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必须遵循的理论逻辑,它内在地强调了所有“现实的个人”能够通过自由的劳动实践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彰显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现实表征,呈现出丰富优质的物质生活,表现为真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多元充实的文化交流,体现出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秉持并贯彻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基于红色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构,既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内在诉求,又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的重要内容与价值维度。此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构建的历史潮流中关于人的真正解放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占据、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辩证统一,以及在批判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权等诸多层面加以展开并彰显出时代内涵,而正确引领、牢牢占据红色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主阵地,对于当下重塑社会美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将成为执政党开启未来奋斗新征程中再创辉煌的基本遵循与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富有时代价值的幸福思想。研究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思想对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世界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思想是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在着重两个"牢牢把握"的视域下,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探讨两个"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内在关系,在总结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基础上分析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生成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正确处理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其胜 《科技信息》2006,1(9):40-41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方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现实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发展中美好生活建设面临诸多生态困境。为此,必须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以建设美好和谐社会,倡导先进生态文化以汇聚强大精神力量,落实生态生活理念以提升生态道德水平,履行中国生态责任以构建世界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核心体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使命的本质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客观要求,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共产党宣言》全文不到两万字,由7篇不同版本的序言和正文组成.革命精神、批判精神、自由精神、解放精神是《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对于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人的本质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价值取向,沿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方向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在逻辑起点、理论内容、价值取向上超越了西方传统人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革和当代价值研究的纵深推进,唯物史观的创立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钥匙,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从实践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开辟了发展和创新哲学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开辟了实现和发挥哲学功能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极富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他提出的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法制文明成果,将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理性思考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强制之效力,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建立"民彝"之律法,确保人民之主权等珍贵思想财富,于当代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欣欣向荣、硕果累累,却难以有效给予人们多维度的生活关怀和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因而让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迫切的时代诉求。从理论建构、语言表达、哲学教学和回归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哲学向生活还原的实践路径,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大众需要的沟通和相互关切,让思辨哲学真正消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党的群众工作,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从事并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工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期、持久性工作。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践行公仆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 ,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它要随着科学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向前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理论创新 ,主要是根据 2 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社会的发展去丰富和发展上述那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是狭义的概念,特指“主流意识形态”,即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特征与特殊功能。转型期的特殊境遇对主流意识形态重塑批判建构功能、合法化功能及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强烈诉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旨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形式、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宣教方式及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