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DSC、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考察不同聚合度PVC及其改性后的力学性能,确定高聚合度PVC(HPVC)为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体,并认为同动脉硫化法制造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丁二酸系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种新系列丁二酸多元醇聚酯,并用它合成出耐酮类溶剂的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聚酯多元醇结构、多异氰酸酯种类、扩链剂种类及合成工艺对聚氨酯弹性体机械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聚烯烃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动态,报告了利用笔者研制的新型相容剂制成性能优良的弹性体过程和测试结果,讨论了其影响性能的有关参数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新型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及其浇铸弹性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桂芳  崔纲 《应用科技》2001,28(5):40-41
介绍了一种新型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性质、结构及其浇铸弹性体和弹性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程度直接影响着弹性体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等 ,Krause理论对—(A-B)— n 型聚合物较为适用。文章综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理论、影响因素以及与主要性能的关系 ,介绍了微相分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纤维品种,用量,温度等因素对HDPE/SBR热塑性弹性体流动性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rω下尼龙纤维增强热塑性弹性体ηα最大,比弹性体ηα提高近一个数量级。聚酯与玻璃纤维增强缠性体ηα则属中,随聚酯增强弹性体用量增加,ηα增大,随温度升高ηα下降,斜率增大,非牛顿性增强,表现出聚酯纤维对温度的敏感性玻璃纤维增强弹性体表现出对r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Pluronic F127、柠檬酸和1,8-辛二醇的一步熔融缩聚反应制备得到了可降解的生物弹性体聚(1,8-辛二醇-柠檬酸)-co-F127,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静态水接触角、体外降解、单轴拉伸试验、血小板黏附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F127质量分数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127被成功引入到了弹性体网络结构中,它的引入降低了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弹性体的亲水性和体外降解速度,而且其水溶胀性表现出一定的温敏特征,同时,弹性体在湿态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而且血小板黏附和溶血试验也表明弹性体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橡胶和羰基铁粉制备了有场和无场作用下的磁流变弹性体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有场制备还是无场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在施加外磁场后,其承载能力和刚度都有所提高,但有场制备弹性体的可调范围要大于无场制备的弹性体,其综合性能要优于无场制备的弹性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硬段质量分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表征了加工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工艺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其平衡转矩随着加工温度和转速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加工工艺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工温度和转速的提高使其拉伸强度降低,而延伸率则随着加工温度的提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MWPVC)/聚甲醛(POM)/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防老剂品种和用量,炭黑品种和用量,增塑剂品种、共混温度,共混时间,加料顺序等因素对三元混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1.5份防老剂MB对HMW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防护效果最好,加入15-60份半补强炭黑时,拉伸缩强度提高40%-56%,撕裂强度提高46%-89%,耐溶剂性能显著改善;HMW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适宜的共混温度175-180℃,共混时间5-7min.  相似文献   

11.
ABS/PBT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BS/PBT合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用其应用。对AKS/PBT合金及其增容、增韧体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用PBT去改性不同牌号的AFS,在不加相容剂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好性能的ABS/PBT合金,但其合金性能受加工条件的影响较大。用相容剂对ABS/PBT合金增容后,能显著提高其性能,且合金体体系相分散好,形态结构稳定。加入弹性体对ARS/PBT合金体系增韧,弹性体与相容剂协同增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聚己内酯(PCL)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00)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具有优良动态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并将聚氨酯弹性体用于制备免充气轮胎。研究了预聚体NCO(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和软段分子量对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体NCO质量分数为6.0%,分子量1 000和2 000的PCL质量比为15∶10时,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最佳,此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25℃,常温下硬度为85.0 A,拉伸强度为49.21±2.39 MPa,断裂伸长率为(679.26±17.16)%,循环拉伸弹力恢复率为89.96%;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此弹性体的储能模量为17.5 MPa,损耗因子tanδ仅为0.167(25℃)。将该配方制备的弹性体用于制备免充气轮胎,所制备的免充气轮胎通过了轮胎耐久性测试,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助剂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酯POL-2016、聚醚PPG-330N、异氰酸酯MT、MDI-100LL、交联剂乙二醇、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物法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研究了在MT/MDI-100LL体系中各种助剂的用量或种类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固化剂TMP用量的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先升后降;而回弹性先稍有降低后升高,扯断伸长率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当固化剂TMP的加入量为A组分中多元醇质量的1.5%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好.发泡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回弹性先剧烈下降,当用量大于2%时又略有上升或下降缓慢.泡沫稳定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和回弹性均升高,扯断伸长率也稍有升高.催化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下降而工艺性能提高,因此应控制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电弹性体功能材料是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电场活化聚合物,特别适于针对低频、大变形的能量源而发电的场合。本文依据介电弹性体薄膜材料的结构特征,讨论了介电弹性体材料发电的基本机理,通过实验,分析了发电过程中弹性体材料面积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为介电弹性体材料在发电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索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共聚醚聚氨酯热塑弹性体材料。实验证实在适当的软硬段比例,此弹性体具有一般聚氨酯弹性体的优良性能,但不存在软段结晶,且成本相对较低。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此种热塑弹性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MWPVC)/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HMWPVC/POM/N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HMWPVC/POM/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POM/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HMW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HMWPVC/POM/NBR(10/10/80)三元共混弹性体的tgδ-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8℃,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氯乙烯/氯丁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反复加工特性。体系通过多次挤出和多次返炼后其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是一种完全可以回收理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硫化改性剂和废轮胎胶粉制备了全胶粉弹性体.讨论了改性剂用量、炭黑用量、加工工艺及加工助剂对全胶粉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硫化改性剂用量为2份;炭黑用量15份;加工油用量小于2份,可以得到较好性能的全胶粉弹性体,拉伸强度达7.9 MPa,断裂伸长率为315%,超过了再生胶的国标(拉伸强度6 MPa).同时对全胶粉弹性体的微观形貌及断裂行为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含流体夹层阻尼复合板隔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无限大弹性体和粘弹性体的波传递理论,对水下和空气中含流夹层的弹性-粘弹性阻尼复合板的隔声性能进行了研究,即具体处理了4阶方阵与2阶方阵之间的转化问题,避免了方程奇异。通过计算得到:水层厚度的增加使结构传声损失增大;软质阻尼材料能明显改善结构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20.
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SRB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通过性能测试和Hobbs理论预测,研究了单一组分相容剂、二元复合相容剂和交联度对HPVC-SBR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相容剂和动态硫化均可明显改善HPVC-SBR共混物的性能,但动态硫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