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用混凝法处理高残渣钻井废水效果较差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实验总结出混凝剂的投加量与钻井废水的总残渣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高残渣钻井废水处理效果的方法—稀释法和分级混凝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混凝-SBR法处理含油废水,通过实验考察了物化混凝阶段最佳混凝运行务件,探讨了生化阶段不同曝气时间、污泥质量浓度、温度及pH值务件对系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盐质量浓度对系统活性污泥质量、有机物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产原毛表面各种污染物的特点、分布状态及其去除过程,提出了原毛表面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四个阶段:润湿阶段、溶胀阶段、快速去污阶段和慢速去污阶段;原毛表面污染物可分为附着层、混凝层和结合层。各层污染物在纤维表面附着状态不同、结合形式不同,因而各污染物洗涤难易程度和去除机理各不相同.结合层污染物较难去除,洗涤时针对结合层污染物特点需采用特殊工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分析了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膜过滤及生物氧化法在去除有机污染物中的重要作用,为选择合适的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处理混凝剂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是对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混凝处理效果往往决定着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处理费用及最终出水水质。本文主要对混凝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混凝沉淀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影响因素、成本等的讨论,提出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城镇污水厂最经济、有效、实用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强化混凝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处理效果,以长春市东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强化混凝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混凝特性。结果表明,PACl和PACS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 mg/L和50 mg/L时,浊度去除率分别为74.87%、95.52%;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两种混凝剂对TP的去除率逐步上升,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61%和85.45%;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后,相比于混凝剂的单独混凝,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UV254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68.57%;Zeta电位表明,PAC的投加不会影响混凝剂的水解聚合过程,PACl相比于PACS拥有更强的电荷中和能力,而形态研究表明,PACS由于SO42-的引入,拥有更高的聚合度,吸附架桥和卷扫网捕作用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晋阳湖富营养化,对湖水进行了采样、分析;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l)对晋阳湖水中藻类的混凝去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阳湖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hemical OxygenDemand)、总磷(Total Phosphorus)、总氮(Total Nitrate);COD含量均值为81.5 mg/L,总氮含量在2~4 mg/L之间变化.晋阳湖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藻华.混凝对该水体中藻类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不同碱化度的混凝剂除藻效果不同,碱化度为1.5的PACl混凝除藻效果最好,当混凝剂投量为15 mg/L时,藻类去除率达93.75%.混凝处理控制富营养化时,混凝剂种类和投量不能以浊度去除率为唯一标准,而应参考除藻率等要求,使用适当的混凝剂和较大的投量.  相似文献   

9.
混凝/吸附预处理对超滤膜过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和吸附两种方法预处理模拟微污染地表水,研究了不同水样的污染物指标与超滤膜污染的关系,分析了颗粒物特性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吸附能够有效降低水中有机物浓度,但是对于浊度去除效果不明显;混凝对于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但能明显降低水中浊度. 混凝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膜通量,但吸附对膜通量没有影响. 不同水样的膜污染指数与浊度及溶解性有机物(DOC)的相关性拟合表明,膜污染指数与浊度性相关性较好,与DOC相关性较差,水中浊度物质是试验条件下膜污染的主要物质;0.01~1.20μm的胶体和颗粒物是造成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同时,浊度物质造成的膜污染指数具有良好的累积性.   相似文献   

10.
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并通过色谱-质谱对原污水、混凝沉降后水、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后水中的可分析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一般化学混凝沉降只是通过絮凝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有机污染物总量和种类均降低很少;氧化偶合絮凝法通过催化氧化协同絮凝吸附,不仅使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使有机物种类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用稀土数据对岩溶学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典型喀斯特洞穴粘土沉积物中的稀土淋失量与沉积环境中的水动力条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该洞穴由潜流洞向水面洞演化过程中,因水动力条件变化,水量和流速由大变小,其粘土沉积物中的稀土淋失量也相应由大变小。稀土淋失量主要为铈族稀土量的损失,钇族稀土变化不大.各个样品的稀土分布模式完全一致,且以铈族稀土为主,基本上没有发生分异。这些特点表明:洞穴各个演化阶段的粘土沉积物的物源地相同,且搬运距离不远。样品的稀土解析实验和稀土水解实验表明,稀土主要呈类质同像存在,次呈离子吸附态存在。沉积和淋滤为弱酸性至中性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钻井废物特性的基础上,选用水泥基和石灰基两种固化体系,以烟灰、蒙脱土为添加剂进行固化试验。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钻井废物,重金属格和COD的浸出量都降低了95%以上,产物稳定性好,从而能减少它时环境的污染。文中还讨论了影响固化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采样对毕节城区固体生活废弃物的物质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同时以ICP-MS对采样场的浸出液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发现地区固体生活废弃物的浸出液中元素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大的径流迁移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美舍河上、中、下游底泥进行取样,测试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pH、容重、比重、含水率)、营养参数(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污染物(苯并α芘、总氰化物;锌、铜、镍、镉、总铬、铅、汞、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中Cd<8,RI<150,属于无污染水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上游底泥中金属镉和铜、中下游中锌和镉高于其它重金属。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美舍河底泥可做种植土壤利用,底泥浸液白菜种子三天发芽率为84%,86%和80%,与种植土壤浸液发芽率相当(84%)。  相似文献   

