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劳务派遣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企业防范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调研分析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劳务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核心岗位实行派遣制转为正式员工、非核心岗位实施单项业务外包和整体业务外包的劳务派遣用工改进模式.通过跟踪调查,改进模式实施效果良好,劳务工稳定性增强,企业用工效率和员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妮 《科技资讯》2011,(1):152-152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是西欧和日本。我国出现劳务派遣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由于一些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或者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组织在中国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不享有在中国招聘员工的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对外服务公司先在中国境内招聘员工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然后将招聘的员工派往上述企业或者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不断发展,劳务派遣企业大量出现,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劳动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对于劳务派遣用工中风险控制也越来越关键。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规避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刘科军  钱旭红 《甘肃科技》2014,(4):80-82,123,74
分析了目前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238-238
劳务派遣是我国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务派遣的特征和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在实践中存在劳务派遣无序发展的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属劳动法律关系;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属特殊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派遣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国家已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予以规范.但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纠纷,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用工企业没能正确处理好派遣用工所涉及的三方法律关系.该文尝试从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入手,就用工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好派遣相关方法律关系,合法合理地降低用工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劳务派遣已成为我国企业中最常见的用工形式。本文对劳务派遣成为国有企业常见用工形式的原因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国有企业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如何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利弊,在探讨这种用工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劳务派遣丰富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形式,推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应当提高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实行行政许可的准入制度,应严格限定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避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的用工制度在中国产生将近三十余年,以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以及劳动效率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用工形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保持劳务派遣繁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务派遣快速发展,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经常混淆不清,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立法和理论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就成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处理纠纷的难点。本文试图结合劳动合同法,阐述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明晰雇主责任,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劳务用工和就业方式,它是知识经济下新型的劳动分工体现,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是存在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因单位用工成本降低、人事管理便捷专业等优势,劳务派遣这一灵活用工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迅速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新型劳动关系带来的雇主责任分配、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仍需要完善立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18.
陈振峰  张艳丽 《科技信息》2012,(23):435-436
《劳动合同法》使物探行业传统的季节性临时劳动用工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贯彻《劳动合同法》,探索规范劳动用工、规避用工风险用工模式成为新形势下必须面对和努力探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高校劳务派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用工形式,由于该制度合经济性,备受公司企业青睐。随着高等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开始引入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利弊互见,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时有侵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范。高校劳务派遣亦应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运行,尽管高校用人制度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涵义、特征及其利弊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劳务派遣实际予以阐述,最后提出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俭 《科技咨询导报》2013,(34):163-163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多元化,当前,煤炭企业采掘一线职工中,劳务派遣工占接近一半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务派遣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抓好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是企业的当务之急。该文从劳务派遣工的进口关、企业的培训提高关以及融入企业发展等方面论述如何在新的用工制度下加强对派遣工培训,保持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