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迭代干扰抵消原理及其在HSDPA中的应用,介绍了迭代干扰抵消各种实现方法:硬判/软判及串行干扰抵消、并行干扰抵消等,并分析了各种迭代方法的收敛性、优缺点和复杂度,最后介绍了一些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降低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性能.方法 介绍了V-BLAST的干扰抵消、并行解码、QR分解算法,提出了两种改进的检测算法,利用MATLAB对它们在复杂度和性能方面进行仿真与分析.结果 仿真显示干扰同时抵消算法在信噪比为10dB时误码率为10~2,性能最优,在译码时对初始估值进行排序,增加了译码复杂度;并行解码算法和QR算法的复杂度较小,但误码性能降低.结论 要求性能高的选用干扰抵消算法,要求复杂度低的选用并行解码或QR算法,性能和复杂度兼顾则选用循环迭代QR算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和LMS算法。并利用matlab实现了时域LMS和频域块LMS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对两种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码CDMA系统提出了一种联合软部分并行干扰抵消与Turbo译码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线性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LMMSE)在切普级对接收到的多码CDMA信号进行均衡,然后使用Turbo译码后得到的软信息对干扰信号进行重构,最后通过并行干扰抵消(PIC)去除多码干扰(MCI)。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多次迭代后,相比传统的部分并行干扰抵消,该方法可显著降低多码CDMA系统的误比特率。笔者同时还给出了切普级均衡、车速和PIC次数对多码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和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存在定时误差的CDMA系统中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作了在有远近效应情况下的性能比较。得出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比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性能优越,部分干扰抵消算法比完全干扰抵消算法性能优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和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存在定时误差的CDMA系统中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作了在有远近效应情况下的性能比较。得出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比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性能优越,部分干扰抵消算法比完全干扰抵消算法性能优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CDMA上行链路中,由于信号的异步传输和多径传播,会引起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使得传统的RAKE接收机性能变差.并行干扰抵消和串行干扰抵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止干扰,但并行干扰抵消抗远近效应能力较差,串行干扰抵消会引入较大的处理延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干扰抵消接收机结构,具有低复杂度,低延时,抗远近效应等优点,可以有效克服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性能明显优于上述两种干扰抵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CDMA系统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对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与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进行了比较,认为部分干扰抵算法比完全干扰抵消算法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9.
为了利用自适应滤波器抵消转发与接收天线间的反馈干扰,根据卷积型混合与独立分量分析ICA解混的原理,将反馈干扰抵消问题纳入了ICA方法的框架中.针对亚高斯复值信号的特点,依据极小化互信息的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ICA的自适应算法,简要分析了算法收敛的平衡点并据此给出了新的干扰抵消器的结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LM...  相似文献   

10.
用自适应滤波校正ICP—AES中的光谱背景干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背景干扰与分析谱线统计不相关出发,将信号处理技术中的自适应噪声抵消模型用于校正ICP-AES中的背景干扰。模拟和实测结果表明光谱背景自适应抵消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有源消声耳罩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复合式有源消声耳罩的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以闭环二阶控制器为例,推导了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探讨了约束条件的确定和优化方法的选择。对于优化设计中出现的尖峰现象、中间频率点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还给出了理论计算效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ICI),通过假定信道在OFDM块内呈线性变化,建立了TDS-OFDM在时变信道下的系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决策反馈的方法来消除ICI。该方法使用伪随机(PN)序列时域相关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在一个OFDM块内进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OFDM块内的信道细估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TDS-OFDM系统的传统方法有2 dB以上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并且复杂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消除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ICI),通过假定信道在OFDM块内呈线性变化,该文建立了TDS-OFDM在时变信道下的系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决策反馈的方法来消除ICI。该方法使用伪随机(PN)序列时域相关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在一个OFDM块内进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OFDM块内的信道细估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TDS-OFDM系统的传统方法有2dB以上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并且复杂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扩频比下如何提高数据传输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码片均衡与非线性干扰抵消相级连结构即RLS-MPIC结构,并给出了导频抵消码片均衡算法(PC-MRLS).PC-MRLS算法抑制了导频干扰,为MPIC提供了较好的初始判决值;MPIC对均衡后多径信号进行抑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RLS-MPIC接收机与传统的Rake接收机、码片均衡器以及多级干扰抵消接收机相比,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导出了传统并行干扰消除检测器(PIC)、部分干扰消除检测器(P-PIC)和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MV-PIC)的输出均值和方差. 结果表明:与传统PIC检测器比较,P-PIC检测器降低了软判决量的均值和方差的偏差;选择恰当的部分干扰消除系数,可以使MV-PIC的输出均值增大、方差减小、误码性能优于PIC检测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了几种天线结构,提出利用空时分组码分别进行空时线性多用户检测和空时串行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通过分析误码率和算法的复杂性,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空时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优于空时串行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存在载波间干扰(ICI)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WLAN和WMAN系统的并行干扰消除(PIC)均衡方法.用该方法估计出前导序列所在符号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在假设信道冲激响应为线性变化的基础上,使用预滤波器和ICI干扰消除滤波器来消除ICI干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预滤波器的初始判决可以减少噪声加强,能很好地提高抗载波间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时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传统的串行干扰对消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空时两步法连续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方法.通过使所有用户进行全干扰对消,从而检测期望用户的信号并抑制多址干扰.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其他的多用户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多载波DS CDMA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频率分集合并技术与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多载波DSCDMA系统的并行干扰消除算法(FDC-PIC),并对这一算法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FDC-PIC获得了明显优于相关接收的性能,且随着干扰消除级的增加,系统性能将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其中最初2级的干扰消除可获得最大的性能改善,但到第3级干扰消除,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改善,表明2级FDC-PIC具有最佳的性能/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具有相同干扰消除级数的情况下,基于软判决反馈的FDC-PIC性能上总优于硬判决反馈FDC-GPIC。  相似文献   

20.
一种快速时变信道下的单载波频域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多载波系统中的迭代和判决反馈干扰消除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快速时变信道的单载波频域均衡算法.通过线性均衡得到信号的初始估计,从接收信号中迭代消除由于快速衰落所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进行频域均衡,并将信道时变所造成的符号间干扰视为等效噪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快速时变信道下的误码平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