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陈亮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了比较。共性主要在于都强调利己是人的本性、强调效果、认为德性服务于功利。二者的分歧在于陈亮强调公私利益合一,义利并重,边沁强调个人利益的至上,以法为准绳。  相似文献   

2.
自启蒙运动以来,世人对现代性的批判从未停歇,其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失衡发展就是西方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由于现代社会呈现出了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的特点,导致了诸如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物化和人的原子化等问题。从克尔凯郭尔到尼采再到萨特,从存在主义的原则出发,以宗教、文化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批判;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思想家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对现代性进行了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这不仅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还指出它的历史界限,从而为深陷于工具理性泥沼中的现代人勾勒出了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可以区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和平均功利主义,其中后者比前者更具有优越性,是其正义理论的最大竞争对手,但是人们在原初状态中不会对平均功利进行预期,而是合理选择两个正义原则及其优先规则.罗尔斯在原则产生的基础、原则产生的过程以及原则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分析和批判了功利主义原则的非正义性,主张以正义原则取代功利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4.
扬雄的文学创作众体兼备,他的文艺理论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趋系统和完备。明道、征圣、宗经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这一观念显然带有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色彩,显示了其文艺观的功利主义特征。扬雄文艺观的功利主义还体现在其对赋的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屈原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5.
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以下地位:人的需要是历史主体的内在属性;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人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Daisy 《世界博览》2011,(22):86-87
上个月,李阳的外籍太太在微博上发布了被家暴后的照片,舆论一片哗然,诸多谴责指向李阳。随后李阳接受了采访,其中一些言论令人惊讶,比如他承认结婚不是因为感情,而是“为了研究家庭教育”,甚至在柴静问他怕不怕女儿们“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实验品”时,李阳回答:  相似文献   

7.
颜元身处将理学奉为官学的年代,“内圣”之学昌盛,学者们游谈心性,鄙于言“利”。颜元以其深沉的历史使命意识,力图重建“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体系。通过对前人思想批判的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功利思想。他的功利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功利学当中,可谓是一中庸之作,不偏不倚,求“利”而不忘思“义”,强调的是一种“义中之利”,即合理的“利”。  相似文献   

8.
杰里米·边沁的刑法思想植根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功利主义为指导,边沁并不将刑罚作为遏制犯罪的最主要措施,而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刑事立法理论体系.他发展了孟德斯鸠、贝卡里亚等人提出的罪行相称原则,使之具备了实在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内涵.因而说边沁是与培根并驾齐驱的创造性天才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陈亮不仅是永康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以其学术成就和个人努力为浙东学派及其理论学说的创立发挥了重大作用。陈亮倡导的功利主义学说促进了南宋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清代经世致用之学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当今道德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它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基础,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人民利益的崇高性、全面性,是对传统的义利观的提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论与效果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其中深刻阐释了人的生成性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本位的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更是凝聚民心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回归人民本位的唯物史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与实践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战略奠定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未来社会问题时坚持了三个基本的原则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反对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20世纪的社会主义者由于对上述原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因此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后果.重温这些原则,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就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强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就业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解读科学发展观,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清醒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一发展观理论的本质、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统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具有普世性的关于发展的根本理念。同时,它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革和当代价值研究的纵深推进,唯物史观的创立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钥匙,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从实践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开辟了发展和创新哲学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开辟了实现和发挥哲学功能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的指认,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本身的源发性阅读,并借助于同传统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深入比较,笔者以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人类自由解放道路的探求,其核心则是唯物史观。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本身,科学地重构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唯物史观使这一理想变成了科学。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党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社会关系的改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诸方面,探究唯物史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