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择上杭白砂林场、建瓯水西林场为研究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地上碳储量估算,结果表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来估测本研究区内马尾松碳储量是可行的,且验证R2总体较高。其中,线性回归模型的R2达到了0.56,RMSE和rRMSE为12.71t/ha和27.24%,精度更高;选取冠层高度模型均值和峰度为碳储量估测模型的特征参数,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的R2达到0.78,β分别为0.71和0.38;研究区内马尾松平均碳储量集中在<30t/ha和30~50t/ha。  相似文献   

2.
在春季生长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典型区内沿水位梯度采集6种优势植物群落样品,进一步区分植物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根系,以及优势种和伴生种.通过测定群落不同组分的全碳含量和生物量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碳分配与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37.12%~47.30%,地下根系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24.32%~38.33%,地上部分大于地下根系.总碳储量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范围为229.29~581.37 gC·m-2,表现为灰化苔草群落最高,菰群落最低.不同群落物种的碳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灰化苔草和狗牙根地下根系碳分配远高于地上部分,虉草和芦苇则将更多的碳分配至地上部分,菰和南荻地上和地下碳分配较为均衡.碳储量在种间分配上主要集中于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省屯昌县枫木林场3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的槟榔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槟榔人工林地下部分0~100 cm土层中根系碳储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0~100 cm土层中,槟榔人工林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0~30 cm),且根系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表现为:成熟林(1244.26 g·m-3)>中龄林(993.26 g·m-3)>幼龄林(658.59 g·m-3);随林龄增长,根系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6.23 t·hm-2)>中龄林(4.97 t·hm-2)>幼龄林(3.57 t·hm-2).不同林龄槟榔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0~100 cm土层)分布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少,不同林龄之间土壤有机碳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其中,幼龄林的有机碳范围在2.64~21.65 g·kg-1之间,中龄林的含量范围为3.56~25.21 g·kg-1,成熟林的...  相似文献   

4.
在运积型高镉地质背景土壤中,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与稻米中镉含量高度相关。在成都平原东北部绵竹地区高镉运积型酸性水稻土分布区采集了20组土壤和稻米样品,研究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和镉在稻米中积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总镉含量为0.36~0.78 mg/kg,其含量与土壤中的钙、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6,P<0.05),表明镉和钙、铁元素来源于相同的物源区。土壤镉的活性比(AR)、生物富集系数(BCF)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R2>0.75,P<0.05),土壤中的钙和pH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6,P<0.05),因此土壤pH值与土壤钙是水稻土镉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镉积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中镉和稻米中镉的耦合模型,预估了控制稻米中镉含量满足国标限值0.2 mg/kg的土壤中镉的阈值。成都平原东北部高地质背景水稻土种植的稻米镉含量超标的风险较高,需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5.
激光雷达GLAS与ETM联合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大脚印激光雷达GLAS森林冠顶高度反演算法基础上, 建立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地上生物量神经网络反演模型, 制作了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总体上, 激光雷达GLAS森林冠顶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较高。森林冠顶高度针叶林精度最好(R2=0.692); 阔叶林次之(R2=0.5062); 地上生物量反演结 果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 在空间分布上与土地覆盖分布特征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6.
