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理念还未有效深化;实践教学及实习环节薄弱;校园文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等。为此,必须建立一支实践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总之,只有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机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探讨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及课外创新训练特点,认为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堂教学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及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丽琼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50-152,187
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须同时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通常都只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目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提出了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有效措施,从硬件建设及实验室布局、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开始全面构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分析了现阶段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构建了工程教育背景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从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实验类教学、实训类教学、综合创新类教学四个方面开展探索实践,阐述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推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积极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于大类培养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和机制。探索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管理办法和实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创新活动的规律,提出了建设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的创建方案,构建了创新实验室的模式,以此建立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并取得创新实践教学成果效果,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能力和增强了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设计、环境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背景下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驱动能力,探索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培养路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就业教育“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多渠道开展厚植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建设系统,采用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素养和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实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实践类必修课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构建创新实验实训体系,设立开放探究创新实践实验室,组织实施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学科竞赛项目,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探索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完善持续改进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塑造创新动能的实验室文化等方面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作者所在学校加快发展创业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一)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观念,确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1、按照社会需求,调整基础课程内涵,为加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构建大学科专业平台,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二)构建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构建适应农业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1,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2,构建农业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构筑学生创新创业舞台;(五)推行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1、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2、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3、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六)实行弹性学制;(七)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电子设计竞赛与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电子类实践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换教育思路,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学科专业综合化和教育信息化。文章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思想和要求,提出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思路,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经验,对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树立全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条件,营造科技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即技术基础、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殊途同源,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基础和目标.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探索了"体验式"科研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理工、信息类基础薄弱的高校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郭燕  赵海峰 《科技资讯》2013,(32):171-17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诸多工科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适应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实践、创新的特点,对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优化,改革,着重将课程教学与创新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有机整合,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两课”教学力法不适应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课”教学方法应当实现五个转变.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模式、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些转变.在教育实践活动小.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起主导作用;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起主体作作  相似文献   

19.
雅菁  辛颖  刘志锋  王津  王欣  张磊  赵巍 《实验室科学》2016,(4):163-166,170
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依托行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循序递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总结出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将工程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形成"四维度塔式结构"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企业工程实践的参与度,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谈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1):132-136
传统教学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高校所开各专业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业教育、强化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措施,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