数的影响。以吸声覆盖层的反射系数为优化目标,对空腔的几何尺寸和吸声覆盖层的厚度参数设计提出优化方法。基于吸声覆盖层结构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消声层结构进行多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设计条件下,优化后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方法对水下吸声覆盖层的吸声效果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圆柱空腔吸声覆盖层低、高频吸声的机制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吸声覆盖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平面波垂直入射吸声覆盖层的分析模型,并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得到了多目标吸声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设计全面考虑了圆柱空腔吸声覆盖层的低、高频吸声之间的耦合,可按需选择其满意的优化结果;比起仅优化吸声覆盖层的材料属性,考虑材料属性和结构参数的综合优化能够获得更佳的宽频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微穿孔板做护面板对多孔材料吸声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得多孔材料的复阻抗和复波数,给出了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并在阻抗管内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微穿孔板作多孔材料护面板,具有较低声阻抗的微穿孔板能减小对多孔材料高频吸声性能的影响;具有较高声抗的微穿孔板会更好的提升多孔材料的低频吸声效果,但会使吸声系数在高频下降严重,同时过高的声阻会使吸声系数峰值下降。  相似文献   

18.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具有吸声系数高、吸收频带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噪声控制的各个领域。根据马大猷的微穿孔吸声理论,总结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并用基于此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在低频、中频驻波管中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采用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进行汽车发动机隔声降噪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具有良好的降噪功能。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的初步研究,为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高温吸声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温度(20~500℃)和温度梯度(-2.4℃/mm,+4.05℃/mm)作用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应用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原理,设计并搭建了多孔金属材料高温吸声性能实验的测试装置,对材料在不同温度点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初步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采用参考温度法能够较好地计算温度较低时的材料吸声性能,温度的变化对多孔金属材料表面声阻抗率具有显著影响.当存在温度梯度场作用时,应重视温度梯度对多孔金属材料总体吸声性能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负温度梯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而正温度梯度可使材料吸声性能趋于降低.  相似文献   

20.
蜂窝状催化剂的载体,通常是由硅酸盐高温烧结制备得到的材料。但因其比表面积小,仅0.1—1(米~2/克),需要在载体上涂载一层Al_2O涂层,使比表面积提高到2.5—40(米~2/克)。这样的载体,负载上活性组份,才能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常规的涂层法是采用以铝盐(如硝酸铝)为原料的溶液浸渍法,或以铝胶为原料的浆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