受光照或内源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和行为会呈现昼夜性的波动。为深入了解环境的光周期如何影响鳄蜥的日活动起始时间,于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苏醒睁眼时间及苏醒后初次活动时间与天亮、日出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鳄蜥苏醒睁眼在日出前完成,且睁眼时间与天亮时间(y=1.098 6x-0.070 0,R2=0.029 5;P=0.168)、日出时间呈线性关系(y=1.202 6x-0.491 1,R2=0.029 4;P=0.169),但相关性皆为不显著;2)鳄蜥苏醒睁眼时间与初次活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y=0.992 1x+0.115 1,R2=0.958 5;P<0.001);3)降水(有雨无雨)对鳄蜥睁眼时间、初次活动时间无影响(睁眼时间:F=2.033,P=0.159;活动时间:F=3.353,P=0.072)。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变化,选取广西横县镇龙林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林龄递增,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同林龄的同一土层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过熟林(16.82±0.23)g/kg > 成熟林(13.47±0.14)g/kg > 中龄林(10.91±0.38)g/kg > 幼龄林(10.74±0.14)g/kg,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04.92±18.08)t/hm2>成熟林(100.52±1.18)t/hm2 > 中龄林(80.25±5.34)t/hm2 > 幼龄林(80.23±4.54)t/hm2,且差异显著(P<0.05)。各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为土壤碳表聚现象,表层(0—20 cm)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表明不同林龄主要影响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表层的碳含量;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与乔木、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凋落物层现存量、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后两个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该结果为研究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尾松人工林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浙江省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摸清区域森林碳储量现状,为区域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温州市2018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马尾松林、其他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硬阔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10种主要类型的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以及30个调查样地的实测数据,用平均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有机碳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8年,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1.70 Tg, 其中乔木层18.46 Tg,灌草层1.55 Tg,凋落物层1.02 Tg和土壤层60.67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2.60%、1.89%、1.25%和74.26%。温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23.81 t/hm2,其中乔木层27.98 t/hm2,灌草层2.34 t/hm2,凋落物层1.54 t/hm2和土壤层91.95 t/hm2,土壤有机碳库为植被有机碳库的2.88倍。乔木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是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占全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96.86%。乔木层碳密度最大的是柏木林,达到46.06 t/hm2;阔叶混交林碳密度最低,为20.50 t/hm2;土壤层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柳杉林,达到136.97 t/hm2;最小的为其他松木林,为49.38 t/hm2。不同林分生态系统碳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柳杉林碳密度最大(185.42 t/hm2),最低的是马尾松林(83.34 t/hm2)。各组分碳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凋落物层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层碳储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P<0.01),说明土壤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各组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碳密度。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鄱阳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泗洲头、常湖池以及蚌湖季节性淹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湿地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苔草(Carex spp)和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基于DNDC模型模拟和预测不同湿地植被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mSOC)动态变化,估算土壤碳储量和CO2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研究区不同典型植被下的mSOC动态变化,δRSME<30%,R2>0.9.敏感性分析显示:影响mSOC动态变化的敏感因素是初始土壤有机碳和黏粒含量.常湖池、蚌湖和泗洲头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6.71、17.12和11.47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 738、66 090和21 174 t,常湖池具有较大的碳储量.苔草、南荻和芦苇平均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1.96、21.86、15.98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33 928、62 933、166 458 t,苔草固碳能力巨大.基于DNDC模型模拟预测表明:在未来120年内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将呈稳定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米槠林为研究对象, 开展氮添加实验。采用4个氮添加梯度(CK, N50, N100和N150, 分别表示氮添加0, 50, 100和150 kg/(hm2·a))模拟自然氮沉降变化, 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添加对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 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两种不同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 N100和N150处理分别使土壤POC含量显著上升110.7%和147.9% (p1 = 0.024, p2 < 0.001); 土壤MAOC含量则随氮添加量升高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际波动呈单峰式, 且在不同观测时间内, 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通过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拟合方程计算, 得到2018—2020年CK, N50, N100和N150样地土壤呼吸年均碳排放量分别为1205.31, 1191.56, 1287.56和1128.61 g C/m2。