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乌蒙山黔西地区二叠系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55%)、辉石(±35%)与少量玻璃质(±7%)、磁铁矿(±3%)等组成。为深入探讨二叠系玄武岩的岩石成因,对其13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玄武岩具有高TiO_2(平均4.22%)、Al_2O_3(平均13.06%)、Fe_2O_3(平均4.59%)、FeO(平均8.85%)、MgO(平均4.39%)、CaO(平均6.97%)含量,低SiO_2(平均49.30%)、Na_2O(平均2.67%)、K_2O(平均1.42%)和P_2O_5(平均0.47%)含量的特征,Mg~#值介于19.63~41.89。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明显右倾特征,轻重稀土分异不显著,具弱负Eu异常,δEu=0.81~0.9;岩石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Ba、Sr、P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高的La/Sm(3.33~6.62),低的(Th/Ta)_(PM)(0.61~1.33)与(La/Nb)_(PM)(0.96~1.22)。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套玄武岩属于晚二叠世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组分,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深入探讨了贵州乌蒙山区及领区二叠系的成岩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浙西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发育有典型的鲍马序列,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与二叠系协调变形,其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西北逆冲的冲褶席(duplex)~ 为特征,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含煤陆相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土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对浙西北地区早中生代造山作用的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二叠系及其与三叠系界线的划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在该区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地层划分成果及当地使用习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古地磁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三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综合划分与对比。结果将新疆北部二叠系分别称下、中、上统,与中国南方及国际标准的3个统对应;中二叠统对应于瓜德鲁普统,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290~265 Ma),中、上二叠统界线在中二叠统塔尔郎组上部,上二叠统与三叠系界线在上二叠统锅底坑组内;中二叠统分布于准噶尔盆地中南部、吐哈盆地北部和三塘湖盆地南部。结论建议将大龙口、锅底坑、塔尔郎沟、照壁山剖面和跃进沟剖面分别作为北疆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以其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岩性油藏而闻名。随着马岭油田长3、长6、长7和长8等含油层位的陆续发现,可靠的石油地质依据支撑三叠系油藏合理开发和建产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沉积相、生储盖组合、运移条件和圈l司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研究后认为,该油田三叠系具有六个基本的石油地质特征,且油藏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塔里木油田的大量勘探资料,通过野外露头、钻井、测井、2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内二叠系火山岩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了火山岩测井-地震综合识别模式,精细刻画了盆地内二叠系残余火山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盆地内二叠系残余玄武岩覆盖面积约为2.46×105 km2,盆地内二叠系残余流纹岩覆盖面积约为4.04×104 km2。由于盆地内北部和东部二叠系大范围缺失,盆地内二叠系火山岩原始喷发面积和喷出量可能远大于残余量。该研究对塔里木二叠系大火成岩省的进一步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从缝合线特征描述入手,分析塔河油田缝合线的成因及其油气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缝合线可分为3种,即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研究区缝合线有压实、压裂和压溶3种成因类型,其中顺层缝合线以压实成因为主,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以压裂成因为主;压实缝合线或压裂缝合线是形成压溶缝合线的基础,而压溶缝合线是压实或压裂缝合线的延续;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合线比基质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为油气生成的有利场所,同时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也有利于提高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地区贵州罗甸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凝块石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学描述,区分出斑状、层状、枝状和网状4种中型构造。凝块石所具有的沉积构造特征和岩石学统计数据表明其形成于潮下带沉积环境,其中,斑状和层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低的深潮下带,而枝状和网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高的浅潮下带。18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显示Hindeodus parvus带内部海平面逐渐降低;Isarcicella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早期,海平面降到最低,之后海平面开始升高。通过与其他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对比发现,全球普遍存在二叠–三叠纪之交的海平面下降,而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H.parvus带、I.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在古特提斯洋范围内可以广泛对比,可能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野外露头和钻、测井资料中湿地沉积的观察对比研究,结合现代湿地的特征,从沉积学的角度对湿地进行定义:"一种地形平坦,地面常年潮湿,可有很浅积水(水深通常小于2 m),被繁茂植物广泛覆盖的沉积环境",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湿地分为两类,即沼泽湿地(或称沼泽)和湿原湿地(或称湿原),并对湿原湿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相关相类型的对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原湿地沉积物为灰色-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等,富含植物化石,有机碳含量高,电阻率测井曲线呈小锯齿状,数值介于纯泥岩和砂岩之间;古代湿原湿地与河漫滩沉积、湖泊沉积的区别标志在于沉积物颜色、岩性、植物化石、电测曲线等方面;湿地外围部分主要发育泛滥平原,且主要为河漫滩,湿地的边缘部位主要发育湿原,而中心部位发育沼泽;正确区分湿原湿地与湖泊沉积有利于正确恢复古地理面貌和气候演化,正确评价盆地的油气潜力及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大量的野外露头剖面考察,结合岩心数据及地震剖面,在鄂尔多斯盆地识别出典型的震积岩并对其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延长期构造活动比较活跃,发育大量的震积岩,典型的震积岩构造有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布丁构造、球-枕构造等,建立了盆地延长组震积岩垂向沉积序列;通过对震积岩发育的空间和平面分布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对断控型矿体主成矿阶段开展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断控型矿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Na Cl-H_2O型、CO_2-Na Cl-H_2O型,其均一温度为90~315.6℃,主要集中在120~180℃,其中中温主要集中在200~240℃,盐度为0.35%~12.85%,主要集中在1%~7%,密度为0.803~1.030 g/cm~3。