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千百年来一直以饲养驯鹿和森林游猎为生。他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生存条件以及特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适合于他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兽皮文化。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学校进行了调查,通过回顾该校从1952年成立到2007年9月与其他学校合并的经历,展示了一所民族学校的生命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鄂温克族,其世代传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下鄂温克族三种方言使用情况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梳理,试图对鄂温克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我们探析文学与音乐关系的一个范本,小说的四个部分恰似一部标题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使用音乐法则逐步深入地描绘了鄂温克人的家园被侵占的悲剧,演奏出以"家园何在"为主题的苍凉乐音。从人与自然的微小冲突到猎民与侵略者的斗争再到山内文明与山外文明的对抗,乐曲中不协和的和弦越来越多,最终鄂温克人被迫离开家园,这引导每一个现代人反思文明的进程,我们该如何解决人类与自然、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独立坚守与妥协适应之间的矛盾?《额尔古纳河右岸》成功地运用交响乐结构道出了一个沉重的世界性话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满-通古斯语民族,大都有过使用驯鹿的经历,也曾将鹿作为重要神灵崇奉。自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驯鹿丧亡殆尽之后,鹿崇拜也随之衰亡。鹿神的消亡尘封了一段满-通古斯语民族萨满信仰的重要历史。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不久,随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整体生态移民,狩猎—采集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悄然消失了。这一文化变故,不仅对于当事民族来说是头等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系统来说,也应该具有不小的震动。通过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经济类型的当代变迁、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吉登嘎查鄂温克族猎民村弃猎转牧三个个案的调查,展现出狩猎经济文化类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猎民目前的困难处境,并探讨成功弃猎转牧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原始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课题之一。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使之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其萨满文化与造型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探索,具有较高的比较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裴枫 《科技信息》2012,(28):150+149-150,14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词汇则是一门语言中最为活跃、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因素;因此,网络时代西班牙语语言的变迁最显著的反映则体现在西班牙语词汇的变化中。本文从网络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西班牙语网络词汇的分类、来源以及特点,并阐述了针对网络词汇应有的态度,以利于人们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对西班牙语更好地掌握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英语委婉语突破传统的使用域,在历时性,语域和语用目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种开放性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兼用第二种语言有双语型及多语型之分,即有的只兼用一种语言,有的兼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型的民族在不同语言的习得中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民族杂居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婚姻习惯制约多语兼用的特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直接影响多语兼用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萨满初论     
“萨满”一词的本义通常被解释为“因兴奋而狂舞不息的人”,这种解释并不是通古斯语族各族自己的看法,它也没能道出萨满的主要宗教特征。萨满一词在满、锡伯、鄂伦春、鄂温克语中,其词根的基本意思是“知道”、“知晓”。在对上述各民族的萨满史诗及神话的考究中,可以看到无论在宗教生活或世俗生活中,萨满曾是“最能通达神意的英雄战士”。而女萨满作为北方民族童年文化的代表,曾起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从女性角度讲述的鄂温克人民族志,以女性为中心,翻转了男性视角小说中的许多设置,构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从深层次看,这部小说并未挑战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小说人物形象模糊、机械,真实感不足;从写作技术角度看,这是因为独白的叙述方式挤压了辩论的可能性,纵容了作者单一理念的实施,而作者对鄂温克生活经验的隔膜,则导致了粗线条概述、无意义重复、素材拼贴等弊端。  相似文献   

13.
陈蓉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1-134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关系密切。英语词汇、谚语中保留有很多西方轻视和压迫妇女的痕迹。这一性别歧视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中性别歧视语存在的诸多表现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女权运动对性别歧视语的影响,号召人们特别是女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来逐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差异性存在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使用汉语或母语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夹杂母语思维的汉语,或者完全用母语创作,或者运用母语汉语混杂的混语。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汉语文学两种主要创作方式的文学特征,认为作者用母语文化的思维,转换为汉语的表达方式,这种差异性形成了跨语际的书写实践,指涉不同语境、文化之间意义的获取与变迁。  相似文献   

15.
敖鲁古雅驯鹿鄂温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许多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生活以及由此发展而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尽管这中间常常包含着某种自然崇拜思想,但其中的一些观念却符合当今所倡导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生态保护和文化多样性角度来说,都是值得珍惜和保护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拓跋鲜卑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的影响,对33例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和多尺度分析等方面,对拓跋鲜卑和四个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蒙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多态性方面,拓跋鲜卑表现为与北亚类型具有相似性;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亲缘关系上,拓跋鲜卑首先表现出与鄂伦春人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蒙古人、鄂温克人,再次是达斡尔人.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市、阿荣旗、鄂温克、新左旗四县的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法,对以上四个贫困旗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制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驯鹿(Rangifer tarandus)也称角鹿,是偶蹄类、鹿科动物中最奇特的一种,雌雄都长着一对美丽的珊瑚状大角。驯鹿怕热耐寒,被毛密厚,是典型的环北极型的动物。驯鹿长相十分有趣,角似鹿非鹿、耳似马非马、体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在许多文献中都把它称为“四不像”,其实真正的“四不像”是麋鹿。在我国只有大兴安岭西北部出产驯鹿,这里生活着我国唯一的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词(euphemism)在社会生活中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的.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遇见各种各样的委婉语词.委婉语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委婉语词有时代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构词法还是应用面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