其中, N50样地与CK样地无显著差异, N100样地显著上升6.82% (p<0.001), N150显著下降 6.8% (p<0.001), 即N100可以促进土壤呼吸年碳排放, 而N150对土壤呼吸年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近年来喀斯特高原山区刺梨种植空间格局变化与地形土壤的影响,以盘州市为例,对影像采用目视解译、地学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取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特征,引入RS和GIS技术手段详细研究了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海拔、地貌类型和城市分布的影响,通过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两期监测数据,直观地看出盘州市刺梨种植主要在除中部以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盘州市刺梨种植空间分布面积占比情况和种植面积增加区域的占比情况均与全市的坡度分类面积占比规律一致,其坡度类型占比最大为缓陡坡,2017年和2019年刺梨种植空间分布主要在缓陡坡类型,2019年相比较2017年在各个坡度等级种植面积均有增加,在缓陡坡类型刺梨种植增长量占比最大,刺梨种植面积占比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为70~200 m范围内;③盘州市的土壤pH平均值约为5.98,为适宜种植刺梨的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含量主要为丰富和极丰富范围值,有效磷的含量较低,但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丰富程度符合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老芒麦地下根系数量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田间表现优异的3份老芒麦(E.sibiricus)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老芒麦地上分蘖数与不同土壤分层中的根系重、根系长及根系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下根系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以期获得老芒麦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化.研究结果表明:0-10cm土层内的根系分布及根长对老芒麦地上分蘖影响最大;X16老芒麦品种0-10cm土层内的地下生物量最高,根系分布、密度、根长与其它2个品种差异性显著,地上分蘖株也最多,达到525株/m,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保护现有人工林碳贮量以及开展科学的森林经营活动,已成为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陆地碳汇的重要措施。【方法】以川东华蓥33年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3种目标树密度(H1.100;H2.150;H3.200株/hm2)经营方式,研究目标树经营后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变化。 【结果】与对照林分相比较,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各器官)、林下层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层碳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碳贮量生长量分别为15.65%、18.70%、16.59%,均高于HCK(对照林)的13.4%;目标树干、枝、叶、根和全株碳贮量生长量平均值较一般树高出66.04%、51.25%、52.09%、48.81%和38.67%,各器官碳贮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根系>树枝>树叶;林下层碳贮量变化除草本层为H2>H3>H1>HCK,其余层次皆为H3>H2>H1>HCK;土壤层碳贮量为244.86 t/hm2,占林分总碳贮量76.44%,但土壤表层(0~5cm)碳贮量占土壤层(0~40 cm)的45.52%,并呈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的趋势;马尾松林碳库空间分布为土壤层(0~40 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粗木残体层。【结论】目标树经营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且经营密度为150株/hm2的马尾松林碳贮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市按建成区密度(体现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递增梯度选取3个公园为采样地点, 每个采样地点选取草坪、乔木林和荔枝林3种植被类型采集土壤样品, 同时以远郊的梧桐山人工林为对照, 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碳、氮、磷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城区各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和pH值都显著高于远郊人工林, 并高出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城区各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及细根生物量都低于远郊人工林。城区土壤磷含量高于远郊人工林, 呈现明显的富磷化特征, 特别是荔枝林土壤的富磷化现象最严重。土壤碳、氮浓度与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表明城市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氮含量的限制。与此同时, 城市植物的细根周转和输入能够有效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表明, 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和细根生物量受现有植被类型和建成区密度(人为干扰)的共同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 种植草坪可以较快地积累土壤表层碳和氮, 而荔枝林更有利于土壤深层碳和氮的积累, 同时, 对于城区乔木林应该减少枯枝落叶的清理以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各分室能量现存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现存量集中分布在活有机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占植物群落总量的79.61%,这一点与热带森林相类似.土壤亚系统中有机质是森林群落环境能量现存量的主要贮存库,占整个地面及地下死有机物的94.73%.地面凋落物仅占全部地下死有机物能量现存量的33.98%,地下死根的能量现存量占66.02%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研究荒漠化逆转地区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耕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了0.510g/kg,0.161kg/m^2,10.78Gg.这表明自然植被恢复、人工种草、退耕还草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措施能显著提高荒漠化地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根冠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 用根冠比(R : 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 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 : 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1)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35.3, 775.2g·m-2,不同草原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6.6、133.4和196.7 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1.0、688.9和1385.2g·m-2。(2) 研究区3种草原类型的R : S差异较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 和草甸草原R : S中值分别为6.7、5.3和5.2,总体上,内蒙古温带草地的R : S为6.3。(3) R : S与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含水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应用皇竹草改良退化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盐碱土和污染土上种植皇竹草试验的监测,探讨其在退化土壤改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皇竹草能直接种植于盐碱土中,并能显著降低盐碱土的pH值,可溶性盐以及Na的含量亦显著下降达25%左右.经客土后,皇竹草能在污染土中正常生长,其对重金属微量元素Zn、Mn、Fe、Cu等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退化土壤改良试验还显示,皇竹草能明显改善其土壤肥力,并获得可观的生物产量.因而,皇竹草可作为退化土壤改良的优良植物种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