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普恩凯莱     
“普恩凯莱是法国战时大政治家的硕果。克莱蒙梭,白里安,黎豹,班乐卫,费维安尼——统统谢世了——现在轮到普恩凯莱了”——劳合乔治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五日伦敦普恩凯莱(Raymond Poincare)是极端国家主义派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法国的俾斯麦。综其一生,他参与中枢政治前後三十馀年之久,又於一九一四年的世界大战中领导法国人民获得最後胜利。法国人心的归响历久不衰,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德国的兴登堡  相似文献   

2.
明代大儒孙应鳌,贵州清平(今凯里炉山)人,官至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19岁时,受业于王阳明大弟子贵溪徐樾,“即传其所受阳明心斋之学”,系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对儒学,特别是对儒家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造诣颇深。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评其为“海内群以名臣大儒归之”。孙应鳌乡居时,筑学孔精舍讲授儒学,为王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作出不小贡献。其《寄学孔书院诸会友琐言》(简称《琐言》),“为乡里立教”,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宋代程朱理学的僵化教条,以及他们讲的穷“理”的途径比较繁难,士大夫把程朱理学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使其学说逐渐丧失对人心的羁绊作用。王阳明批评明代中叶的社会风气是:“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传习录》上)因此,他想从整饬人心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41年(1613),卒于清康熙21年(1682)。他所撰《日知录》是一部“具有时代解放意义的成功的作品”(侯外庐语)。《日知录》之作,炎武自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①弟子潘耒庐《日知录》说:“《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答刂)记,久之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賦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证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  相似文献   

5.
朝鲜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柳梦寅一生心系社稷,尊重人民、同情人民。他在散文中提出"结民心以固邦本"。他认为"国赢民赖",呼吁"哀我斯民",并恳切地主张"安民务本",即统治者要制定惠民政策,为官要勤政爱民,对害民者要给予严厉惩处。这些都表现了柳梦寅浓厚的民本思想。而他的民本思想也是当时朝鲜社会深厚的儒家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评李世杰     
李世杰贵州黔西人,是清代名人之一,他政绩卓著,彪炳史册,以“廉能”、“俭约”著称。他入仕不久,就金川告捷,显示了他的大智大勇,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他仕而后学,振兴文教重视教育,他三持督抚两袖清风,推行廉政,是整顿吏治的表率。本文在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他竭忠尽智,盘剥人民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人性中“恶”的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哲学家,这一反思集中表现为他对“根本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证。根本恶包含人心的脆弱、不纯和恶劣三个层次,在本质上是对准则中伦理次序的颠倒。根本恶学说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除了保证其政治利益外,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是根本因素。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也是对历史上“民本思想”的扬弃;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这就把能愿动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罕见的历史理论家。龚自珍的历史学说分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个方面。他阐述的历史发展学说以有关人性的论述为基础,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可说独树一帜。他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历史编纂目的论、“善入善出”的历史才论和史料的相对可信性论述,亦为前人所未道。龚自珍的历史学说不仅在当时具有启蒙意义,即在今天,亦有可供借鉴之处。它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理应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除了保证其政治利益外,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是根本因素。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也是对历史上“民本思想”的扬弃;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我国近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7页)又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转引自《解放军报》1968年9月3日)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可以”当作“只能”去理解,进而又把矛盾与“两分”、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等同起来,于是“一分为二”(“两分法”就绝对化了,而整个唯物辩证法也就归结为“一分为二”(“两分法”)。过去人们都在各个领域自觉运用“两分法”,似乎只有运用“一分为二”(“两分法”)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才是正确的,而除此之外的划分法统统都是错误的。其实这并不是毛泽  相似文献   

14.
陆贾的历史反思多集中于秦当代史,其批判的锋芒也主要针对秦的暴力政列本位和功欲主义政治.准此,他相应提出了“逆取而顺守”与仁义为主旨的社会政治思想,其要义包括:(1)德治“无为”;(2)“窒欲”;(3)“辨惑”“求贤”;(4)“修于闺门之内,行于纤微之事”.他的仁义思想,对汉初政治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匡宇 《世界知识》2017,(20):59-61
“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教科书是掌控意识形态和塑造认同的工具,台湾绿营多年以“台湾中心论”为导向,推动对文史教育的“技术化改革”,割裂两岸的历史、文化与政治联结,以期实现潜移默化、长期绵密的历史记忆修改和国族认同重塑。  相似文献   

16.
颜钧"放心体仁"思想主张"制欲非体仁",认为"欲"自然而生,强行制欲只会引发心火,"体仁"则须"放心",积极发用赤子之心,呈现心体之觉悟,随心所欲,率性而行,信任心体的自然功用,"纯任自然,是谓之道"。他既相契于心学,肯定自然人欲,重视个体生命价值,显示了对儒学传统的可能性"反叛",又以孔孟之道"衍教四方",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意图回复人心而拯救天下。  相似文献   

17.
一明太祖的折衷政策 二定都南京 三封建诸王 四靖难 五锦衣卫和东西厂 六迁都北京 一明太祖的折衷政策 自称为淮右布衣,出身於流氓而作天子的朱元璋,在得了势力称王建国之後,最惹他操心的问题第一是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治中心?建立在何处?第二是用什麽方法来维持他的统治权? 明太祖在初渡江克太平时(至正十五年六月,西元一三五五),当涂学者陶安出迎;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 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河向不克’。太祖曰:‘善’!(1)至正十八年兑献兑书论取天下规模: 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元将察罕帖木儿);南…  相似文献   

18.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严复在《(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就论述过小说与社会心理的关系,谓小说是“写人心所构之史”,以此区别“写人身所作之史”的历史。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来看,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作家审美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创造活动。因此,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审美本质力量在这一特殊艺术形态中显现的历史,是古代小说家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的发展史。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毛泽东决策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知己”更甚于“知彼”。团结自己,甚于和高于战胜敌人。毛泽东是一个团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艺术家,毛泽东一生,与其说他战胜了强大敌人,不如说他团结了全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决策理论和实践中,人的因素甚于物的因素。在共产党领导下,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谁最了解人,拥有人心和人力,谁就胜利。  相似文献   

20.
现在出书,大不易,尤其是个人,直可视为畏途。非有坚韧的神经,顽强的意志,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人格精神追求,岂敢妄言出书?在这点上,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齐子义先生(已退休)是令人钦佩的。这已经是他出的第三本书了。在“了却”(《了却集》1990年)之后,了而“未了”(《未了集》1998年,)现在又有这本《泥人集》面世,够顽强的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齐先生之所以不遗余力将这簇怀旧之作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