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评价IEEE1394b总线节点传输速率不匹配时的性能,研究和分析了典型stack-tree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提出在OPNET仿真环境中构建1394b总线异步通信模型的方法。采用层次化建模的理念设计节点模型进行仿真:应用层处理模块负责总线初始化、树标识过程和自标识过程,完成总线的配置;介质访问控制层实现异步仲裁和流入流出报文的处理。通过仿真,得到了1394b总线利用率、异步仲裁申请次数以及端对端延时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自然优先级比较高的节点可以率先获得总线使用权,同时节点间的ETE平均延时随拓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仿真结果考虑了节点传输速率不匹配时的情况,实现了1394b总线的拓扑配置和异步仲裁,扩展了OPNET模型库。  相似文献   

2.
IEEE1394总线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标准,具有传输速率高、可扩展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论文讨论了IEEE1394协议模型,详细分析了异步数据传输的分层结构、传输接口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数据拷贝和事务处理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分析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确定与随机Petri网(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Petri Net,DSPN)为数学工具,提出一种基于DSPN的1553B总线传输机制建模与性能分析方法。按照自顶向下的建模思路,分别建立了同步消息传输模型、异步消息传输模型和消息传输通道模型,然后综合各个模块模型构建了1553B总线传输机制的DSPN模型。最后,以总线负载和延迟时间为性能指标,通过仿真实验考察了异步消息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的IEEE 1394事物层接口连接了PLB(Processor Local Bus)总线和1394链路层模块,主要实现1394事物层模块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首先对事物层接口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然后对PLB从接口、FIFO接口和主机访问寄存器接口这3个子模块分别进行逻辑设计,最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进行可综合描述,并使用软件QuestaSim进行仿真验证.该设计使事务层能够跨时钟域同链路层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并进行有效的数据位宽转换,提高传输效率.经过仿真验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表明IEEE 1394事物层接口能够正常发送和接收等时及异步数据包.  相似文献   

5.
路由算法对整个互连网络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二维DMesh网络有效地结合了Mesh网络以及高阶路由器的优势,降低了网络的拓扑直径和平均跳步数,为消息传输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路径。针对DMesh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转弯模型的适应性无死锁路由算法,该算法为消息传输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当网络中负载率较高时,能够指导消息避开拥塞区域和热点路由器,降低等待时间,最终指导消息以更快的速度到达目的节点。对新提出的路由算法进行了路径多样性方面的分析,并对算法的无死锁性进行了严格的证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DMesh网络中传统的DXY路由算法相比,这种新的适应性路由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平均延迟,增加了消息传输的灵活性,最终提高了整个网络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总线进行通信可以极大的提高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文章将IEEE1394总线和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用IEEE1394总线连接无线光通信设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方案,实现了高速无线传输,重点给出了IEEE1394设备与光通信设备间的接口电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IEEE1394总线技术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标准,具有高速、灵活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是当今公认最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使用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本文从其拓朴结构、传输类型、总线配置、总线仲裁及其特点等方面对1394总线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汽车控制系统正在由机械传动系统向线控系统转变,线控系统的应用虽然提升了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但是也对车载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在传输速率和灵活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FlexRay网络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根据静态消息重传、传输可靠度和动态消息实时性的关系分析,提出了传输可靠度和动态消息平均响应时间概念,并推导出定量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传输可靠度最优为目标、以预定义传输可靠度和动态消息实时性为约束的FlexRay网络参数设计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该模型的基于可靠度的参数优化算法(reliability aware parameter optimization,RAPO)。在CANoe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满足动态消息实时性要求,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传输可靠度约4.7%。  相似文献   

9.
并行计算机互连网络虫孔寻径通信方式的分析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灭过程理论建立并行计算机互连网络虫孔寻径的消息延迟分析模型 ,用于对各种并行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分析评价 .分析了模型中网络通道的消息到达率和通道消息密度的关系 ,描述了消息传输延迟、消息在结点的等待时间以及消息在通道间的分布密度的数学关系 .与一般排队论分析模型相比 ,该模型对系统的假设更为实际 ,对网络通信过程的描述更为具体 ,因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分析计算结果与软件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灭过程理论建立并行计算机互连网络虫孔寻径的消息延迟分析模型 ,用于对各种并行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分析评价 .分析了模型中网络通道的消息到达率和通道消息密度的关系 ,描述了消息传输延迟、消息在结点的等待时间以及消息在通道间的分布密度的数学关系 .与一般排队论分析模型相比 ,该模型对系统的假设更为实际 ,对网络通信过程的描述更为具体 ,因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分析计算结果与软件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下一代星载数据总线5个方面的要求.在对三种候选总线进行对比并结合下一代成像光谱仪需求,认为IEEE 1394是系统应用的最佳选择.较详细地介绍了IEEE 1394总线应用于成像光谱仪数据传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控制架构中,利用1394总线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把多传感器的控制信号网络与图像数据传输信号网络合而为一,简化了整个控制系统,并在DSP图像处理单元里采用了可编程的FLASH存储器。结果证明,该测量系统不仅能满足在线实时测量的要求,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满足不同被测对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三种在多个并行的Markov信道上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时使用的选择重发式自动请求重发(SR-ARO)协议.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多信道数据传输模型.以此为背景,在原有的独立多信道SR-ARQ(IMSR-ARQ)和循环联合SR-ARQ(RJSR-ARQ)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Markov信道的交叉联合SR-ARQ(CJSR-ARQ)协议.并对这三种SR-ARQ协议的性能,主要是数据包的重发尝试次数和接收端的重排缓冲区占用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仿真中假定的信道条件下CJSR-ARQ可以在保持系统吞吐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数据包重发的次数以及重发次数在不同数据包之间的差别,同时显著地减小了重排缓冲区的占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车辆监控信息,利用短消息业务实现无线传输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队论的强占优先权短消息服务中心排队模型。运用优先权排队理论计算了模型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以及低优先权顾客服务被打断的概率。仿真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多信道多基站架构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连续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异步时钟对命令进行等间隔多次发送以保证命令的可靠传输;通过TDMA和CSMA/CA机制保障数据的实时可靠收集;基于异步时钟采集、多退少补机制以及节点功能单一化技术对采样点的时间间隔抖动进行优化;提出一种灵活轻量型的晶振漂移补偿机制消除分布式采集系统中独立晶...  相似文献   

16.
基于FLUENT软件分析了迎风相导线对背风相导线的风压屏蔽作用,获得了迎风相和背风相导线各子导线的风阻系数。利用ABAQUS建立了500 kV紧凑型线路的单档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随机风场下导线的非同期摇摆过程,研究了紧凑型线路的非同期摇摆特性及相间最小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布置的两相导线易在非同期摇摆时出现相间距离过小问题,且相间最小距离主要出现在导线弧垂最低点附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相间间隔棒的不同布置及相间-相地间隔棒混合布置的紧凑型线路非同期摇摆防治措施,并对提出的各方案进行了防治效果评估,给出了紧凑型线路风偏/非同期摇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电压稳定性的实用判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基于变电站实时信息和电网准实时信息的电压稳定性实用判据。利用该判据能有效地预测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并用IEEE-14节点系统对判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因可变长光分组交换的输出队头阻塞问题造成分组的平均排队时延增加,分析了可变长分组的长度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抢占方式的短包优先调度(PSPF)算法,以减少分组在输入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在PSPF算法中,短包可以抢占长包的传输时间而获得优先服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到达业务负载较低或中等程度时,采用PSPF算法可使短包的平均排队时延接近0,所有分组的平均等待时延减小,还保证了实时性TCP业务较低的平均等待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