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余学院光伏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结合新余学院光伏专业实际,探讨工学结合"双导师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当前高校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校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2+2"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程伟 《科技信息》2013,(15):78-78,168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背景下,探索导师制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协调,发挥双导师制在培养学生基于双元制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践表明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导师制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依托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构建了科学合理、成熟完善的"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专业选修课模块,以导师制模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琳 《科技信息》2012,(11):222-223
CDIO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从工程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随着时代和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中国民航特色专业的交通运输专业,迎来了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痼疾,建立更加适应现代民航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期。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指导,将四个教育和实践的训练环节与放行评估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以期建立"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培养对象的专业底蕴,缩短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6.
杨晓云 《科技资讯》2013,(23):181-181,183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在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该实践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校企合作"双辅导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调研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柯小霞 《科技信息》2009,(30):36-36
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导师制是以设计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方案,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为教学理念,是加强交流,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古光甫  巴世光 《科技信息》2010,(10):I0198-I0198
天津职业大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共同探索"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  相似文献   

9.
陈锦勇 《科技信息》2011,(10):215-215,217
机电工程系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2010级"工学班"实施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模块课题制,学生学习任务驱动,双导师制等手段和方法,培养了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一线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继践行导师制育人模式。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学院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及遇到的几个问题,对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下,依托校园和产业基地,构建融教学、生产、研发、生活为一体的"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内设计工作室"与"校外创业工作室"两条腿走路。"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中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专业定期的人才市场调查,对园林行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并结合园林生产的季节性要求,为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构建了"三学段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训—顶岗实训"三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化学专业本科生为例,从专业特点、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导师教学与科研需要,以及社会需求等几方面,浅谈在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曰芹 《科技信息》2010,(30):I0205-I0205
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是我们学院的发展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深地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思想引导,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系通过精心论证和设计,在学院实行"教育教学部"的理念指导下,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积极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部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实施双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双能力人才培养为例,根据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主要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校内外实践环节建设、课堂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要环节的构建途径,以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杜娜 《科技信息》2011,(20):206-206
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断挑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方面",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值得借鉴的。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院采取"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应对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瑶 《科技咨询导报》2014,(23):163-163
近年来,校企合作这一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模式,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种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同样有益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该文关注大连商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职教集团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专业引领,从"校园合作"内容、"校园合作"机制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经验,对IT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零五化"的人才培养思想,通过实施"2.5+1.5"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需求。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实施"721"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根据本科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以及社会需求的不同进行分类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导师制是三大教育模式之一,该文初步探讨了如何利用导师制提高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计算机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探索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类型,结合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提出了"分层次按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从创新类课程设置、"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基金、以比赛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学业导师制、认证创新实践学分和开办创新实验班等方面"多轮驱动"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