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多重象征意义的童话。从《小王子》文本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可以看出,圣·埃克苏佩里对于空间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有着很深入的思索,包括生存空间的大小、想象空间中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空间的构建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小王子》一书中蕴含的这方面的启示对于人们的生存、生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创作的《小王子》深受人们喜爱。笔者以《小王子》英译本为语料,以顺应论的语境关系顺应为基础,分析《小王子》对话交际中的语境关系顺应,挖掘其交际意图,以期为文本解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4,(16):78-78
童话作品《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离世已有70年.但他的著作仍是全球亿万人的枕边书。一名叫普洛布斯特的瑞士人是狂热的《小王子》迷,至今收藏了将近3000册《小王子》。  相似文献   

5.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生命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萧红三大文本 ,论述了生与死的轮回 :《生死场》 ;时间意识的觉醒 :《后花园》 ;孤独、寂寞的生存体验与反抗绝望的生存勇气 :《呼兰河传》。萧红文本具有丰富的存在思想 ,在许多方面暗合于存在主义的生命哲学 ,但表达的却是自己独异的生命体悟。萧红也由此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存在主义的文学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在20世纪中流传的非常广泛。而自从存在主义与电影结合后,存在主义则找到了用影象表现人的内部世界的方式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身。本文结合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的代表作《樱桃的滋味》,分析存在主义哲学思维对阿巴斯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为读者上帝而创作,接受美学弥补了传统文艺批评理论的不足。从读者接受角度研究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的《禁闭》已被列为大学外国文学课的必读作品,从接受角度分析《禁闭》的外、内形式结构因素,结合对读者接受信息反馈和作者创作指导思想的研究,可以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经历法国存在主义盛行的时期,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却又不苟同于存在主义的所有主张。她以自己边缘的写作阐释着在每个人心里都会存在的来自生活本身的主体感受——渴望和绝望。以她独有的方式存在,模糊了文学与生活的界限,拉近了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杜拉斯是彻彻底底的体验型作家,不需要任何道德范畴来规范,也不需要任何荣辱标准来评判,仅仅是一种状态存在,一种她独有的状态存在。本文试图以杜拉斯的作品里的欲望与绝望并存的爱情主题为线索,剖析存在于她一生里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孤独的心理体验,旨在探究杜拉斯与写作的渊源,写作是她最适合的存在方式和必然归属,是她独有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对美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进行解读,探索了小说中描绘的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力下女性的生存处境。通过剖析主要女性人物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指出小说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魔桶》自出版以来就被公认为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存在主义认为人是社会里孤独的存在体。孤独,痛苦,绝望和被遗弃是人存在的基本感受。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学阶段和宗教阶段。文章拟用存在主义的思想来分析《魔桶》中利奥.芬克尔在追寻爱情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挣扎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昆德拉小说中有一种"……不是,而是……"的句型,这种句型体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对昆德拉的影响。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体现在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分析昆德拉对《存在与时间》的接受及突破,指出昆德拉并没有局限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而是在海德格尔的基础概念之上,提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的存在是非本真的,并且人深深地陷入在本真与非本真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体现的途径则是身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此在"的存在方式通常以非本真的状态出现,而其本真的方式迷失在"常人"之中。但"良知的呼唤"能够把"此在"带到本真状态中。运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和迪安对本真的追寻,认为萨尔在本真的追寻路上摇摆不定,最终回归常人的生活方式,而迪安却一直执着地追求本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福尔斯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对命运的抉择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体现了作者的存在主义观和女权主义倾向。但由于时代及作者的局限性,看似新女性的萨拉无法摆脱男权的枷锁,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鹿丽  杨明霞 《科技信息》2007,(9):171-171,170
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来解读《红字》,对其中主要人物进行新的解读。用强调“选择”和“承担”的存在主义关于人的自由本质理论来分析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见出他们人格的高下之分,也再次肯定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女英雄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紧密地结合社会,反映了现代美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暴力、革命、自由、人性和种族歧视。也许莫里森并不想在她的小说里展现出存在主义,但《宠儿》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如:人生的无意义:面对虚无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行动反抗生存的荒诞从而探求生活的真义。  相似文献   

17.
在以萨特为首的存在主义者的眼中,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就是地狱,选择和责任是他们关心的焦点话题。尝试用存在主义的上述三个命题从新的视角对经典小说《呼啸山庄》进行阐释,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无意中印证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云 《孝感学院学报》2009,(Z1):113-114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护,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学说。文章就读这篇论文谈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叙事学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批评方法人手,从小说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自南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反因果链接的情节序列、反讽型的故事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加缪《局外人》中的殖民叙事。加缪在二战后西方殖民主义陷入困境,而亚非拉反殖民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洪流面前,只能通过《局外人》隐蔽地表达作者虽同情阿尔及利亚,但更坚定维护宗主国法国利益的殖民主义立场,所以《局外人》不单单是存在主义哲学诗性彰显的杰出文本,而更是殖民主义政治的潜在同谋和一曲为欧洲殖民主义招魂呐喊的挽歌。  相似文献   

20.
苏红芳 《科技信息》2011,(23):174-174,201
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作为一种危机哲学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存在主义的内涵和特征,揭示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从存在主义的影响中探寻启示,使得青年学生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