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兰州市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1999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规律,并与1993年春季同一时期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TSP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近几年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有了明显变化,粗粒子呈下降趋势,细粒子呈上升趋势;气象因子对TSP质量浓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兰州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量化模型对其优异性进行了评估.基于信息熵理论,运用年份信息熵对城市生态系统演变进行有序性和复杂性评估;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指标信息熵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最终得分.将各项指标的熵权与指标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趋势相结合,综合分析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趋势,从而提出各类型熵的针对性措施.结果表W月,2004-2013年,兰州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呈增加的趋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并没有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兰州市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能力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兰州市生态建设的积极推进使城市的代谢功能不断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后的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进行评价;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驱动因子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呈现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石家庄为次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2)同一影响因素对京津冀不同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影响存在差别,呈现出地域性差异.人口密度对京津冀西南地区影响最大,对京津冀东北地区影响最小;人均第二产业占GRP比重对京津冀东北地区影响最大,对京津冀西南地区影响最小;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对京津冀西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对京津冀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3)不同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因素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首要影响因素,于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性,影响因素对各个不同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影响次序和影响程度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同心县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该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同心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30.47×10~7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诊断与评价。结果发现:2001-2012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从0.26增加到0.70,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压力指数略有增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均GDP、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土地市场配置程度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10年淮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淮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进行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0年间,淮南市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二氧化氮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淮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化泊松回归比例危险模型, 利用本研究组对国内污染物暴露-急性发病关系系数研究的meta 分析结果, 评价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 个城市市区归因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 结合发病的单位经济价值数据, 对健康影响进行了货币化。结果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物( PM10) 污染, 参考浓度分别选取中国标准( 40 μg/m3) 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 大气质量指导值(20 μg/m3) , 急性健康效应经济损失总量分别为 1. 99 亿元和 2. 72 亿元, 相当于该地区 2006 年生产总值的0. 09‰( 0. 07‰ ~0. 11‰) 和 0. 13‰( 0. 10‰ ~0. 15‰)。可吸入颗粒物的急性健康效应中PM2.5的贡献在 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河谷型大城市是在地理位置较好、水土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的河谷阶地地带上形成的.河谷地形的封闭性特征削弱了河谷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效应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本文主要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法分析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机理,认为兰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主要体现存经济发展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排放种类和组成以及产业布局对局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办面,而河谷生态环境也对兰州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过程与方向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选择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关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及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所得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为沈阳市社会-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评价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对于区域生态规划与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在人均生态足迹方面逐年增大,人均生态赤字也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能力虽较强,但受生态承载力胁迫的趋势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潜在的不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朱玉奇 《甘肃科技》2001,17(2):12-12
我国城市设计专家与学者针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持续发展、更显生命活力提出了“山水城市”等城市环境建设的思路。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兰州市,我们认为应选择走“建大园林,创山水城”的园林绿化环境建设之路,加快城市全面发展。1 兰州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困惑 兰州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困惑主要在于两山夹河的带状城市,用地受到严重的制约,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曾保留的城市防护绿带被开发建设占用;城市公共绿地偏少,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布局也不尽合理;附属绿地建设有一批先进典型,但大多数单位和住宅区绿化较差,防…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近年来宁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济源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分析了济源市2000-2012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状况的相关性,并综合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济源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15.38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88.67km2;与此相应,2000、2006、2012年济源市区域生态环境指数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中,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长是促进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而因经济发展引起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扩张、耕地的开垦和工业的发展等因素则对环境改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界定其脆弱性概念,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1990-2006年期间数据进行脆弱性评价,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脆弱性伴随城市发展阶段的演进而呈下降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压力和弹性对阜新市经济发展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明显;脆弱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GDP、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资源化产业系数、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以及国有化产业系数,据此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对阜新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小城镇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6-2010年兰州市小城镇进行了生态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小城镇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经济环境指标在各年中均有较快增长,社会环境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兰州市城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兰州市城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10.2空间分析技术,对兰州市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基于栅格尺度的综合评价,得到城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高分辨率的空间评价结果,并将综合评价值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进行空间展示.结果显示:Ⅰ级为优,区域面积最小,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3%,主要分布于西固区、安宁区和城关区等黄河沿岸的部分高漫滩和一、二级河流阶地;Ⅱ级为良,占比33.58%,大部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北部、城关区南部的一、二级阶地等区域,以及主城区南北两侧的小部分山区;Ⅲ级为中,区域面积最大,占比46.72%,连片分布于主城区南北两侧的二、三级阶地区域和南北两山后缘的高海拔山区;Ⅳ级为差,占比11.07%,主要位于主城区南北两侧三级及三级以上高阶地、南北两山,并呈条带状在南北两侧环绕兰州市城区.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雨东  刘娟 《甘肃科技》2011,27(17):8-11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城市中心地区迅猛膨胀,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环境矛盾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可吸入颗粒物及其重金属Zn,Cu,Cd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其中重金属Zn,Cu和Cd污染规律,对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兰州市大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于2010年7月和2011年1月在兰州市设立6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夏季和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其中Zn,Cu和Cd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兰州市PM10质量浓度逐年下降,并且冬春两季下降程度高于夏秋两季.每年PM10质量浓度在5-10月较低,从11月开始快速升高,到次年第一季度达到最高,高质量浓度会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5月再次降低.PM10质量浓度的日平均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双谷分布,并且在空间上表现出工业区>商业区>清洁区的规律.PM10中的重金属Zn,Cu和Cd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Zn>Cu>>Cd,且3种元素质量浓度在冬季采暖期高于夏季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19.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薛翔燕 《甘肃科技》2007,23(12):6-8
生态城市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兰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