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报道跳小蜂科跳小峰属一新种,三色颚跳小蜂,Encyrtus manditricolor sp.nov。标本采自云南2省,从番石榴Psidium yuayava年一种网蜡蚧Eucalymnatus sp.育得。  相似文献   

2.
我国瓢虫跳小蜂属Homalotylus Mayr已知2种,本文报道4新种:长尾瓢虫跳小蜂H. longicaudus sp.n.(湖南沅陵)、中华瓢虫跳小蜂H.sinensis sp.n.(山西太谷、河南安阳、浙江杭州)、三白瓢虫跳小蜂H.trisubalbus sp.n.(广东四会)和赵氏瓢虫跳小蜂H.zhaoi sp.n.(福建福州)。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3.
报道寄生木虱的2种跳小蜂,其中一个为新种,即密毛木虱跳小虱Psyllaephagusdensicliatu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另一种为梧桐木虱跳小蜂Psyllaephagusstenopsyllae(Tachikawa)系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国草蛉跳小蜂属Isodromus Howard 2新种:长柄草蛉跳小蜂I. longiscapus sp.n. (贵州独山)和赵氏草蛉跳小蜂I. zhaoi sp. n. (浙江萧山),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丰富我国以及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编目,发掘我国跳小蜂科寄生性天敌资源,在海南省9个市县开展了跳小蜂采集工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对在海南省通过黄盘诱集法获得的千余跳小蜂标本进行检视,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以外部形态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研究。【结果】鉴定出跳小蜂科1新种,并详细记述了其雌成虫的形态特征,并附特征照片。与相近种进行对比分析,编制了古北区和东洋区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新种命名为海南阔角跳小蜂(Zaplatycerus hainanensis sp. nov.),为该属在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yunnanensis 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scutellaris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7.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yunnanensis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scutelari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8.
记述跳小蜂科岐脉跳小蜂属一新种,即念岐脉跳小蜂Diversinervus commemorans Tan,sp.nov.该新种与优雅岐脉跳小蜂Diversinervus elegans Silvestri相似,但(1)中胸盾片后部略1/4灰色,后缘具青绿色光泽,无强的蓝绿色横带;(2)缘脉和后缘脉的前缘共具6根粗长刚毛;(3)后缘脉短于缘脉;(4)腹部短于胸部.标本采自云南省蒙自县.  相似文献   

9.
谢钦铭  梁广文  曾玲 《江西科学》2006,24(3):235-237
就15种果园常用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卵跳小蜂成蜂的毒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质杀虫剂印楝素、微生物杀虫剂高效B t.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较小;菊酯类杀虫剂、抑太保、杀虫双和三氯杀螨醇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均较高;卵跳小蜂对有机磷杀虫剂如辛硫磷、敌敌畏及氧乐果等非常敏感,但对敌百虫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综合防治中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应合理选择使用一些生物源杀虫剂以减少对卵跳小蜂的杀伤。  相似文献   

10.
中国跳蛛科1新种和1新纪录种(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采自中国跳蛛科1新种和1新纪录种:峨眉散蛛Spartaeus emeishansp.nov.和唇形孔蛛Portia labiata(Thorell,1887),并描述了散蛛属SpartaeusThorell和孔蛛属PortiaKarsch的鉴别属征.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新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在分蘖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9的分蘖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超高产潜力;品种1的结实率高,分蘖能力强,具有高产潜力;品种2,品种3,品种4的分蘖能力和产量性状较相似;对照种品种(粳籼89)的产量潜力有限,产量不高,分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南部边缘地区调查获得蝶类258种,隶属于10科,128属.其中蛱蝶最多,为65种;其次是灰蝶和弄蝶,分别是51种和50种,这3科蝴蝶占总数约2/3(166/258).优势种12个(4.7%)、常见种91个(35.3%)、少见种43个(16.7%)、罕见种112个(43.3%);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仅3个横断山特有种符合本调查区域处于边缘的性质,东洋种占总数的79.1%,说明了本地区蝴蝶东洋区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群落优势种的概念和判别方法 ,认为林地群落优势种是在群落中数量大、密度相对稳定、分布比较均匀的广布种 ,并提出优势种指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别方法 .同时 ,以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与林木危害程度相关的群落关键种的概念以及关键种指数的计算公式和判别标准 .指出群落关键种的实质是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群 ,其密度和组成比与林木的被害程度呈正相关 .用林木受害程度与各种群密度或组成比的相关系数作为关键种指数 .相关系数越大 ,种的关键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的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161种,分隶607属、180科,根据我们调查统计,约有药用植物300多种,观赏植物130多种,材用植物42种,芳香植物48种,纤维植物47种,油脂植物54种,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种等资源植物.并分析其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5点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计有6属,20种1变种,分别占新疆蓼科属、种总数的75.0%和21.1%.其中新发现新疆新记录种1种,新疆帕米尔新记录种9种.该地区蓼科植物中有新疆帕米尔特有种1种,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帕米尔仅分布种1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5种,特有种与仅分布种共占40.0%.  相似文献   

16.
陕西秦岭地区兽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山地是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兽类7目28科82属125种,占陕西省兽类总种数的85.0%.兽类区系组成十分复杂:北方分布型有57种,南方分布型有68种,特有种2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CITES附录的物种有5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43.2%.这些珍稀、特有动物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15个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众多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变化和人猎杀等.  相似文献   

17.
对张广才岭森林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统计分析,共收集维管束植物91科316属708种.其中,含11~30种的科所含植物属、种最多,共计12科84属218种;含2~5种的科比例最高,为39.56%.植物种类以菊科最为丰富,共计37属94种.植物区系组成中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类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系组成以温带分布成分为主,共计208属461种,并以北温带分布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非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属、种的46.10%,56.81%和59.62%,68.76%,为本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 0 1-2 0 0 3年对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本区共有鸟类 7目 13科 5 6种 ,其中古北界鸟类 43种 (76.79% ) ,东洋界鸟类 7种 (12 .5 0 % ) ,广布型鸟类 6种 (10 .71% ) ,湿地水鸟组成呈现南北交错 ,以古北界为主的特征 .繁殖水鸟 10种 ,占 17.86% ,非繁殖鸟 46种 ,占 82 .14 % .在繁殖鸟中 ,古北界有 2种 ,东洋界 4种 ,广布种 4种 .  相似文献   

19.
贵州蚋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林  温小军 《贵州科学》1999,17(3):231-235
报道自80年代以来,先后对贵州省26个县(市)不同生境的蚋类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记录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38种,包括19个新种,其中含14个待发表新种,分别隶属于绳蚋亚属Gomphostilbia(5种)、门蚋亚属Momtisimulium(1种)、纺蚋亚属Nevermannia(7种)、真蚋亚属Eusimulium(2种)、维蚋亚属Wilhelmia(2种)和蚋亚属Simulium(21种)等6个亚属。制订了贵州省蚋类名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翼手类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地区翼手类共有3科17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古北型,有11种,占68.75%,此外,有4种季风型1、种南中国型、1种东洋型.北京西部种类特别丰富,占北京翼手类的82%:北部燕山山区,缺少大型溶洞,翼手类中主要为本市常见种类,但分布许多北京地区稀有和少见种类.平原地区翼手类分布较少,只有常见种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北京翼手类中的种类和数量急剧较少,有些种类近乎绝迹,应该尽快开展深入研究,了解翼手类的种类、分布、生态等详细资料,并且应加强翼手类的栖息场所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