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复合浸出剂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慧琴  欧阳克氙  饶国华 《江西科学》2005,23(6):721-723,726
研究了采用新型复合浸出剂来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浸出剂浸取稀土浸出率高于单一浸取剂,能减少某些非稀土杂质元素的浸出,浸取后的浸出剂经提纯后能反复使用,而且这种新的稀土浸出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便宜、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过程中,孔隙比为影响浸矿效果和矿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探索不同孔隙比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强度特性变化,选取6组重配比的稀土矿样,对不同孔隙比矿样进行了直接剪切实验,探讨孔隙演化对矿体抗剪强度的作用规律,揭示孔隙比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不同孔隙比非饱和稀土矿对应着不同的剪切强度,基于试验数据发现剪应力与剪位移呈"类抛物线"变化,并建立了孔隙比与抗剪强度指标的关系模型.机制分析认为,随着孔隙比的增大,结合水膜效应逐渐弱化,粒间接触点数目也随之减少,使矿体抗剪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现象,探讨了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的解吸与再吸附机理,分析了原地浸析采场稀土离子再吸附产生的原因和不恰当的注液方法对原地浸析采矿的影响,并介绍了解决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分类的稀土矿开采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燕  何国金  曹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9):5590-5596
原地浸矿法和池浸法/原地堆浸法(非原地浸矿法)是江西省稀土矿开采常用的方式。以江西省定南县为研究区,根据稀土矿开采方式和特点,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结合纹理信息、面积大小及上下文关系等特征,对研究区2010年的ALOS影像进行稀土矿开采地的信息提取,有效区分了原地浸矿法和非原地浸矿法开采区,且两者的总体精度高达85%。并采用回溯法提取了2001年的稀土矿开采地的信息。最后根据稀土矿区分布图,对稀土矿开采现状以及2001—2010年的十年开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可为该区域及相关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一直采用落后的池浸生产,浸出率低.本文研究以连续水平真空带式过滤机为浸矿设备的机械化浸出工艺,结果表明:带滤机浸矿,适应性强,浸出率高、处理能力大、生产成本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优于池浸生产.应用带滤机浸取离子型稀土矿的工艺是一条合理开发和利用稀土资源的有发展前景的机械化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6.
离子吸附型稀土尾矿中残留的大量硫酸铵浸矿剂随雨水淋滤进入周边环境,可造成矿区及周边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本研究通过实地采集稀土矿区土壤,开展室内一维土柱实验分别模拟浸矿过程和淋洗过程,并建立Hydrus-1D模型,评价该模型对稀土矿浸矿和淋洗过程的模拟性能。Hydrus-1D模型的弥散度的率定值为0.5 cm,浸矿与淋洗过程的Kd的率定值分别为0.07 cm3/g和1.2 cm3/g;在浸矿过程模拟中,4个观测孔模型的R2为0.95~0.99,ERMS为1.3~6.8 mmol/L;淋洗过程的R2为0.93~0.98,ERMS为0.2~1.6 mmol/L;Hydrus-1D能够较好模拟浸矿和淋洗过程中NH+4的迁移行为。示踪实验中Cl-穿透耗时为30~90 min;浸矿实验中,4个观测孔达到吸附饱和耗时为60~150 min;淋洗实验中,4个观测孔的NH+  相似文献   

7.
