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有效区分二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用分子拓扑图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建立了二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分子结构矩阵,将分子结构矩阵行、列向量的1?范数i?、j?作为分子的结构信息指数用于二烯烃顺反异构体结构物性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的数学模型.用92种二烯烃顺反异构体色谱保留指数的实验值做线性回归分析,其复相关系数为0.992;用该模型预测的色谱保留指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留一法(LOO)交互验证和随机抽样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同时,本文所建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较明确,计算容易,方法可靠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反应集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实验和C4、丙烯的二次反应结果,确定了重油催化裂解九集总反应网络。通过合理假设,推导了集总反应的数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函数,采用子模型分步法求取了模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统计分析。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柴油、汽油、丙烯、乙烯等催化裂解主要产品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说明求取的速率常数可靠、采用子模型分步法进行集总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将1,3-二溴丙烷与醇、羧酸和胺反应得到烯丙基化合物。本文运用“一锅法”策略,首先以雌二醇为原料在碱作用下与1,3-二溴丙烷反应,并考察此烯丙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之后在最佳条件下将其他醇、羧酸和胺替代雌二醇进行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雌二醇与1,3-二溴丙烷在NaH作用下反应得到3,17β-二烯丙氧基雌二醇-1,3,5(10)-三烯而非3-溴丙基衍生物。因此,1,3-二溴丙烷与其他醇、羧酸和胺的“一锅法”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以较高产率得到烯丙醚、烯丙酯和烯丙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二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流变实验结果,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碳酸钙填充聚丙烯体系的熔体粘度与填料含量、剪切速率和实验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关联式。实验结果证明,此关联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本文还考察了在不同填料含量、实验温度。毛细管长径比以及剪切速率下PP—CaCO_3—TTS体系熔体破裂的临界剪切速率值及其变化规律,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量子化学半经验AM1方法优化几何构型为基础,应用INDO/ CI方法对几种D-π-A型二氰基三维苯多烯及其脂环化合物的垂直跃迁能进行了计算,同时应用完全态求和(SOS)公式计算了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β.讨论了体系的共轭性、烯链链长变化及烯链脂环化对共轭体系结构和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轭链长度增加共轭程度增大,体系β值增大,λmax红移;烯链的脂环化使β值变小,而λmax蓝移.  相似文献   

6.
实验首先选取烯酰吗啉和嘧菌酯2种单剂对蕃茄早疫病菌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继而将2种单剂以不同配比复配,研究所得到混剂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单剂浓度均在800.0 mg/L时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83.64%和80.77%,EC50值分别为274.0 mg/L和161.4 mg/L。烯酰吗啉/嘧菌酯比例在1∶10时的混剂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率为82.76%,EC50值为140.0 mg/L。通过比较,复配后的混剂EC50值远小于单剂的EC50值。由此证明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复配后的混剂降低了烯酰吗啉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将基团贡献法和拓扑方法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计算烯烃密度的新方法-基团键贡献法。该方法具有基团贡献法适用范围广和拓扑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对218种烯烃(包括单烯烃和二烯烃)密度的计算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固定床反应器和一定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改变苯烯摩尔比对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直链烷基苯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苯烯比的增加,十二烯的转化率和2位-十二烷基苯的选择性均有所增加。在苯烯摩尔比4∶1、液体质量总空速10h-1、温度120℃和液固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显示,连续反应70h后,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下降。利用SEM、FT-IR和TG等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基本表征,结果表明积炭可能是引起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MNDO系列方法对7个噁二唑对称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及电子光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组态数目,有助于减小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该文中电子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测定了蒎烷—α—蒎烯、α—蒎烯—长叶烯、蒎烷—长叶烯三个二元及蒎烷—α—蒎烯—长叶烯三元常压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经Herrington规则检验,表明符合热力学一致性。并分别用Wilson和NRTL模型对三个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同时用二元Wilson参数对所测的三元数据进行了推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0.0027。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组合氧化剂过碳酸钠-过氧化氢-四乙酰乙二胺氧化环己胺制备N,N'-二环己基二氮烯-N,N'-二氧化物,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各成分投料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后陈化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环己胺):n(过碳酸钠):n(H2O2):n(四乙酰乙二胺)=1.0:3.0:3....  相似文献   

12.
二维锡烯是一种潜在的可室温工作的拓扑绝缘体,有望进行无损耗的电子输运,在未来高集成度的电子学器件和量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方面,研究人员系统模拟了锡烯物理性质,发现其具有若干新奇的特性.实验方面,主要集中在单层锡烯的制备.系统梳理金属锡到二维锡烯的发展及制备进程,介绍锡烯的主要物理性质、相关结构及调控、锡烯复合及功能材料,最后简要总结锡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N-羟基-5-降冰片烯-2,3-二甲酰亚胺(HONB),并研究以分子氧为氧源时其与乙酸钴协同催化氧化芳香烃类的性能。实验中主要以甲苯为模版底物考察温度、时间、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点缺陷不可避免存在于新型二维材料中,并往往对其物理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该文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第五主族原子(N、P、Sb和Bi)替位掺杂对砷烯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首先,研究发现第五主族原子替代掺杂原子在砷烯晶体中会引起明显的局部晶格形变. 其次,第五主族原子掺杂会导致二维砷烯晶体能带带隙的不同程度的减小,随后根据电子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最后,给出了第五主族原子掺杂砷烯的STM图像,为实验科研者识别和分析砷烯缺陷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结果将对二维砷烯纳米材料在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元羧酸脱羰端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壬二酸和癸二酸在催化量的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钾催化下的脱羰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醋酐用量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首次实现催化量的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三苯基膦催化体系对壬二酸和癸二酸脱羰得到相应的1,6-庚二烯和1,7-辛二烯。  相似文献   

16.
采用MNDO系列方法对7个恶二唑对称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及电子光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组态数目,有助于减小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该文中电子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3-甲氧基丙炔与二苯基二硫醚的反应作为模型.探讨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以THF作溶荆,在0℃以下,不论是在空气氛中或在氮气氛中反应,都产生3-甲氧基丙炔基苯基硫醚与(Z)-1,2-二苯硫基烯的混合物,总收率约40%.在室温、空气氛中反应得上述两种生成物的混合物,总收率约80%.而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反应,则仅产生(Z)-1,2-苯硫基烯.探讨了反应机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了其他端炔与二芳基二硫醚反应,高立体选择的合成了6种(Z)-1,2-芳硫基烯.本方法为(Z)-1,2-芳硫基烯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简便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脂肪酶、乳化剂、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及摇床转速等影响鸡脂脂肪酶水解的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温度、酶添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模型符合实验数据.反应获得较优酸值时反应参数条件为:温度46.6℃,加酶量0.5%,pH值6.4,反应时间4.33 h.  相似文献   

19.
以溴化亚铜/2,2 ′-联吡啶配合物为催化剂,以乙腈为溶剂,研究了六氟丙烯的齐聚反应.产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氟谱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齐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室温下,该催化剂能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六氟丙烯进行二聚反应,生成了反式结构的六氟丙烯二聚体.与已有的催化剂相比,溴化亚铜/2,2′-联吡啶配合物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及对环境友好的优点,而且还能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有利于节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灰色理论在有机多烯醛电子光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等时空距灰色模型GM(1,1)厂家有机多烯醛的电子光谱,所建模型计算出的值和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建模方法简单。这个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