通过软件计算得出断控型矿体成矿流体压力为26.4~64.2 MPa,平均为42.3 MPa,换算成矿深度为1.0~2.43 km,平均为1.6 km。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其成矿流体的酸碱度为5.5~6.2,氧化还原电位为0.084~0.324 V,氧逸度(lgf_(O2))主要集中于-45.07~-37.64。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弱酸性、相对氧化及低氧逸度的特征,并含不同程度的CO_2及少量的CH_4、CO、H_2S等气体。断控型矿体中CO_2-Na Cl-H_2O热液体系的减压沸腾可能是引起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断控型矿体和层控型矿体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水,流体运移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和少量的变质水的加入,成矿可能与深部隐伏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肥盆地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安参1井的钻探,发现了既不同于北淮阳型,也不同于淮南型的石炭-二叠系.通过对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的研究,认为是一套斜坡相-三角洲前缘沉积.结合北淮阳型石炭系和淮南型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特征研究,提出了石炭-二叠纪沉积期在华北地台南缘存在完整的沟-弧-盆体系的认识;同时根据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类型,结合地震﹑电法和平衡剖面恢复,认为合肥盆地的基底应该属于统一的华北型.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重磁等资料,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的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其岩石类型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相的分布受中心式火山喷发的控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围绕火山口呈环带状分布,将其岩相划分为3种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岩相分布模式,并结合该区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岩相对油气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发现火山沉积相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带。对预测盆地内其他次级断陷的有利潜山储层分布区,开拓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北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陕北三叠纪储集层特征,利用常规物性、压汞、沉积相等方法,分析了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3、长4+5、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物性、也隙结构、毛管压力曲线等特征。结果表明:其储储层主要由细粒-极细粒长石砂岩组成,填隙物含量3.0%~32.5%;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特点,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含油明显受控于沉积环境,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岩电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其识别标志.研究结果表明,湖泛层主要具有4方面的石油地质意义:①湖泛层具有在测井和地震资料上易识别和对比的特征,可作为湖盆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辅助标志层,对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具有一定辅助作用;②利用湖泛泥岩类型及其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不同时期湖水分布和演化规律;③借助湖泛层厚度沉积中心的分布和迁移,研究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认识整个湖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湖泛层作为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和盖层,其时空分布特征控制着油藏组合类型和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7.
勘探实践证实,车镇凹陷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物理模拟实验也证实,油气运移过程中,存在以断裂为运移通道和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两种油气倒灌类型。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断裂是油气倒灌的重要通道,而分子置换是油气倒灌的形成机制,其所形成的油气藏规模较小;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压力差是控制油气向下运移的重要动力,油气倒灌所需的最大压力取决于与其相关的砂体物性,可形成规模可观的油气藏。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为含油气盆地扩大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调节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一类重要的地质构造.综合地质、地震等分析资料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内存在真武吴堡断层同向类叠置型、真②断层内同向类叠置型、吴①断层内同向类共线型、汉留吴②断层间共轭反向类共线型4种断裂调节带类型.凹陷内同向类调节带易形成主水系通道,各种沉积扇体和鼻状圈闭发育,而且临近凹陷内生油中心,易于形成油气富集带,是油田的主要分布区;而共轭反向类调节带则位于凹陷内低幅凸起,其水系不发育,缺乏沉积砂体,远离生油中心,不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19.
宏观底栖藻类作为海相烃源岩中重要的生油母质类型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大型底栖褐藻海带的热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漫反射光谱、反射率测定等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系统研究了海带的热演化规律,从有机质成熟度、残余物成分变化和实验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讨论了海带的石油地质意义.发现海带在较高的成熟度条件下依然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其孔隙发育规律对研究天然气的赋存和排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调节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一类重要的地质构造.综合地质、地震等分析资料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内存在真武吴堡断层同向类叠置型、真②断层内同向类叠置型、吴①断层内同向类共线型、汉留吴②断层间共轭反向类共线型4种断裂调节带类型.凹陷内同向类调节带易形成主水系通道,各种沉积扇体和鼻状圈闭发育,而且临近凹陷内生油中心,易于形成油气富集带,是油田的主要分布区;而共轭反向类调节带则位于凹陷内低幅凸起,其水系不发育,缺乏沉积砂体,远离生油中心,不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