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迷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在劳拉.阿德莱尔著的《杜拉斯传》中,作者披露了这段爱情其实是一场钱与性的交易。杜拉斯之所以要造就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与她不尽人意的童年经历、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而具备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特质正是这位女性作家创作的成功逻辑。  相似文献   

2.
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收藏家》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的极端故事: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被凶残的蝴蝶收藏家收藏,失去自由,并最终香消玉殒。从存在主义自由与选择的角度来看,米兰达在被囚禁的日子里面临存在的极度焦虑,具有强烈的追寻自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选择与行动造就了她自己的本质,令人对生存的价值和自由意志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民国《马关县志》众多撰稿者的心目中,1908年的河口起义和三年后的辛亥革命地位都不高,极少成为关注和歌颂的对象,特别是河口起义反而被多数撰稿者当做"叛乱"对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场革命虽然推翻了让人不满的清王朝,但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进步,反而使国家和社会在革命后陷入了长期军阀混战、匪盗横行、经济和各种社会事业走向衰败、民不聊生的境地,在此背景下,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对这场革命评价不高自然在情理之中。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回顾革命十年、二十年后经历者和见证者的感受,对于革命及其作用的理解无疑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创业史》是十七年文学的典范作品,是一部描写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性作品.柳青在两部《创业史》中塑造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能够看到柳青对这场革命带给女性的冲击的深度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柳青也深刻认识到女性的真正自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他用梁秀兰、赵素芳两个人描绘了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用徐改霞的最终进城寄托了对女性真正自主的思考和期望;用王亚梅充分展现了走出家庭的女性的魅力,全面体现了柳青对女性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讲述了南方穷白人本德仑一家送葬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奥德赛》的戏仿,消解了史诗中的英雄形象,造成荒诞效果,展现了现代人的复杂人性、生存困境及精神本质。福克纳也藉此反思并观照自我的精神状态及思想上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论《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其著作《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中对美的根源、美的本质及其对美感判断分歧的原因的分析都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他的思考和探讨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美学向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建设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不短的历程,尽管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争论,但是,面向中国文化特殊性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文化视域已经在哲学层面上生成。在文化哲学视域中,《实践论》、《矛盾论》提炼、概括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穿透了中国传统治理理念的神秘外壳,消弭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壑,重铸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领导力量。因此,在文化哲学视域中,笼罩在《实践论》、《矛盾论》之上的一些历史尘埃可以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8.
论萨特小说《墙》的人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的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9.
《花腔》是对中国革命史奇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解读。小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现代性"诉求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是"启蒙现代性"被"革命现代性"置换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悲剧性的危机。反思的是"五四"以降,真正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知识者与革命的关系,解构的正是他们参与并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追问了"五四"至建国这段革命进程中知识者的命运如何被革命改写。在反思知识者与革命的背后,是对建国后知识分子更为深重的苦难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 ,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 ,但侧重点不同 ,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 ,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 ,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 ,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V.S.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移民作家。《游击队员》是奈保尔的一部重要作品,反映了加勒比海某岛国独立后混乱无序的后殖民状态,揭露了黑人革命运动的本质,暗示了其革命领袖者边缘人的地位。小说多处运用象征手法,使其展现出深刻的隐喻意义和丰富的人物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辛亥:摇晃的中国》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辛亥革命,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辛亥革命;反思百年沧桑,质疑辛亥革命的神圣与光荣,启迪了读者的思维;而关于如何真正实现辛亥革命的百年超越则是一个更为深刻和有意义的问题。毕竟,人类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的《大地》,通过描绘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在《大地》中,男主人公王龙与大自然(土地)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他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土地情结及对大自然(土地)的热爱,他对土地的热爱也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回报.王龙的生态观,有助于当代人对生态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在新世纪“红色经典”的改编热中,再次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它的研究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五十年代在革命真实的要求下,关注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六十年代在“两结合”和“阶级性”的指导下,完成了思想意味、人情人性、民族性的深化;七八十年代的研究主要是对“文革”评价的反拨;到了九十年代,研究更有新的发展,在肯定《红旗谱》革命思想价值的基础上,呈现了横纵向比较和开掘新意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文学是为人民大众的”讲话精神,是我们评价文学作品的尺度,当下文坛一些颓废主义作品,远离甚至背离了讲话精神,其哲学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重温《讲话》精神,我们才能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彻底决裂,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9.
笑笑生在《金瓶梅》创作中,既肯定人类性爱又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陷入“双向羁绊”的创作心理矛盾。但《金瓶梅》的确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性爱,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类心理欲望的深层本质,反映了人类性爱心理欲望的真实需求,并用符合生活现实的性爱描写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类性爱本能的心理压抑,肯定了人类性爱的客观存在。对于《金瓶梅》的性爱描写。历来争论不休,褒贬不一,这也是文学艺术审美心理的必然体现,是审美心理中深层人性需要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者马建辉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回到文学理论研究的小语境中,从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历史与真实”、“反思与推进”角度,找回现代文学理论话语存在的真实细节与微观历史呈现方式,对当前中国文论史研究是一个明显的创新与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