15.
新型复合絮凝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和重金属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际工程条件, 在实验室考察3种化学调节剂(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一种自配的复合絮凝剂(S003))对实际污染河流底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 使用PFS和PAM处理后, 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4.77%; 用S003处理后, 泥饼的含水率为52.67%; 与PFS和PAM相比, S003处理的脱水速度更快, 具有更好的除浊效果。S003优良的脱水效果主要是由于其含有的无机成分的骨架作用和有机成分的桥接作用, 使底泥形成多孔结构的大絮体, 加快底泥沉降速度, 提高了底泥过滤性能。此外, 受污染的疏浚底泥经S003固化后, 固化体中Cr, Cu, Zn, Ni, 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减少55.8%, 92.1%, 89.2%, 61.4%, 34.2%和56.3%。研究结果表明, S003对底泥具有高效的脱水作用和重金属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峡上游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分布及稳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梁滩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监测断面39个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进行了测定,同时选取其中五个底泥样品,利用纳米铁粉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并通过XRD分析对其稳定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梁滩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Pb、As、Zn、Cd、Cr等重金属的污染,其中As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了土壤背景值的110倍。添加纳米铁粉稳定化试剂后,As、Zn、Pb、Cr、Cu、Hg等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XRD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铁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由游离态转变为稳定态是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光卤石沉积改造后的次生钾石盐表现低溴高铷的特征, 对认识由光卤石淋滤去除氯化镁形成钾石盐的钾盐矿床具有指示意义。以矿区ZK0707钻孔的下盐层(含矿段)为研究对象,对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地球化学进行分析研究。光卤石中微量元素Br、Rb、K含量及Br×1000/Cl系数的变化指示成盐卤水经过了阶段性的浓缩和淡化过程。下层盐由下至上依次为石盐岩-光卤石岩-钾石盐岩-石盐岩,与卤水蒸发浓缩的顺序相反;钾石盐岩直接沉积在光卤石层之上,且钾石盐表现低Br高Rb特征。推测巴根钾盐矿床沉积成矿模式,光卤石沉积后,通过下部盐背斜塑性流动,抬升,发生了沉积改造,光卤石在陆相水淋虑作用下生成钾石盐。因此,陆相水(裂隙水)的输入在成矿卤水演化和沉积改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粉煤灰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堆积在灰场,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扬尘、重金属浸出等现象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及地下水。为解决上述问题,尝试采用熔融固化技术对粉煤灰进行处置。实验研究了粉煤灰的熔融固化特性、熔渣的利用以及设计了以煤为燃料的粉煤灰熔融联合余热发电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熔融固化技术可以实现粉煤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以及熔渣的资源化利用。Aspen模拟结果表明余热发电能够有效地降低粉煤灰熔融处置的成本,熔融固化技术是粉煤灰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硫铁矿区废渣堆对周边农田造成的影响,系统采集了川南某硫铁矿废渣堆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样品共61件,测定其重金属(Cr、Ni、Cu、Zn、Cd、Pb、As、Hg)的含量,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进行源解析,并借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等方法评估土壤污染风险水平.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Cr、Cu和Cd含量超过国家相应标准,且Cr、Cd、Pb和As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56、1.40、1.45、2.89倍;Ni、Cu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而其它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150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砂岩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以新疆某铀矿为对象,利用搅拌浸出和柱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应用.实验中采用10 g/LH2SO4溶液作溶浸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P.搅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提高铀浸出率,在表面活性剂P的浓度为10 mg/L时其铀浸出率最高,达到92.6%.柱浸实验表明,加入10 mg/L表面活性剂P时矿石渗透系数可提高28.8%,铀的浸出率可提高32%而达到85.79%.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浸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了铀的溶解和提高铀浸出率.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可以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