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北京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人口增加,建设和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用水也迅速增加。目前全市年供水4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7亿立方米。地下水过量开采,严重超过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1980年以来,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达40亿立方米。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储量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以及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4)
正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广大地区,地下水是珍贵的优质水源,甚至是部分地区的唯一水源。尽管地下水会经过地壳的充分过滤,但污染依然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含水层中。而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要花费惊人的代价才能修复。如果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就是生生不息的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度开采、肆意污染,地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我国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质污染等一系列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我国地下水问题,采取相关地下水保护管理战略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樱梅  石小蒙  姚瑶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57-I0057,I0056
进入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在地下水的长期开发过程中,人类只重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忽视了其生态环境价值,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引发了地下水超采、生态系统灾变、地质环境失稳等严重的问题。地下水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急剧恶化趋势,使其失去健康状态下的资源供给、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维护地质环境稳定等功能,最终危及生态系统健康。本文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和污灌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媛  王国锋  郑江  刘奕  胡丽珍  万文盛 《江西科学》2021,39(5):810-815,833
为摸清某污染地块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及风险,在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地下水条件背景分析、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地下水流模型构建、地下水水质模型构建等,评估了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调查表明,污染地块内地下水污染物主要为氨氮、锌、铅、砷、镉、镍,其中镉污染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为67.7%.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不具有饮用水途径,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不存在暴露途径.经模拟预测,在不考虑吸附和化学反应时,地表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时间小于21 d.在仅考虑对流弥散作用,不考虑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吸附与化学反应时,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速度约0.8 m/a.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需求和环境管理要求,确定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风险管控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V类标准,其修复/管控范围为整个污染地块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7.
杨倩  马陈宜 《科技信息》2012,(22):410-410
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部分。为迅速了解地下水水质状况,防止地下水水质污染,要定期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对地下水污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变化趋势,进行水质污染预报。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进行资源评价,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地下水模拟功能的地下水信息系统。将集成系统应用于北京市密(云)怀(柔)顺(义)盆地的地下水评价中,并对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计算表明,该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强,可以作为备用水源地。将GIS与地下水模型集成,在改进建模方式、提高建模效率、改进模型可操作性等方面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探抽水试验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山区地下水排泄量的计算、孔隙地下水评价中数值模型的应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时间序列问题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量等在水资源评价中都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深井回流充气工艺,它兼具充氧和除铁综合性能的新型工艺形式,能改善含铁地下水的过滤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井回流充气稳定期的概念,建立了深井回流充气系统中氧量的平衡关系.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处理中、高量含铁地下水的推荐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采用χ—射线衍射方法测试了井内铁泥和成熟滤料表面滤膜的成分和形态,分析了"充气"和"过滤》两过程中的除铁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0个测站1952~1987年和上海近115年1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冷、暖冬的500 hPa环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同热带OLR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冷(暖)冬伴随OLR负(正)距平,并同在印尼—菲律宾上升、赤道中太平洋下沉的Walker环流的强弱振动有密切关系。冷(暖)冬同强(弱)Walker环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首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成岩-成矿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区内月山铜矿田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两类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因联系等。  相似文献   

13.
安庆石化总厂废水排放口下游3000米以内主要受石化总厂废水的污染。1985年5月中旬,对这一江段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本文主要采用藻类总数,藻类种数,多样性指数和硅藻指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结合指示生物法对这一江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是:此江段尚未达严重污染程度,随着流程的增长由乙型中污逐渐减轻为微污。  相似文献   

14.
云南巧家-石屏盆地早震旦世的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下段冲积扇-大陆人山-砾质辫状河沉积,中段曲流河沉积及上段砂质辨状河沉积。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拗陷及晚期萎缩回升3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干堤增高培厚工程中填土压密问题,在大量的室内外试验与测试的基础上,对填料的颗粒组成与压密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修正了最优含水量的估算公式。当填料中粉砂粒含量较高时,峰值干密度附近含水量的容许变化范围较小,最优含水量较低,易被压密;而当粘粒含量较高时,则相反,且必须在较大压实能量的间歇作用下,方可取得较大的干密度。  相似文献   

17.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环境中的活跃因素——水进行改造与利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又相互的适存造成了环境生态条件的变化。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的中、下部,随着建国以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河北的水环境起着剧烈的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灌溉面积,改造了盐碱地,同时引起咸水区的缩小。但是,随着地表与地下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等。因而,从环境变迁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中区马家沟组五4段白云岩类型多样,文章重点研究了泥微晶白云岩类和粉细晶白云岩类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白云岩的成因,认为泥微晶白云岩为准同生期超咸水白云化成因,粉细晶白云岩为成岩早期混合水白云化成因。并根据白云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分布讨论了各类白云岩的储集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扬子地台北缘中段中上元古界中金银矿床的硫、铅、碳、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银洞沟Au-Ag-Pb-Zn矿床、许家坡Au-Ag-Te矿床和白岩沟Au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为混有少量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变质流体;东沟坝Au-Ag-Pb-Zn重晶石型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皆具多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交互带是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界面;是河水和地下水耦合的中心;在河水和地下水发生动态交换的过程中,交互带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本文在介绍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详细介绍了交互带的探测技术方法,包括原位和非原位探测的技术和设备;并提出了目前交互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河水和地下水交互带边界的确定、交互带野外采样和原位探测的方法、交互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交互带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