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早期流传于藏区的主要外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藏式佛教雕塑风格的形成原因及造像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代(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创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因恰逢佛教在雪域复兴的黄金时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也因此迎来了西藏艺术史上最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瑰丽时期。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艺术范式、艺术理念、艺术精神,更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西藏美术的许多特点对后来的西藏艺术有直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的田野调查为依据,结合历史材料全面展现藏区天葬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指出今日藏区的天葬与原始野葬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在遗体处理的手法方面更多地继承了苯教的仪轨,但在精神层面更多显示出了佛教所倡导的轮回观。因此,单纯用“苯教教义说”或“佛教教义说”来解释天葬的起源均是片面的。天葬的起源其实是佛苯在高海拔的特殊环境之下互动的结果,提出“佛‘含括’苯的佛苯互动说”,对天葬起源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学学报》2014,(1):191-192
论青藏高原天葬的起源与演变轨迹——基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的田野调查 文章以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的田野调查为依据,结合历史材料全面展现藏区天葬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指出今日藏区的天葬与原始野葬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在遗体处理的手法方面更多地继承了苯教的仪轨,但在精神层面更多显示出了佛教所倡导的轮回观。因此,单纯用“苯教教义说”或“佛教教义说”来解释天葬的起源均是片面的。天葬的起源其实是佛苯在高海拔的特殊环境之下互动的结果,提出“佛‘含括’苯的佛苯互动说”,对天葬起源进行了新的解释。(叶远飘,《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佛教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进一步分析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形式与手法、起源题材的广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而展示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吐蕃时期,汉传佛教在诸多因缘下正式传入藏地。汉传佛教传入藏地后通过几个阶段及几个不同形式的传播,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藏传递孝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要正确认识佛教在藏区的现实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宗教法,促进宗教人士汲取现代文明等。而提高宗教管理者的素质和宗教人士的思想文化水平,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宗教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玄宗时期 ,在皇帝的尊崇下 ,道教盛行一时 ,尽管佛教因此而受到打压 ,但由于宦官势力的庇护 ,佛教仍然在唐代社会中居有重要的地位。从这一时期佛教与道教之间的斗争 ,为我们深入研究中晚唐的社会政治矛盾及唐王朝衰败的原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初传与道教初兴时期,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相互竞争、排斥而又相互吸收、融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期佛教与道教争论的几个问题及二者的相通之处来研究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试析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文章对于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类型、贡道、贡期、朝贡者身份及朝贡人数、朝贡物品及赏赐等方面剖析,揭示明代藏区土司朝贡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藏区的传统宗教形态、藏区的农牧文化以及藏区的民间习俗入手,分析了这一高原地区僧俗民众的建筑色彩应用及服饰色彩特征,探讨了藏区色彩形态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两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阶段,当时的佛教活动中心北方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南方则在建康,而邻近洛阳的颍川郡(主要集中在郡治许昌)也有数位高僧的驻锡和游锡。高僧的佛教活动对颍川郡乃至中原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两晋时期,许昌几易胡汉政权之手,政局不稳严重阻碍了高僧硕德在该地区传法弘教,故对此时的佛教活跃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6.
佛法东流后,地域性的佛教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佛教在中土的整体弘展进程。山东佛教形成规模源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僧朗及其僧团的建制与发展,而其所在地泰山亦成为山东佛教的影响中心。泰山佛教的起源与发展除了僧朗的贡献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潮,泰山本土信仰,道教思想,以及羊氏家族的尊崇都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佛教在泰山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能够埋根于此并且延绵至后世而能兴盛。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多民族交往团结之路。佛教的传播途径,尽管不局限于传统的丝绸之路,但佛教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入和发展线路,其实也主要是顺着丝绸贸易往来的商路进行并逐渐普及深入的。历史上,佛教在东北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构成了东北亚文化圈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促进了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与民族团结。及至今日,佛教仍然是东北亚国家交流的一条"黄金纽带"。  相似文献   

18.
从佛教的传入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三个历史时期探究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确立“广行招谕”的治藏政策,先在甘青藏区用兵,以此为立足点,继而广泛招抚藏传佛教各派高僧来朝输诚,同时派遣使者招谕吐蕃各部,尤其重视已归附的藏区首领、内地的佛教高僧参与入藏招抚。对前来归顺的藏族各部僧俗首领,视其原职务地位高低予以相应的封授。上述治藏方策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大于实际管理意义,但也存在着与藏族地区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不相吻合的憾缺。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是我国禅宗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唐代禅宗初现,此时期出现对于中国禅宗乃至佛教拥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著作。宋代则是禅宗统治中国汉传佛教的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下,研究中国禅宗寺院建筑的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