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RAPD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和在动物遗传育种的应用,并探讨了RAPDR技术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FLP、RAPD、AFLP、SSR、ISSR等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林木遗传资源研究、DNA指纹图谱研究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4种木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枝术对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 folia),粗枝木麻黄(C.gluc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aina)和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8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1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9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18条,占总扩增条带的46.09%.对扩增出来的690条DNA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属(Casuarina)的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其中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遗传距离特别小,为0.19;而异果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的滨海木麻黄与其他3种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麻黄之间的亲缘关系与血清学和化学分类学的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木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2个随机引物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共检测出248个位点,其中有104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1.9%;其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L为0.0657,平均相似系数S为0.9343,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0.2829.通过与其他一些鱼类的RAPD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估,文中同时就人工繁育及鱼类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鳙鱼人工繁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40个随机引物对湖北荆州和广西昭平的两个鳙鱼(Aristchthys nobilis)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鳙鱼人工繁殖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55和0.9797,Shanon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1和4.954;以所得RAPD数据分析为基础,对鳙鱼人工繁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对鳙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银杏主要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44个银杏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为手段,利用5个标记所产生的16个多态位点绘制这44个银杏栽培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对这44个栽培品种进行了区分,并结合RAPD分子标记对该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SSR所估算出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1.730 7,0.410 1和0.596 3,而RAPD所估算出的值分别为1.573 5,0.333 1和0.497 9,说明该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技术在估算银杏遗传多样性时较RAPD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秋茄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研究温度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其抗冻机制.文章同时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不同纬度地区秋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2种方法均显示3个居群分为2大支:西门岛和象山港两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首先聚为一类;漳江口和象山港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因此单独为一支.由于温度的原因对引种的秋茄进行了筛选,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8.
百合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百合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动态.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直至目前的分子水平.对形态、染色体、同工酶、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等4种分析方法在百合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研究百合遗传多样性时,可将几种检测方法综合使用,扬长避短,建立快速有效的综合方法,从而加速百合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9.
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品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0个RAPD引物当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2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1.18%,从1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具多态性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2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0.21%.对RAPD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运用Nei指数法,计算出10个大蒜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和0.32.根据这两种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生物学分类地位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稳定性上,ISSR优于RAPD,且ISSR比RAPD能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RAPD和ISSR两种标记可用于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RAPD标记在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RAPD原理,对DNA谱带的数据分析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列举了几种常用于RAPD产物分析的软件包,探讨了几年来RAPD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分类、物种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在物种起源和演化上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展望了RAPD在濒危物种保护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挑战。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开发、生态保护、物种丰度、基因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并面临以下新的形势与挑战:(1)生物多样性科学已成为联系生物学各学科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综合交叉研究领域;(2)人类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交互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3)观测监测网络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平台;(4)长期、持续和更广泛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向;(5)先进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手段;(6)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正成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最后,根据国际研究进展与特点提出了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样地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显著性如何检验,C.R.Rao给出了一种APDIV方法,但在生态学的工作中,常常由于采样作不到个体随机而造成多样性指数及其分配的估计有偏,本文给出一种可减少偏性的APDIV的刀切估计法,并报告应用于长白山土壤动物螨类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和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探索自然生态规律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认识生态交错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其特征、结构、功能及其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方法,结合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总结了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当前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面(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的进展,讨论了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鄂东大别山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东大别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该区有维管植物195科663属1 461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24.27%和全国总种数的5.25%,属国家特有、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4种,有苔藓植物30科64属143种.已知该区有陆生脊椎动物26目65科208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31.04%和全国总种数的8.09%,其中有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1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该区自然植被类型有10个植被型,52个群系.该区不仅动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复杂,而且经济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7.
瑞利衰落信道下多跳无线信道及其分集系统的误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无线中继的概念。研究了多跳无线信道及其2个简单的多跳和多路由分集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下。分别导出了这些系统再生和非再生中继时BPSK平均误码率。数值分析和仿真表明。在多跳信道和多跳分集系统中误码率随跳数的增加而下降;多路由分集系统随路由数的增多性能有较大改善。比较了非再生中继性能在低信噪比时优于再生中继,在高信噪比时两者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18.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粮食产量和粮食增长速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指出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实现区域产需平衡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继续增加投入是粮食稳定增长的关键性环节;高产低速和低产低速区粮食增产潜力较大,应作为近期投资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摆脱目前常用的基于特征模体来识别超家族的方法,引入单个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亲疏水性质)及其在氨基酸序列中的分布特征参数(分段的方法),利用最小离散增量算法对属于同一结构类的不同超家族进行了识别,总预测成功率令人满意.选取了全α类、全β类、α β类、α/β类中的各4个超家族分别进行了识别.对全α类的4个超家族,se lf-cons istency检验和jack-kn ife检验可达83.0%,81.2%;对全β类的4个超家族,两种检验均为80.9%;对α β类的4个超家族,两种检验总成功率最高分别为88.6%,88.0%;识别α/β类的4个超家族时两种检验的结果分别为69.3%和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