混合岩离子型稀土矿床在赣南分布广泛,其结构构造及稀土配分与花岗岩存在差异性。就浸取效果对赣南某混合岩型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取浓度做了柱浸试验,并且对不同浓度浸矿剂所需的浸矿时间及所浸出的母液浓度等浸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该矿山的稀土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尹敬群  付桂明  万茵  田君 《江西科学》2012,30(5):574-578,616
详细评述了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液提取稀土方法,包括草酸沉淀法、碳酸氢铵沉淀法、沉淀浮选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液膜分离法及微生物吸附法等。草酸沉淀法因沉淀剂有毒、成本高,已被淘汰。碳酸盐沉淀法因沉淀剂无毒、成本低,成为目前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方法,但仍存在氨氮污染,面临新挑战。对于溶剂萃取法和微生物吸附法等非沉淀提取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符合绿色化学发展趋势,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为解决离子型稀土矿用原地浸析法开采时母液收集难的问题所采取的水封闭工艺.阐述了水封闭工艺原理、模拟试验,并全面分析了在矿山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下,原地浸析采场实施水封闭工艺的要领.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离子型稀土矿用原地浸析采矿开采时进行室内模拟浸析试验的原矿样采集与加工、试验装置、试验内容.论述和分析了试验情况.得出了对该类矿山的原地浸析开采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冕宁稀土矿硫酸分解制取混和稀土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稀土矿分解温度与时间、矿酸最佳比例、浸出温度与时间等参数,与现有硫酸法工艺比较,具有明显的节能、易于生产控制、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三则1.根据国家计委稀土办的要求及省稀土办的通知,我院已组织参加江西稀土行业“九·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我院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离子型稀土矿控速淋浸工艺》已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中期评估,专家们对该工艺的先进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离子型稀土矿为例,通过对矿体赋存特征和采矿工艺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浸矿液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再对采取措施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截渗措施能有效防止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运用化学分析,XRD,SEM,DT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稀土氧化物对B矿的晶体性质及其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的掺入可细化B矿晶体,同时有利于高温型C2S晶型稳定,并可有效阻止β型C2S向γ型C2S转化,加入适量稀土氧化物可显著提高B矿水化活性及其浆体强度。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就地破碎溶浸采矿法的前半部分的工艺过程和矿块结构参数与传统的采矿方法 (如留矿采矿法 )有相似之处 ,同时考虑到从事这个采矿方法研究、设计和生产的不少技术人员比较熟悉传统采矿法 ,允许本文运用两类方法对比 ,讨论就地破碎溶浸采矿法的优点及矿块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确定原则及与传统方法的不同点 ,同时重点阐述了这个新采矿法的三个结构参数特点即矿块的封闭性、淋浸系统的覆盖性及集液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广东平远花岗岩风化壳及其稀土成矿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竹细塘和神背岩体为例,研究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风化壳及其稀土成太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剖面发育层状结构,自下而上,碎屑矿物减少,粘土矿物含量增加,活动组分(K2O,Na2O,CaO)减少,稳定组分(Al2O3,Fe2O3,TiO2)增加,风化壳中稀土分布总体上保持原岩特征,但各风化壳层中铈负异常均增加,铕和负异常消失乃至出现正异常;全风化壳的中下部稀土最为富集,稀土分布型式也变化最大;在全风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以液—液萃取法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NH_4)_2SO_4浸出液中提取稀土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含RE_2O_33g/l的稀土浸出液,以P_(204)(二2-乙基已基磷酸)为萃取剂,以5N盐酸为反萃液最终的富集液可达到130g/l左右,此液经过浓缩蒸发可得到固体氯化稀土结晶。  相似文献   

18.
甘肃范家坝铀矿地质特征及未来开采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家坝铀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复式花岗岩体东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控制,矿床为典型的淋积型铀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条件等问题的研究,提出未来矿山采用原地爆破-地下溶浸工艺开采.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冕宁稀土矿硫酸焙烧后的浸出液萃取转型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萃取转型有机相为HAC-煤油体系,转型条件为:水相酸度为pH=4.0;稀土离子水相初始浓度为0.1M;萃取时间大于5min,用3MHCl溶液作反萃液,制得了稀土氯化物和氧化物产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富铈稀土对碳钢热浸镀铝合金组织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土含量为0.1%.0.5%范围内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热浸镀层组织均匀,当稀土含量超过0.5%时扩散层厚度明显减小,稀土含量0.3%的热浸镀层具有最好的组织,并且在酸性介质腐蚀条件下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含0.3%稀土的热扩散层的耐腐蚀性比纯铝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