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双关这一特点鲜明的修辞格,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较为常见。使用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讨论了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基础,界定了修辞格与双关修辞格,通过使用典型例句对英汉双关修辞格进行对比,试析英汉修辞格的共性与不同。  相似文献   

2.
市面的英语词典种类繁多,有英语单词典、英汉双语词典、英汉双解词典等。各类词典的编纂目的不同,使用的对象也不同。针对学习者在英语词典的选择和使用上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正确选择词典和使用词典,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秀明 《科技信息》2011,(19):190-191
被动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被动表达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意思的的表达,英语往往偏向于用被动语态表达,而汉语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本文从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表达形式、时态、英汉被动句互译四个方面对英汉被动句的特征作了简单的概述和一定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的使用中会表现出共同性和差异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红"色的使用具有典型的意义,最能表现出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英汉互译中标点符号的问题是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守并灵活运用英汉标点符号规则非常重要。本文从英语标点符号的三项基本功能、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英汉互译过程中标点符号的处理方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恰当、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6.
恭维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英汉恭维语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汉恭维语在其功能、使用和制约因素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英汉恭维语在使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有一部分英汉习语从含义和使用上看,存在一定的对似关系。本文将这些对似英汉习语分作成语和谚言作了类比,并简要分析了对似关系的具体表现,认为英汉习语对似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独到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语言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化特征看,由于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因此,在互译的过程中必须弄清楚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不能望生义,从而达到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9.
谢芸 《科技咨询导报》2009,(13):209-209
文章通过对英汉某些颜色词使用的比较和它们之间不同点的分析,指出英汉颜色词之间的不对应性,在各自的语言中伴随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同时要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背景,掌握颜色词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英汉习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英汉习语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翻译方法,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汉语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标记理论,幽默语言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英汉幽默语言作为标记性的特殊语言,其标记性体现在语言的很多方面。英汉幽默语言在日常英语或汉语交流中的使用,都带着某些特定的明确目的。这种目的性明确的特征,就是英汉幽默语言标记性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2.
常香莲 《科技信息》2008,(11):269-269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折射出其文化背景、习俗;习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习语在使用方面的异同,揭示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义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性,以探求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教育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稳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在语法结构、固定搭配或特定含义上都是特殊的,一般不能改变其含义和结构。在英汉习语翻译时,必须照顾到英汉两国文化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的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的原则。只有这样,在翻译时才能确切地表达原文含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把英汉新闻中CF标记性主位的使用情况同学术英语进行对比,分析了新闻中此类主位的使用特点。然后就英汉新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F标记性主位在汉语新闻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和英语内部结构的差异。汉语新闻倾向于使用表示时间、空间和方式的标记性主位,而英语中则使用了更多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标记性主位。以英语为例分析了具有语篇功能的标记性主位在新闻次范畴中使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词汇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有些词汇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部分词汇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甚至具有不同的褒贬含义.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注意到该词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歧义.英汉词汇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须考虑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的使用形式,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此,在认知观照下隐喻既是语言形式,也是思维方式;同时隐喻本身反映了文化,因而隐喻成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统一的三维有机体。借助隐喻的三维关系图式来解读英汉隐喻的异同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英汉隐喻的相似性表现于隐喻的产生机理和语言结构类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表现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迥异。  相似文献   

17.
张君  周美青 《科技信息》2007,(10):146-147
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能使用固定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所有的内容。本文从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入手,探讨翻译中必须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英汉排比结构的构成入手,分析英汉排比构成类型,对比英汉排比的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这种结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英汉语排比结构的构成及结构类型,可以看到:英汉语排比大同小异,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在运用排比时,必须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生硬排比,这样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英汉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化教育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稳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在语法结构、固定搭配或特定含义上都是特殊的,一般不能改变其含义和结构。在英汉习语翻译时,必须照顾到英汉两国化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化特征方面的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的原则。只有这祥,在翻译时才能确切地表达原含义。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动物类习语,因其使用群体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动物类习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就部分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喻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