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模态综合技术和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300型采煤机摇臂的动态特性.先将结构分成二个子结构,然后采用固定界面法求解,最后将所得结果与用结构程序GIFTS计算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超晶格薄膜的热传导性能,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周期长度固定的超晶格薄膜,界面热阻在总热阻中的比例和导热系数同周期数无关;当超晶格薄膜的膜厚不变时,导热系数将随着周期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超晶格薄膜晶格常数的不匹配,使其内部发生明显的几何形变,这种变化关系也愈加复杂,同时周期长度的增加,平均界面热阻也随着增大,揭示了界面热阻不仅取决于界面层的物理条件,而且也与构成的介质内部形变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建立在固定的交错网格上隐式追踪界面的Level Set方法来计算有自由面的流动问题.在计算中求解了两种互不相溶流体的N-S方程.所参考的算例是瞬时溃坝问题,计算结果和实验观测基本符合,表明Level Set方法在液体自由面数值模拟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NSRL光电子能谱实验控制软件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实验的软件.软件对光束线的控制由罗兰圆模式改为DRAGON模式[1],光通过率提高2~3倍.软件不仅可以做以X射线枪为激发源的X射线激发谱(XPS),还可以做以同步辐射光为激发源的能量分布曲线谱(EDC)、固定终态谱(CFS)和固定初态谱(CIS).软件使用图形的菜单界面,可视化操作,运行稳定,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激波与不同形状界面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数值研究了激波与不同形状界面相互作用下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发展.数值方法采用自适应的非结构四边形网格来精细刻画界面的演变.在激波Ma=1.2,界面内为sR气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激波与矩形、三角形以及椭圆界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并对比了这3种形状界面的波系、涡量和界面演变.结果表明,在激波作用下,不同形状流体界面的波系结构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波系的形状以及发展两方面.此外,各种形状界面涡量的产生、分布和大小也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各种形状界面演变过程也有一定差异,因此不同形状的流体界面引起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有不同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下用低能量Ar^+轰击MOS电容器肾面,能改善iO2-Si系统的界面特性和击穿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轰击时间的增加,固定电荷密度、界面态密度和漏电流减少,高场击穿的比率增大,然后这些参数变化平缓并开始呈恶化趋势。轰击能量为550eV和束流密度为0.5mA/cm^2时的效果比在350eV和0.3mA/cm^2时的好。  相似文献   

7.
从子结构方法(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出发,导出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位移响应灵敏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只需对降阶方程和各个子结构进行处理,即可实现灵敏度分析的降阶,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优化设计开辟了途径.实例计算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界面重标度方法,精确求解了两个半无限单原子晶格链在耦合处晶格振动的界面态,首次获得了界面态存在条件的精确解析式.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只能存在一个界面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光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后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但并不产生垂直于轴向的裂缝,表现出优化界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用粉浆浸渗-层叠热压工艺制得了9种不同组元热失配的复合材料.用金刚锥显微脱粘法测得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研究了组元间不同热失配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热先配愈大,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愈高,两者之间存在着近似的指数关系;轴向热失配对界面强度影响则较小.用热残余应力对界面强度影响的计算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两者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产业规划中经济分析模型的复杂化特点,从减少模型库冗余性的角度,提出5条模型库设计原则,区分部件模型与执行模型,以可执行文件为部件模型形式,以数据序列描述执行模型,通过代数式数据化和执行模型数据化,增强了关系数据库的知识表达能力,改善了模型的可读性,并给出了混合型模型库管理系统的逻辑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随机因素对单一预测模型影响,建立更符合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的模型和方法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以原始沉降数据、经三次样条插值和经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处理的数据为样本值建立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3种预测模型,将每种模型的3种情况的预测值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每种模型对样本处理的优势方法。以每种模型的优势方法为单一模型,建立基于IOWHA算子的组合模型,该组合模型按照每个时刻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的高低对最优权系数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沉降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时刻的数据作为最后一组样本值进行预测时,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以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等时距处理的数据为样本值预测效果更好,灰色Verhulst模型以原始沉降数据为样本值预测结果精度更高。求解基于IOWH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的赋权系数时,GA比使用MATLAB的非线性优化的工具箱的求解方法更为可靠,得到的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的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HIMS研究团队基于物理机制清晰的Green-Ampt模型,提出了新的GAF模型。从理论上通过GAF模型可以直接推导出LCM模型,以及SCS-CN模型,并证明了LCM模型是GAF模型的高精度幂指数近似,而SCSCN模型是GAF模型的倒数线性近似解简化;通过对GAF模型解析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参数SCS-CN修正模型,使之包含了雨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更多地应用于可视化展示,一直没能深入到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当中,很难直接进行岩土工程专业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将岩土BIM模型转换成计算模型的渠道。通过数据转换,研究岩土工程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建立BIM模型与计算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决这一难题。考虑岩土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根据等效刚度法,研究计算驱动的岩土工程BIM模型的概化方法。针对岩土BIM模型的数值计算功能需求,聚焦计算网格剖分环节,基于开源TetGen程序,对BIM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发展面向数值计算的BIM模型网格剖分技术。进一步,建立四面体网格模型与计算模型的信息一一映射关系,实现BIM软件与岩土工程通用数值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信息交换,打通了复杂岩土BIM模型向计算模型转换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岩土BIM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评价和不断提升三维地质模型的质量,在明确研究区研究目的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个关键指标,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准确权重,并且依据研究区开发阶段及地质资料数量和质量制定合理的标准,利用实际模型与标准进行对比,得出各个指标的实际得分,通过低分项找出模型的不足,最终经过累计得分定量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满足微观交通仿真需求角度分析了仿真数据模型建模的要点,建立了包括基础路网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和交通需求模型在内的微观交通仿真数据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中,信号灯分配通行时权,信号灯组描述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交通需求模型由交通小区和OD矩阵组成,交通小区定义OD矩阵的起终点,OD矩阵定义路网上的出行量。以VISSIM为例,研究该模型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数据转换生成VISSIM仿真模型,论证了其用于数据提取和交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形态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包含度和集合间大包含度包含关系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变精度形态学模型.该模型与经典形态学相比,在使用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且经典形态学只是该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将其用于图像去噪和边界提取,验证了该模型的灵活性,并且所得效果明显优于经典形态学算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文题所述模型。该模型由宏观动力学模型和流动模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由间歇发酵实验获得,后者则用理想流动模型及其组合来近似。基于这些模型,文中就连续发酵系统的进料基质浓度、进料流量和流量分配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单、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模型,并且将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应用到模型计算中,形成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全系统循环分布参数模型。将建立的模型在C++环境中运行,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充分利用了分布参数法和PID控制算法的优点,与传统集总参数法建立的模型相比,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其中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模型的模拟制热性能系数(COP)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1%;加入PID控制算法后,提高了模型的运算速度,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模型循环迭代5次就达到了收敛。  相似文献   

20.
A hybrid model of a subminiature helicopter in horizontal turn is presented. This model is based on a mechanism model and its compensated neural network (NN). First, the nonlinear dynamics of a sub-miniature helicopter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linearization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s on a trim point, the linear time-invariant mechanism model in horizontal turn is obtained. Then a diagonal recursive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model error between the mechanism model and the nonlinear model, thus the hybrid model of a subminiature helicopter in horizontal turn is achiev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model has higher accuracy than the mechanism model and the obtained compensated-NN has good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