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通过对铜排质量投诉信息的统计分析可知,划伤、擦伤、凹坑和色泽不均匀等表面缺陷是铜排产品质量投诉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生产过程中铜排表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进,产品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某钢铁企业的热轧带钢生产实际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间的隐含关系,进行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工艺参数的特征提取,建立热轧带钢产品缺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非平衡数据集进行平衡处理可以提高样本预测精度;采用CART与C4.5相结合的方法比单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同时根据特征的高相关与低相关特性,将互信息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于特征选择,可以提升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效果.在以上三种改进策略下,热轧带钢缺陷的识别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软胶囊滴丸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的建模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AHP)的二级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软胶囊滴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性能要求和影响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因素,给出软胶囊滴丸产品的二级层次结构质量指标体系和操作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获得以工艺参数为输入,以各二级质量指标为输出的软胶囊滴丸生产过程质量子模型;然后,用AHP确定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建立软胶囊滴九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二级软测量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钼粉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几种普通钼粉性能的后续处理方法,同时就钼粉质量对后续加工产品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后续产品质量的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宽度精度是衡量热轧中钢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对于热轧而言,提高宽度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分析了热轧中影响钢带宽度精度的各因素,并在实际生产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热轧生产实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国内高精度铜及铜合金带材表面的质量状况,提出表面物理缺陷和化学缺陷及其概念,描述了带材表面各种缺陷的形貌特征,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介绍了目前铜带表面质量控制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及表面缺陷量化等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表明,高精度铜带表面质量中起皮、划伤、擦伤和凹坑等表面物理缺陷是产品质量投诉的主要原因,而影响铜带表面质量的因素众多并贯穿于生产的整个过程.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提高各工序的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同时精细管理、细心操作、采用缺陷量化检测手段是控制表面质量及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鲜及新鲜切割果蔬产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新鲜切割果蔬产品生产中产品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从种植到加工各阶段的危害尤其是微生物危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此类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FM-150仿形磨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加工各种薄脆性复杂外形产品的设备,如手机、手表玻璃屏幕等.仿形磨床的常见产品质量缺陷因素有工件破裂、形状不准、精度不合格等.对于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定性分析,常采用因果分析法,但无法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由此建立了仿形磨床的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产品质量缺陷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冷轧产品的表面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决定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要想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就要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冷轧薄板生产过程中板带表面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催化剂2.5万以微球装置由于生产过程除渣设备内部结构设计制造和制安角度的不合理,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完善以及储存产品罐体材质的选型为碳钢而非不锈钢等缺陷因素,导致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设备频繁损坏故障影响长周期运行,成品过滤系统不能完全切除大颗粒杂质致使物料中带料渣及罐体锈渣等质量问题.本论述针对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磙筒筛设备局部进行改进、移位,对不合理的工艺流程持续优化完善等,不断总结和摸索实现了设备长周期运行,解决了成品带渣、废渣中部分物料回收问题,达到了彻底改善外观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圆盘剪的内部结构和剪切功能,分析了铜带材裁剪和分切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提出了改善措施.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过对刀刃侧间隙和重叠量的调节,刀具和刀垫的合理选配及生产现场的品质控制与规范操作,主要缺陷可以得到有效克服,产品质量可控,质量水平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工序成材率,获取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质量监测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复杂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多个质量特性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对产品的生产质量产生影响,由于质量特性的数量较多、有些特性的关系是耦合的,因此准确诊断出异常变量是研究的难点。为了高效、准确的诊断出异常变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基于改进网格优化的PCA-SVM多元控制图均值偏移诊断模型。在模型训练之前,使用主元分析(PCA)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数据维数和提取数据特征信息,再用改进网格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VM)的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优化的SVM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训练时间更短,且拥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横切线的工艺特点对全线进行了跟踪区域划分,并由此划分跟踪层次.确定了全线跟踪功能的总体方案、横切线跟踪设计思路、数据流,采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物料状态描述方法对物料跟踪过程进行管理.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设计出横切线全线跟踪系统,并给出程序流程.设定参数采用逐步下达方式,解决了无法两卷带钢同时在线的问题,若不投入使用探伤设备,采用某厂同样工艺流程,预计年产量提高11%,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生产应用表明,该跟踪系统可靠、准确,没有出现钢板信息丢失问题,实现了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棒材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芯部孔洞及裂纹等孔隙性缺陷影响产品质量问题. 通过引入相对密度来间接表征轧件内部呈弥散分布的孔隙性缺陷,利用体积可压缩刚塑性有限元法模拟轧制过程中棒材芯部相对密度变化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轧制工艺对轧件芯部孔隙性缺陷压合的影响情况,得到相应的变化规律. 将该研究结果应用于某钢厂棒材轧制工艺参数制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验证了所用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对半导体成品率进行预测分析可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缺陷问题是导致半导体成品率损失的关键因素。因此,考虑晶圆缺陷聚集特性和数据嵌套性,研究了一种密度聚类与多水平逻辑回归相结合的受缺陷限制的成品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密度聚类算法获取晶片缺陷模式类型;将在线缺陷数据在晶片水平进行整合,作为多水平逻辑回归模型的输入参...  相似文献   

17.
热连轧生产过程中,短行程是控制轧件头尾宽度的重要手段.为提高短行程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短行程自适应策略,以短行程关键坐标位置为优化变量并建立目标函数,使用单纯形替换法对目标函数求解,得到了最优宽度补偿曲线,进一步对短行程关键参数进行平滑处理,实现了对短行程曲线关键参数的优化过程,提高了轧件头尾的宽度控制精度.本优化策略已成功应用于某热连轧生产线,实际生产数据表明,采用自适应优化策略之后轧件头尾与中部稳定段的宽度偏差控制在2.0 mm之内达到了90%左右,提高了宽度控制精度,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门声品质成为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品质的关键因素。以提升某自主品牌SUV关门声品质为目标,开展声品质心理声学参数与主观评价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关门声品质的心理声学参数主要包括响度、尖锐度等;利用声学定位技术定位影响关门声品质的主要声源,结合噪声源位置,对车门关闭过程存在的多次碰撞提出改进方案;利用小波分析技术、心理声学分析方法以及主客观相关性评价结果验证整改方案的有效性,从而获得一整套基于声学定位技术的关门声品质改进设计方法,为全面提升自主品牌SUV整车品质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埋地管道的基于应变设计和评估中,准确和可靠的拉伸应变能力(TSC)预测至关重要。国际管道研究理事会和可靠能源系统中心等研究机构提出的多种TSC预测模型均不适用于具有腐蚀缺陷的管道。鉴于此,本文基于经全尺寸管道拉伸实验验证的广泛参数有限元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腐蚀管道的TSC预测模型。在所提出的模型中,根据TSC与影响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一个缺陷几何因子函数以描述腐蚀缺陷尺寸(缺陷深度、宽度和长度)对拉伸应变能力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有限元结果相比,所提出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78%;与实验测试结果相比,模型的最小和最大预测误差分别为3.68%和24.51%;模型的预测范围可以满足应变设计地段腐蚀管道实际安全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