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术语学视域下,文章对《科学思想史》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哲学术语翻译方法具有多样性,音译和意译两大主要翻译方法分别有9种和7种;并发现向原文靠拢的音译翻译方法受到李约瑟的重视,尊重中国文化和为科学思想发展服务的目的是其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南京大学NUTERM术语库中的经济学子库语料,对汉语经济学核心术语及其英译术语系统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描述了汉语经济学术语的构成特征、英译方法特点以及英译形式特征,计算了汉语经济学术语与英译经济学术语的系统经济律指数,考察了翻译过程对英译术语系统形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学术语英译方法选择的系统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术语是体现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因其历史性、抽象性及语境性等特点成为翻译的难点。数字媒介的发展为文化术语的传播提供了多元渠道,但模态的复杂性也为文化术语翻译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多模态翻译理论,聚焦数字媒介传播中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通过收集整理权威数字媒介中的文化术语译文,归纳总结多模态语境下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旨在为数字媒体时代的中华思想文化的英译及其传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9月20—22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了"《大数据百科全书》术语条目及释义的联合国工作语言翻译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暨研讨会。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分别在欢迎仪式上致辞。何传添对全国科技名词委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担的全国科技名词委重大项目"《大数据百科全书》术语条目及释义的联合国工作语言翻译研究"的基本进展和相关情况。他提到,《大数据百科全书》相关名词的翻译和研究是当今大数据研究的重要一环,项目组已顺利完成了《大数据百科全书》共计1457条术语条目的平行翻译。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比较《黄帝内经·素问》所载“心痛”一词的英译。通过文献考证, 比较分析国内外常用中医术语词典和四部《素问》译本中关于“心痛”的翻译。目前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医古籍的翻译仍需完善,希冀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术语的准确翻译是我国《民法典》外译的基础。文章讨论了“民事权利”“所有权”“继承”“人格权”等代表性民事法概念的英译,结合其在《民法典》法律文本内的特定含义,指出翻译中术语的常见的不当现象,并提出可信的参考译法,尝试对《民法典》的英译原则做出新的探索,以期为规范法律翻译活动中的术语译名不统一现象和全面启动我国《民法典》外译事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术语对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及对外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学术语来源于古代,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人文色彩浓厚,英译难度较大。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30232—2013)在刺法灸法部分收录了较多文化负载术语,其英译多采取保留拼音的翻译方法。文章选取了毫针特殊刺法、飞经走气四法以及复式补泻法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规范针灸学术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势力不灭论》由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所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早引入西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定律的科技译著之一。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势力不灭论》的翻译出版背景及其英译底本的成书与出版情况,得知《势力不灭论》的英译底本是额金逊编译的Popular Lecture on Scientific Subject中第5篇文章,即Prof.Tyndall所译赫姆霍兹的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并通过比较《势力不灭论》及其英译底本的文本和术语,知其知识内容及思想均与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孙子兵法》四个英译本中军语英译的描述性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古代军语的英译策略,提出了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与文外解释或文内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问诊术语英译是中医临床用语英译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中医临床英译实践,以《中医药学名词》,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三大中医术语标准收录的中医问诊术语为蓝本,探讨对应性、自然性、通俗性和文化性原则在中医问诊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对“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对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对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二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巨著The Wealth of Nations自译介入中国,已呈现出多种译名,虽终以“国富论”定名并广泛应用,但在翻译学界及经济学界引起了译名之争,即“国家财富”与“国民财富”之争。译名是思想的载体,The Wealth of Nations严谨准确的译名关系到对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解读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应用与发展。文章在学者研究基础上,超越词义分析层面的局限,从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济思想角度进行溯源探究,依据历史逻辑研究方法寻求理据,并结合现代经济学话语概念,发现“国家财富”更能精准呈现原作之意。  相似文献   

13.
国防白皮书作为军事外宣文本,其翻译传播效果关系到中国军事形象的塑造和语言安全,而源语语言社团独有的本源概念是其翻译难点。文章选用2010—2019年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中国的军事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中英文本为语料,建立双语平行数据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年本源概念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与对比,然后主要围绕传播受众和效果两个角度对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安全,以期为军事领域的本源概念英译及语言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心”和“形心”是两个科学术语。它们的出现比较早,前者出现于1623年的《职方外纪》,后者出现于1627年的《奇器图说》。两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分别是centrum gravitatis和centro figure(或geometrica centrum)的仿译。“重心”后来还传到了日本。但“形心”一词,在《奇器图说》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使用。后来在1935年的一本数学名词汇编中再次出现,但它是《奇器图说》中的那个词的沿用,还是后来另行创造的,现在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5.
佛山祠堂及文化的英译涉及祠堂建筑专业语汇的处理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达。祠堂及文化的汉译英的难点在于既要结合祠堂建筑特色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又要充分考虑英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论文结合翻译目的论及佛山地区,特别是顺德地区祠堂及文化翻译实践简要分析佛山祠堂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过去认为“比较文字学”名称最早由林柷敔在1937年提出,但实际上胡适1923年起草《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的特设国文课程纲要》时就已经提到了“比较文字学”。1928年贺昌群翻译《文字的起源》一文时也使用了这一名称,而林柷敔撰写《比较文字学浅识》时参考了贺昌群的文章。但林柷敔是第一个详细论述“比较文字学”内涵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给出了19 500条科技名词的拼写形式。重点探析了科技名词拼写中概念整体性、分连写、连接号使用等方面的难点,交代了处理这些难点的具体方法,并阐明之所以这样处理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工开物》中以传递科学信息为主的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文章量化描写和定性分析了85条此类信息型科技术语在其三个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发现李乔苹译本偏好异化,王义静、王海燕和刘迎春译本倾向于译文流畅的归化,任以都、孙守全译本的策略运用情况则介于二者之间,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译者对目标受众的定位差异。文章也借此呼吁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批评遵循客观描写加解释分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敦煌”是一项数字化敦煌保护工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敦煌莫高窟实景。该项目配有中英双语版介绍,英文文本为中文文本的译文。因此,翻译对“数字敦煌”平台中的信息传播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其中的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由此,文章以“数字敦煌”中的术语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